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上下转换功能的氮掺杂荧光碳点的电化学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3123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上下转换功能的氮掺杂荧光碳点(NC-dots)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它以有机溶剂为碳源,以碱性物质和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铂片作为正极和负极,恒电位模式下,电解电位设置为2.0-30.0伏,电化学碳化有机物2-5小时,得反应溶液;收集产物溶液,中和,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加入醇,将盐析出,得NC-dots醇溶液;将NC-dots醇溶液蒸发浓缩,透析,得NC-dots的水溶液。该方法实现了NC-dots的简便合成,得到单分散且粒径均一的NC-dots,制得的NC-dots具有较高的荧光产率(QY=26.8%)且同时兼备良好的上、下转换荧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
,涉及一种具有上下转换功能的氮掺杂荧光碳点(NC-dots)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它以有机溶剂为碳源,以碱性物质和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铂片作为正极和负极,恒电位模式下,电解电位设置为2.0-30.0伏,电化学碳化有机物2-5小时,得反应溶液;收集产物溶液,中和,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加入醇,将盐析出,得NC-dots醇溶液;将NC-dots醇溶液蒸发浓缩,透析,得NC-dots的水溶液。该方法实现了NC-dots的简便合成,得到单分散且粒径均一的NC-dots,制得的NC-dots具有较高的荧光产率(QY=26.8%)且同时兼备良好的上、下转换荧光。【专利说明】ー种具有上下转换功能的氮掺杂荧光碳点的电化学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碳材料
,涉及ー种以有机溶剂醇胺或醇/胺混合物为原料的氮掺杂上、下转换荧光碳点(NC-dots)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最近,一种碳质突光纳米材料-碳点(C-dots),受到广泛关注。C-dots是ー种单分散的形貌类似球形的碳纳米材料,其粒径一般小于10 nm。表现出优良的荧光性能,如耐光漂白,非闪烁、发射波长可调、上转换性能等;同吋,C-dots具有粒径小、良好的水溶性、低毒、生物相容性好以及廉价易得等特点。因此在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等方面有这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C-dots的制备方法很多,如电化学蚀刻法、激光蚀刻法、炭灰氧化腐蚀法,有机物热解法,微波法等。但这些方法得到的C-dots本身荧光产率较低,大都需要表面钝化处理以增强其荧光性能,不易得到大批量的产物。电化学途径制备C-dots,不仅低耗环保,且操作简单。专利申请号CN200810197695.1公开了ー种低毒性C-dots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清洗好的碳电极至于电解质溶液中,于较正电位下恒电位电解氧化法对碳电极进行氧化刻蚀,然后将氧化后的碳电极用超纯水淋洗,收集淋洗后的水溶液和电解质溶液,离心,收集上清液,将其用超滤管超滤,得到无细胞毒性耐光漂白 的C-dots。专利申请CN201110356592.7公开了ー种可控制备C-dots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碳纤维为工作电极,四丁基高氯酸铵的こ腈溶液作为电解液,对工作电极施加电势进行电氧化;收集こ腈溶液,蒸发除去こ腈,在所得到固体中,加入超纯水,超声分散;将超声分散所得的溶液,经过滤膜,将沉淀滤去,并将滤液用分子截留量为1000的透析袋透析后即得到C-dots的水溶液。此外,康振辉小组利用高纯度碳棒为正负极,在醇/碱甚至纯水作为电解质条件下,通过电化学氧化刻蚀,得到了性能良好的碳点。这些方法没有摆脱传统电化学途径制备C-dots思路,以含碳的材料为工作电极,这也就是C-dots中碳的来源——产生的碳点是在电刻蚀作用下从碳棒上剥离下来。这种方法对碳源具有局限性,得到的产物荧光产率较低,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简化荧光C-dots的制备方法,改变C-dots的来源,増加产物荧光,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氮掺杂突光碳点(NC-dots)制备方法,该方法以有机溶剂为碳源,施以一定电位使有机物氧化碳化,实现了 NC-dots的简便合成,无须繁杂的后续钝化修饰及纯化处理便可得到单分散且粒径均一的NC-dots,制得的NC-dots兼备良好的上、下转换荧光,荧光产率高达26.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ー种具有上下转换功能的氮掺杂荧光碳点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I)以有机溶剂为碳源,以碱性物质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作为电解液,钼片作为正极和负极,恒电位模式下,电解电位设置为2.0-30.0伏,电化学碳化有机物2-5小时,得反应溶液;所述有机溶剂为醇胺或者为醇和胺混合物,其中醇和胺的体积比为1-3:1 ; 所述碱性物质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配方配比为: 有机溶剂180晕升-220晕升, 水0毫升-30毫升, 碱性物质 0.01克-4克;所述碱性物质为碱或电解后为碱性的盐; (2)收集产物溶液,向产物溶液中加入酸中和碱性物质至中性,静置将盐沉淀,取上清液,在上清液中加入醇,进ー步将盐析出,再次取上清液,得NC-dots醇溶液; (3)将NC-dots醇溶液蒸发浓缩,并将浓缩后的溶液用截留量1000-3500的透析袋透析后得NC-dots的水溶液。步骤(I)中所述醇胺优选为碳原子数小于5的有机醇胺;所述醇和胺的混合物中,醇优选为除甲醇外碳原子数小于5的小分子醇,胺优选为碳原子数小于4的小分子多元胺。步骤(I)中所述醇胺优选为こ醇胺或ニこ醇胺;所述醇为こ醇、こニ醇、丙醇、丙三醇或丁醇;所述胺优选为こニ胺或丙ニ胺。步骤(I)中所述醇和胺的体积比优选为2:1。 步骤(I)中所述碱性物质与有机溶剂的配方配比优选为: 有机溶剂120晕升-160晕升, 水10毫升-20毫升, 碱性物质0.5克-2.5克。步骤(I)中所述碱性物质与有机溶剂的配方配比更优选为: 有机溶剂140-150毫升, 水20毫升, 碱性物质1.5克。步骤(I)中所述碱性物质优选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磷酸盐或碳酸盐。步骤(I)中所述电解电位设置优选为12-25伏,更优选为15伏。步骤(2)中所述酸优选为0.1—2.0摩尔/升的盐酸。步骤(3)优选用截留量为1000的透析袋透析。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做进ー步解释和说明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ー种利用廉价且能广泛得到的碳源可控制备高荧光产率C-dots的方法,该方法能获得荧光产率较高的NC-dots。本专利技术选用小分子醇胺(碳原子数小于5的有机醇胺)或者小分子醇(甲醇外碳原子数小于5与有机多元胺(碳原子数小于4))的混合物作为碳源,用电化学碳化途径合成了高荧光产率的NC-dots。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需在碱性条件下,才能生成NC-dots。首先,以小分子醇胺(碳原子数小于5的有机醇胺)或醇(除甲醇外碳原子数小于5的有机醇)/胺(碳原子数小于4)混合物为碳源,所以电解液中必须有醇胺或者醇和胺的混合物;其次,碳化过程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酸性或中性条件下均不发生,所以必须还有碱,且此处的碱不限于氢氧化钠,还包括其他一些其他的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钾,磷酸碱盐,碳酸碱盐;最后,水的存在是保证电解液中能溶解分散一定量的碱,使得反应能够具有较快的速度,水不是关键,単独的醇也能溶解分散一部分碱,只不过量少,这样就降低了反应的速度。因此,水的加入是提高反应速度的关键。例如以こ醇胺为碳源,0.4 Wt %氢氧化钠和10 Wt %水作为共溶剤,以两块大小形状相似的钼片(4X4.5 cm2)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甘汞电极为參比电极。设定合成电位15.0伏,恒电位模式下制得最佳发射波长在490 nm左右的NC-dots。步骤(2)的中和步骤中,加入盐酸中和氢氧化钠。再加大量こ醇,将盐析出,该操作旨在除去加入的碱。首先,优选用盐酸中和,是因为盐酸在后面的旋蒸干燥过程中可以被蒸发出来。加入盐酸中和碱成为盐,盐在醇类中的溶解度较低,加入こ醇使得其中生成的盐析出。通过该操作后,大部分盐将被除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 1、碳源来源不同:在传统的电化学制备C-dots方法中,工作电极一般为碳制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上下转换功能的氮掺杂荧光碳点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以有机溶剂为碳源,以碱性物质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作为电解液,铂片作为正极和负极,恒电位模式下,电解电位设置为2.0?30.0?伏,电化学碳化有机物2?5小时,得反应溶液;所述有机溶剂为醇胺或者为醇和胺混合物,其中醇和胺的体积比为1?3:1;所述碱性物质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配方配比为:有机溶剂????????180毫升?220毫升,水??????????????0毫升?30毫升,碱性物质????????0.01克?4克;所述碱性物质为碱或电解后为碱性的盐;(2)收集产物溶液,向产物溶液中加入酸中和碱性物质至中性,静置将盐沉淀,取上清液,在上清液中加入醇,进一步将盐析出,再次取上清液,得NC?dots醇溶液;(3)将NC?dots醇溶液蒸发浓缩,并将浓缩后的溶液用截留量?1000?3500?的透析袋透析后得NC?dots的水溶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玉邓建辉卢求钧李海涛刘美玲姚守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