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宗德专利>正文

茶叶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282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茶叶处理方法至少包括筛选、风选及颜色选别等三个主要处理步骤:筛选处理主要旨在去除粒径小于规定大小的茶叶颗粒及石粒、泥块、铁屑、粉尘等杂物;风选处理则旨在去除比重较轻的叶屑、枝梗、粉尘;颜色选别则用以剔除颜色较正常茶叶为浅而容易使茶呈处观斑杂的赤叶、枝梗,使茶叶外观颜色纯一。(*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的处理方法。茶叶是我国历史悠久且重要性甚高的农产品,内销、外销均有相当数量。国人在茶叶口味方面的研究向来不遗余力。然而,茶叶的加工处理则仍停留在半机械化阶段,例如仅用简单的手动筛或机械往复式振动筛将小颗粒的叶屑、枝梗杂质去除,至于大颗粒的石头、土块、杂色赤叶、枝梗则用人工凭目力、手指选除。然而,此种处理方法的效率当然是低落的,成品品质亦因人而异,难有统一的水准,卫生上亦不无可议之处。另一方面,随著国人年收入的增高,此种缺乏技术性的劳动已乏人问津,即使请得到工人,工资亦相当高昂,流动率又高。因此,茶叶的加工处理若不迅速谋求自动化,则我国茶叶势将因成本过高,品质难符要求而日趋没落。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乃针对茶叶的特性开发了一种在提高茶叶品质及处理效率上极为有效的加工处理方法。以下即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茶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茶叶处理流程所用设备的俯视图及前视图。图3A、3B、3C、3D和3E分别为本专利技术茶叶处理方法所用的切断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侧视结构示意上视结构示意图及去除枝梗与切断过程长茶叶之作用说明图。图4A、4B和4C分别为本专利技术茶叶处理方法所用的筛选装置的立体图、筛网与网架部分分解图及部份剖面侧视图。图5A、5B、5C、5D和5E分别为本专利技术茶叶处理方法所用之风选装置整体构成前视图,图5A之II-II线剖视图、图5A的III-III线剖视图、振动送料器部分由下面观察时的立体图,及装设于进料开口部位的控制闸立体图。图6A、6B、6C和6D分别为本专利技术茶叶处理方法所用的颜色选别装置的正视图、部分剖开侧视图、茶叶分配与滑落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及主要部分构成的说明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茶叶处理方法包括下述步骤I.切断茶农将采自茶园的茶叶粗料经干燥,初步以人工筛选去除较为醒目的粗枝和杂物后,由于其中仍含有过长枝梗连附于茶叶或过长的情形,对后续之筛选、风选及颜色选别有造成物料流动的妨碍及降低选别效率的缺点,故先将粗料中的过长枝梗先予去除,或将过长茶叶切断,使在后续的处理中得以保持物料流动的顺畅及维持高度的选别效率。然而,该切断处理系属一前处理作业,如果粗料中不含过长枝梗或过长茶叶,或含量甚少时,该切断作业亦可省略。该切断步骤系在图3A、3B和3C所示的切断装置1中进行。请参阅3A~3E图。其中,1为该切断装置,10为筛框,它是藉由设在两侧之成对曲柄机构12水平地支持在机台F1上。该筛框10为在以四长板围成的矩形框形内部于近底部的处设置筛网或多孔板11(以下称筛网)所构成,筛框10的下部形成一漏斗状底部100,该底部100具有一出料管101,可将筛下茶叶送至次一筛选装置2进行处理。同时,在机台F1的前侧,设有一储料槽15及一斗式提升机16,储料槽15为一上部具有开口的箱体,俾贮装等处理茶叶粗料,其底部设有螺旋送料器150,用以将储料槽15内的粗料供应至提升机16,该提升机16则将粗料提升至上方,并由其送料管160送至筛框10中央上方落至下述的切断切组14上。图中,曲柄机构12共有四组,兹举图3A左侧的曲柄机构为例说明之。该机构12系由设于机台F1的上下一对轴承120A、120B将传动轴120垂直地轴设,该传动轴120下端连接于驱动装置(未图示)并受其驱动,伸出轴承120A的上端则设有一曲柄臂121。对传动轴120呈偏心状态的曲柄销122系转动自如地轴设于曲柄臂121另一侧,曲柄销122另一端乃转动自如地轴设有轴承123,上述筛框10即由设于轴承123的支持臂124所支持。其余三组曲柄机构12的传动轴120则未与驱动装置连接。由于筛框10系在两侧各以一对曲柄机构12支持成水平状态,藉由驱动装置(未图示)驱动其中的传动轴120时,四具曲柄机构12即可作用同步转动,使整个筛框10循环状轨迹作水平回转运动,亦即,整片筛网11均作水平回转运动。13为以静止状态悬固设在筛网11上方的切断刀组,其刀片下缘系与筛网11以可调方式保持适当间隔。该切断刀组13为由多数片带钢以其厚度面朝向筛网11的形态排列固定,并相互焊接成一整体,然后藉复数悬吊臂130、130将切断片组13悬支于支持臂131上。该支持臂131两侧的向下折曲端臂131a套设在竖立在机架F1的两对短柱132上,并用螺帽133螺固于短柱132上端部,螺帽133与支持臂131的端臂131a间装有压缩状态的张力弹簧134。藉此构成可使支持臂131具有向下弹压的力量,亦即可经由悬吊臂130、130将切断刀组13的刀片向下弹压,以适当压力作用于所处理的茶叶上。另一方面,在机台F1的另两侧,亦即与支持臂131平行的另两侧臂131b处,设有两对由下方抵撑侧臂131凸轮14,两侧的成对凸轮14共同设在由两轴承145a所支持的凸轮轴145上,各凸轮轴145并藉由两连动臂140而枢接于一连动杆141,该连动杆141复连设有一蜗轮142及蜗杆143,该蜗杆143外端部支持于机架F1,并设以一摇把144作为其驱动元件。亦即,转动摇把144使蜗轮142前后动作时,连动杆141亦前后动作,经两连动臂140的摆动而使两凸轮轴145转动,令两对凸轮14摆动,将侧臂131b撑高或放低,如此即可使支持臂131上下升降,切断刀组13亦随之升降。其次说明切断刀组13的构造。如前所述及图3A~3C所示,该切断刀组13系由多数片带钢组合而成,其中间部分系呈纵横交叉构成四角格子状,但周边部份则向外倾斜延伸,其相邻刀片的间隔可供待处理茶叶进入其间,延伸方向则相对于筛网11的回转方向构成倾斜,使筛网11在回转时得以同时将茶叶带入任两刀片的间隔内。图示的实施例中,切断刀组的中间部分为长矩形,周边部份则与中间部分的格子呈45°倾斜,但中间部分之形状并非限定在此种态样,事实上亦可应筛框10的形状而形成中间部分呈蜂巢格状或三角格状,使其具有多方向的切断作用面。继之说明该茶叶切断装置1使枝梗脱落或切断过长茶叶的动作。起初,先转动摇动把144,将切断刀组13的下缘与筛网11的表面保持适当间隔。此处所谓适当间隔系指当茶粒(一般而言,待处理的茶呈部分T系卷缩成近似球料状,其枝梗T0则自球状茶叶部分突出,如图3D所示)置于筛网11上时,刀组13下缘较茶叶球粒的顶部稍低。然后启动储料箱15内的螺旋送料器150及斗式提升机16,使茶叶粗料供应至切断刀组13上并透过刀片间隔而落至筛网11上,另同时启动驱动装置,使筛网11作水平回转运动。由于筛网11与切断刀组13保持适当间隔,刀片下缘对处理中的茶叶仅会施以若干压力,形成搓揉作用。此时,进入切断刀组片间的茶叶即被大幅翻动,使部分茶叶的枝梗To刺入筛网11的网孔中,在此状态的茶叶球粒复由刀片压扫其顶部,产生推移作用,但因其枝梗To被筛网11阻碍,而得以使枝梗自茶叶球粒脱落。此外在筛网11与刀组13将茶叶相搓揉的作用中,亦可使若干枝梗自行脱落。而枝梗To脱落后的茶叶球粒及枝梗复再藉搓揉的压力作用而通过筛网11,并经由漏斗状底部100的出料管送至继后的筛选装置2的贮供部2A。继后加入的待处理茶叶则慢慢下降而到达搓揉位置,完成搓揉去枝梗的作用。至于因搓揉作用而弹至切断刀组13外的茶叶,则由于刀片周边部分系相对于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处理方法,系包括下列步骤:a)筛选:将待处理茶叶粗料喂入一循水平环状轨迹运动的筛网中,将粒径较小的碎茶屑、碎枝梗、石粒、泥粒、铁屑、粉尘等筛除,b)风选:将经筛选处理的茶叶粗料导入于风选装置的选别空间中,藉该风选装置的排风机 的抽吸作用而使选别空间产生负压状态,令茶叶粗料中具有一定比重以上的正常茶叶藉自重而落下,较轻的茶屑、草屑、枝梗屑、粉尘等则藉排风机吸除,c)颜色选别:将经风选处理的茶叶粗料导入选别装置中,沿一定轨迹滑落,并以光线照射落下中的待选别粗料, 藉由电眼接收来自比色反射板的反射光而侦知是否为欲选除的赤叶、枝梗,如为赤叶、枝梗则由电眼指令压缩空气喷出器动作,将赤叶、枝梗喷离滑下轨迹,使颜色异于正常茶叶的赤叶、枝梗被选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处理方法,系包括下列步骤a)筛选将待处理茶叶粗料喂入一循水平环状轨迹运动的筛网中,将粒径较小的碎茶屑、碎枝梗、石粒、泥粒、铁屑、粉尘等筛除,b)风选将经筛选处理的茶叶粗料导入于风选装置的选别空间中,藉该风选装置的排风机的抽吸作用而使选别空间产生负压状态,令茶叶粗料中具有一定比重以上的正常茶叶藉自重而落下,较轻的茶屑、草屑、枝梗屑、粉尘等则藉排风机吸除,c)颜色选别将经风选处理的茶叶粗料导入选别装置中,沿一定轨迹滑落,并以光线照射落下中的待选别粗料,藉由电眼接收来自比色反射板的反射光而侦知是否为欲选除的赤叶、枝梗,如为赤叶、枝梗则由电眼指令压缩空气喷出器动作,将赤叶、枝梗喷离滑下轨迹,使颜色异于正常茶叶的赤叶、枝梗被选除,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德
申请(专利权)人:李宗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