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邬金飞专利>正文

一种鲍鱼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2974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鲍鱼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以茶籽壳、茶蒲为主要原料,辅以棉籽壳、麸皮、玉米粉、茶籽粕、石膏粉、石灰粉等辅料,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本发明专利技术内容还包括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是茶籽壳、茶蒲经过自然堆积、生物发酵处理,既去除了有毒抑菌物,又使大分子物质降解,有利于鲍鱼菇菌丝的吸收,菌丝长势旺盛;二是栽培料配比合理,菌料透气性好、保水性强,鲍鱼菇产量高,生物学效率达98.7%-110.2%;三是拓宽了栽培原料渠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鲍鱼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以茶籽壳、茶蒲为主要原料,辅以棉籽壳、麸皮、玉米粉、茶籽粕、石膏粉、石灰粉等辅料,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还包括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是茶籽壳、茶蒲经过自然堆积、生物发酵处理,既去除了有毒抑菌物,又使大分子物质降解,有利于鲍鱼菇菌丝的吸收,菌丝长势旺盛;二是栽培料配比合理,菌料透气性好、保水性强,鲍鱼菇产量高,生物学效率达98.7%-110.2%;三是拓宽了栽培原料渠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专利说明】

技术实现思路
包括鲍鱼菇栽培料配伍,及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

技术介绍
鲍鱼菇又名台湾平菇、黑鲍耳,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珍稀菌类品种。鲍鱼菇菌肉肥厚、菌柄粗壮、脆嫩可口,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等,其中鲍鱼菇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国际上被称为“生物反应调节剂(BRMs) ”或免疫增强剂。BRMs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物反应,有望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因此栽培鲍鱼菇极具市场发展前景。鲍鱼菇属高温型木腐菌,目前它的人工栽培用料多为阔叶树杂木屑、棉籽壳等,但如今,“菌-林”矛盾日益突出,棉籽壳的价格持续上涨,栽培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各生产单位都十分重视对价廉物美的替代原料的物色。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我国是世界上油茶产量最高、分布最广、品种最多的国家。我国的油茶种植面积及油茶籽产量占全球95%左右,其余5%分布于少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油茶果呈球形、扁圆形、橄榄形,直径3cm-4cm,果瓣厚而木质化,内含种子(1_4粒)即油茶籽,油茶籽呈茶褐色或黑色,三角状,有光泽。经检测,油茶果中茶蒲(果壳)约占60%,油茶籽约占40%;油茶籽中 ,茶籽壳(种壳)占I / 3,茶籽仁占2 / 3。全国现有油茶栽培面积达到400万hm2,年产油茶果达560多万t,这将带来300多万t的油茶果壳、70多万t的茶籽壳、5万t茶籽柏,如此庞大的数量,用于加工的比例并不大,大部分的茶蒲、茶籽壳当作燃料被烧掉,或是被丢弃,茶籽柏味苦基本上都被废弃,而这些丢弃的果壳、种壳、柏饼在降解后,会对大气、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茶蒲、茶籽壳其组成成分复杂,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粗蛋白等,这些物质,能为鲍鱼菇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碳源、氮源。但它还含有单宁、油脂,会抑制鲍鱼菇菌丝的生长,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使这些抑菌物质得以分解及挥发。处理的方法包括:堆积陈化、生物发酵等。利用茶蒲、茶籽壳这些下脚料替代林料栽培鲍鱼菇,不仅是一项食用菌生产的降本举措,而且还是一项循环农业及环保事业举措。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有如下二方面内容:1、一种以茶蒲、茶籽壳为主要原料的鲍鱼燕栽培料配伍2、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鲍鱼菇栽培料配伍,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30% -40%,茶蒲屑20% -30%,棉籽壳10%,麸皮20%,玉米粉6%,茶籽柏2%,石膏粉1%,石灰粉1%,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茶籽壳屑、茶蒲屑:茶籽壳晒干、粉碎成粒径2_-3_的颗粒;茶蒲晒干、粉碎成粒径4mm-5mm的颗粒;将茶籽壳屑、茶蒲屑自然堆积、生物发酵(堆高2m,保持堆料湿润,每二个月翻堆一次,堆制时间8个月以上),以消除其中的单宁、油脂等对鲍鱼菇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堆制结束后,将茶籽壳屑、茶蒲屑晒干,备用。茶籽壳中木质素约占52.10 %,糖类占30.60% ;茶蒲中木质素约占43.35%,糖类占28.36%。麸皮:小麦在加工面粉过程中所分离的麦皮层。麸皮含有丰富的酶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玉米粉:作为速效养分,为鲍鱼菇生长提供生物素等,促进菌丝快速生长。茶籽柏:油茶籽榨取茶油后剩下的渣。茶籽柏中粗纤维量约占9.4%,粗蛋白量占25.8%。石灰粉、石膏粉:调 节、稳定栽培料酸碱度,增加钙、硫营养成分。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预湿:将茶籽壳屑、茶蒲屑、棉籽壳干料拌匀,用石灰水(石灰粉溶解于水里)预湿2h,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保持在50% -55% ;②拌料:先将麸皮、玉米粉、茶籽柏、石膏粉干料拌匀,然后加入到已预湿的混合料中,接着慢慢加水,边加边拌,充分搅拌均匀,使栽培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3% -65% ;③装袋:采用规格为17cmX35cmX0.005c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100g-1200g,装好料后套上套环,插入塑料栓盖;④灭菌、冷却:将料袋进行常压灭菌,当锅内温度达到100°C时(排放冷气后),保持10h-12h,然后自然冷却至25°C以下。栽培料在接入菌种后,将塑料栓盖改换成棉塞,然后把栽培袋排放在黑暗的养菌房内,温度控制在22°C _24°C,湿度控制在60% -75%,经过30d_32d的培养,菌丝长满料袋,采用室外荫棚脱袋覆土方法进行出菇管理。本专利技术以茶籽壳、茶蒲为主要原料,辅以棉籽壳、麸皮、玉米粉、茶籽柏、石膏粉、石灰粉等辅料,制作鲍鱼菇栽培料。其优点在于:一是茶籽壳、茶蒲经过自然堆积、生物发酵处理,既去除了有毒抑菌物,又使大分子物质降解,有利于鲍鱼菇菌丝的吸收,菌丝生长旺盛;二是栽培料配比合理,菌料透气性好、保水性强,鲍鱼菇产量高,生物学效率达98.7% -110.2% ;三是拓宽了栽培原料渠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实施方式】方式1:本实施例中鲍鱼菇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30%,茶蒲屑30%,棉籽壳10%,麸皮20%,玉米粉6%,茶籽柏2%,石膏粉I %,石灰粉I %,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制作方法:①预湿:将茶籽壳屑、茶蒲屑、棉籽壳干料拌匀,用石灰水(石灰粉溶解于水里)预湿2h,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保持在55% ;②拌料:先将麸皮、玉米粉、茶籽柏、石膏粉干料拌匀,然后加入到已预湿的混合料中,接着慢慢加水,边加边拌,充分搅拌均匀,使栽培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5% ;③装袋:采用规格为17cmX35cmX0.005c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100g-1200g,装好料后套上套环,插入塑料栓盖;④灭菌、冷却:将料袋进行常压灭菌,当锅内温度达到100°C时(排放冷气后),保持12h,然后自然冷却至25°C以下。栽培料在接入菌种后,将塑料栓盖改换成棉塞,然后把栽培袋排放在黑暗的养菌房内,温度控制在24°C,湿度控制在65%,经过30d的培养,菌丝长满料袋,采用室外荫棚脱袋覆土方法进行出菇管理。方式2:本实施例中鲍鱼菇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35%,茶蒲屑25%,棉籽壳10%,麸皮20%,玉米粉6%,茶籽柏2%,石膏粉I %,石灰粉I %,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制作方法参考方式I。方式3:本实施例中鲍鱼菇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40%,茶蒲屑20%,棉籽壳10%,麸皮20%,玉米粉6%,茶籽柏2%,石膏粉1%,石灰粉1%,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制作方法参考方式I。表不同方式的栽培料对鲍鱼菇生物学效率的影响【权利要求】1.一种鲍鱼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组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鲍鱼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30%?40%,茶蒲屑20%?30%,棉籽壳10%,麸皮20%,玉米粉6%,茶籽粕2%,石膏粉1%,石灰粉1%,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金飞陈明昌
申请(专利权)人:邬金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