一种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5678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将1~9wt%的锆英石粉、1~9wt%的金属镁粉、2~10wt%的四硼酸钠粉、0.1~0.9wt%的碳粉和75~91wt%的卤化物粉混合,再将混合粉置入管式电炉,在氩气气氛下以2~8℃/min的速率升温至1100~1300℃,保温2~6小时;然后将所得产物放入浓度为2.0~4.0mol/L的盐酸中浸泡3~8小时,过滤,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后产物至清洗液中用硝酸银检测无沉淀产生,干燥,得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反应温度低、成本低、工艺简单、过程易于控制、产率高和产业化生产前景大的特点;制备的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结晶好、粒度小且分布均匀、无杂相、纯度高、活性高和颗粒团聚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其技术方案是:将1~9wt%的锆英石粉、1~9wt%的金属镁粉、2~10wt%的四硼酸钠粉、0.1~0.9wt%的碳粉和75~91wt%的卤化物粉混合,再将混合粉置入管式电炉,在氩气气氛下以2~8℃/min的速率升温至1100~1300℃,保温2~6小时;然后将所得产物放入浓度为2.0~4.0mol/L的盐酸中浸泡3~8小时,过滤,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后产物至清洗液中用硝酸银检测无沉淀产生,干燥,得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本专利技术具有反应温度低、成本低、工艺简单、过程易于控制、产率高和产业化生产前景大的特点;制备的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结晶好、粒度小且分布均匀、无杂相、纯度高、活性高和颗粒团聚小。【专利说明】—种硼化错-碳化娃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粉体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ZrB2的熔点高(3040°C)、热膨胀系数低、导热及导电性能优异,同时ZrB2与金属熔体不润湿,与Fe液、Cu液和Al液的润湿角分别为105°、132°和103°,具有优良的抗熔融金属及渣液侵蚀的性能,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高温结构材料。但ZrB2的烧结难、高温抗氧化性能差和韧性差的不足大大限制了 ZrB2的应用。引入SiC到ZrB2中形成ZrB2-SiC复合材料,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ZrB2的抗氧化性能,还能提高ZrB2的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倉泛。ZrB2-SiC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碳热还原法、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和自蔓延高温合成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碳热还原法是以ZrO2、硼酸和硅溶胶为原料、以炭黑为还原剂、在电炉中加热至13000C以上合成ZrB2-SiC复合粉体的方法。该法虽生成成本低、产量大和原料价廉易得,但工艺过程复杂、产品粒度较粗和产物纯度较低。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S)是近些年来倍受重视的一种材料制备新技术,与传统研究的技术相比,放电等离子烧结法虽在更低温度和更短的时间制备出ZrB2-SiC复合材料,但生产成本高。自蔓延高温合成法的工艺虽过程简单、反应速度快和能耗低,但由于其反应速度太快,通常反应无法完全进行,导致杂质相较多,而且其反应过程、产物结构以及性能都不容易控制,无法得到高纯度的ZrB2-SiC粉末。目前,硼化锆-碳化锆复合粉体的制备技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成本高,合成粉体的纯度较低,工艺过程复杂,不易控制,粉体颗粒粒径分布不均匀,粉体颗粒容易团聚等,极大地限制了硼化锆-碳化锆复合粉体的产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温度低、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过程易于控制、产率高和产业化生产前景大的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结晶好、活性高、粉体粒径小且分布均匀、颗粒团聚小和纯度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先将I~9wt%的锆英石粉、I~9wt%的金属镁粉、2~10wt%的四硼酸钠粉、0.1~0.9wt%的碳粉和75~91wt%的卤化物粉混合均匀,制得混合粉;再将混合粉置入管式电炉内,在氩气气氛下以2~8°C /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100~1300°C,保温2~6小时;然后将所得产物放入浓度为2.0~4.0moI/L的盐酸中浸泡3~8小时,过滤,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后的产物,清洗至清洗液中用硝酸银检测无沉淀产生,在110°C条件下干燥10~24小时,即得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所述错英石粉中的ZrSiO4含量≤98wt%,粒径< 100 μ m。所述四硼酸钠微粉中的Na2B4O7含量≥98wt%,粒径≤200 μ m。所述金属镁粉中的Mg含量≥99wt%,粒径≤150 μ m。 所述碳粉中的C含量≥98wt%,粒径≤200 μ m。所述卤化物粉为氯化镁粉、或氯化镁粉与氟化钠粉的混合物;氯化镁和氟化钠均为工业纯或分析纯,粒径均< 200 μ m。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熔融盐中实现反应物原子尺度的混合,使反应成分在液相中的流动性增强,扩散速率显著提高,能有效控制反应进程、降低反应温度和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物的使用效率,使产率提高;2、本专利技术通过熔盐法能更容易地控制晶体颗粒的形状和尺寸,粉体粒度为3~10 μ m,粉体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合成产物各组分配比准确,结晶好,成分均匀,无偏析;3、本专利技术在反应过程及其随后的清洗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及工艺,整个工艺过程简单;采用酸洗结合水洗的方法,有利于杂质的清除,形成高纯的反应物,无杂相;4、本专利技术的原料来源广泛和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具有很大的产业化生产前景。5、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产物颗粒均匀分散于熔融盐中,避免了相互连接,使得颗粒活性高,分散性很好,极大地降低了溶解洗涤后团聚现象的发生。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反应温度低、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过程易于控制和产率高的特点;所制备的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结晶好、无杂相、活性高、颗粒团聚小、粉体粒度为3~10 μ m且分布均匀、纯度高和产业化生产的前景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为避免重复,先将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原料统一描述如下,实施例中不再赘述:所述错英石粉中的ZrSiO4含量≥98wt%,粒径< 100 μ m。所述四硼酸钠微粉中的Na2B4O7含量≥98wt%,粒径≤200 μ m。所述金属镁粉中的Mg含量≥99wt%,粒径< 150 μ m。所述碳粉中的C含量≥98wt%,粒径≤200 μ m。所述氯化镁和氟化钠均为工业纯或分析纯,粒径均< 200 μ m。实施例1。将6~9wt%的锆英石粉、6~9wt%的金属镁粉、5~8wt%的四硼酸钠粉、0.6~0.9wt%的碳粉和75~81wt%的氯化镁粉混合均匀,制得混合粉;再将混合粉置入管式电炉内,在氩气气氛下以2~4°C /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100~1200°C,保温2~4小时;然后将所得产物放入浓度为2.0~2.5mol/L的盐酸中浸泡3~5小时,过滤,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后的产物,清洗至清洗液中用硝酸银检测无沉淀产生,在110°C条件下干燥10~24小时,即得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纯度高,颗粒无团聚,粒度为3~5 μ m0 实施例2 。将6-9wt%的锆英石粉、6-9wt%的金属镁粉、5-8wt%的四硼酸钠粉、0.6-0.9wt%的碳粉和75-81wt%的卤化物粉混合均匀,制得混合粉;再将混合粉置入管式电炉内,在氩气气氛下以2-4°C /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100-1250°C,保温3-5小时;然后将所得产物放入浓度为3.0-3.5mol/L的盐酸中浸泡4-6小时,过滤,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后的产物,清洗至清洗液中用硝酸银检测无沉淀产生,在110°C条件下干燥10-24小时,即得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本实施例中卤化物为50-70wt%氯化镁和30-50wt%氟化钠的混合物;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纯度高,颗粒无团聚,粒度为4-6 μ m。实施例3。将I-4wt%的锆英石粉、4-6wt%的金属镁粉、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1~9wt%的锆英石粉、1~9wt%的金属镁粉、2~10wt%的四硼酸钠粉、0.1~0.9wt%的碳粉和75~91wt%的卤化物粉混合均匀,制得混合粉;再将混合粉置入管式电炉内,在氩气气氛下以2~8℃/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100~1300℃,保温2~6小时;然后将所得产物放入浓度为2.0~4.0mol/L的盐酸中浸泡3~8小时,过滤,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后的产物,清洗至清洗液中用硝酸银检测无沉淀产生,在110℃条件下干燥10~24小时,即得硼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军张少伟李发亮孔德成鲁礼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