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栓皮栎容器苗胚根短截效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2518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涉及提高栓皮栎容器苗胚根短截效果的方法,属于林木容器苗育苗技术。其特点在于充分考虑短截时间和强度对短截效果的协同作用,用规范化试验方法确定出栓皮栎胚根最佳短截技术。先将种子放在培养箱催芽,环境条件为湿度80%;16h光照,温度25℃;8h黑暗,温度20℃,催芽第3d短截胚根长度的2/3,然后进行移栽育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显著缓解容器苗窝根,提高苗木质量;主根生物量显著下降,侧根生物量及I级侧根显著提高,短截通过抑制主根、促进侧根发育缓解窝根;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提高。此外,催芽在标准化的环境条件进行,催芽效果较为统一,克服了不同地区因气候差异导致催芽效果不同、进而使短截技术不能推广的难题,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提高栓皮栎容器苗胚根短截效果的方法,属于林木容器苗育苗技术。其特点在于充分考虑短截时间和强度对短截效果的协同作用,用规范化试验方法确定出栓皮栎胚根最佳短截技术。先将种子放在培养箱催芽,环境条件为湿度80%;16h光照,温度25℃;8h黑暗,温度20℃,催芽第3d短截胚根长度的2/3,然后进行移栽育苗。本专利技术能显著缓解容器苗窝根,提高苗木质量;主根生物量显著下降,侧根生物量及I级侧根显著提高,短截通过抑制主根、促进侧根发育缓解窝根;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提高。此外,催芽在标准化的环境条件进行,催芽效果较为统一,克服了不同地区因气候差异导致催芽效果不同、进而使短截技术不能推广的难题,应用前景广阔。【专利说明】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器苗育苗方法,具体涉及通过控制胚根短截时间和强度的方法提高栓皮栎容器苗胚根短截的修根效果。二、
技术介绍
胚根短截,也称为芽苗切根,是先将种子播于砂床催芽一段时间,待胚根萌发生长至一定长度后,适度短截胚根,然后将芽苗移栽至大田或容器中,培育裸根苗或者容器苗的一种育苗方法。胚根截断后,主根发育受到抑制,在胚根断口处产生具有分生能力的愈伤组织,分生出多条I级侧根,提高了根系吸收面积,苗木从土壤中获取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得以加强,从而促进苗木生长和造林效果,因此胚根短截作为调控苗木质量的一种措施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由于胚根短截强度与裸根苗苗木质量的关系较为直观,人们常关注如何确定培育树种胚根短截强度,栓皮栎、板栗、油茶、马尾松、火炬松等树种实施胚根短截的生长表现有较多报道。人们发现,胚根短截时间同样会影响裸根苗的短截效果,如果短截过早,胚根自身的长度小,短截后主根停止发育而过短,对苗木质量干扰大;如果短截过晚,胚根伸长时间充足,苗木主根得到充分发育,短截胚根会导致众多能量损失,对苗木质量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研究胚根发育至多长时、采取何种强度的短截技术对于裸根苗苗木质量尤为必要,这一结果在银杏、文冠果等树种上得到印证;同时发现,最佳短截时间和强度因树种不同而不同,如银杏胚根长1.0-2.0cm时、短截0.2-0.5cm效果最佳,文冠果胚根长4cm时、短截2cm效果最佳。可见,针对不同树种确定其最佳短截时间和强度对于提高修根效果至关重要。采用容器苗造林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胚根短截在容器苗培育中也有应用。与培育裸根苗不同的是,胚根短截后移栽至容器时,容器有限的空间不能使根系自由伸展,根系发育受到限制,因此胚根短 截技术有别于裸根苗。目前胚根短截强度在油松、侧柏、沙棘、山杏、刺槐、马尾松、栓皮栎等容器苗培育中得到较多重视,而胚根短截时间则研究甚少。由上述分析可知,胚根短截时间和强度是胚根短截技术的两个方面,由于容器苗胚根短截时间缺少研究,胚根短截效果可能难以发挥最佳效果。可见,亟需针对某一树种采取规范试验确定出容器苗培育的最佳短截时间和强度,以提升其修根效果。此外,目前种子催芽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尚不统一,不同的环境条件种子胚根生长的速度不同,相同的催芽时间内胚根长度自然有所差异,这就造成即使是同一树种的短截技术也不能应用到另一地区,因此标准化的催芽条件是保障短截效果的前提。栓皮栎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乡土树种之一,为我国特产的珍贵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栓皮栎苗木需求及其培育技术一直受到重视。适度短截胚根已被证明能有效缓解这种主根发达树种容器苗窝根,那么确定最佳胚根短截时间及相应短截强度对于提高容器苗修根效果、提升苗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确定了栓皮栎容器苗胚根短截的时间和强度,提升了苗木质量,用规范化的方法筛选出栓皮栎容器苗最佳胚根短截技术,其特征为:(I)种子催芽在能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的培养箱中进行,催芽环境设置为湿度80% ;16h光照,温度25°C ;8h黑暗,温度20°C(2)胚根短截的时间为催芽后的第3天(4)胚根短截强度为胚根自身长度的2/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特色在于:用规范化试验方法确定栓皮栎容器苗胚根短截最佳时间和强度,缓解了主根发达树种窝根,同时提升了苗木质量。先将种子放在培养箱中催芽,环境条件设置为湿度80% ;16h光照,温度25°C ;8h黑暗,温度20°C,标准化的环境条件下种子催芽效果较为统一,克服了不同地区因为气候差异导致催芽效果不同、进而使短截技术不能推广的难题;催芽第3d时短截胚根长度的2/3,然后进行移栽育苗。生长季结束时,容器苗窝根现象显著缓解,窝根指数由对照的2.4下降至2.0 ;1级侧根数量显著增加,是对照的3倍;主根生物量显著下降,侧根生物量显著提高,短截促进了侧根发育;苗高、茎生物量显著提高,地径、单株生物量又有所提高。四、具体实施方法(I)种子采集与贮藏栓皮栎种子成熟后,及时收集地面散落的种子,并浸入50°C热水中30min以杀死象鼻虫,然后将种子捞出,剔除过小种子,在室内单层摊放在报纸上,风干2d,把种子装入规格为34X24cm的10号自封袋中,.敞口放置于种子箱中,2°C下贮藏。⑵种子催芽3月13日将种子从贮藏箱中取出,在室温下放置3h,然后放入30°C温水中,浸种半小时后将种子捞出,放进规格为45X35X27cm(长X宽X高)的塑料箱,塑料箱装填20cm厚、经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消毒的河沙,河沙湿度为60%。将种子单层平铺在河沙上,然后覆盖l-2cm厚的河沙,再在河沙上盖一层纱布以保持沙子水分,最后将塑料箱放入种子培养箱中催芽(湿度为80%;16h光照,温度为25°C;8h黑暗,温度为20°C ),每日检查沙子水分状况,按需喷水保湿。(3)胚根短截处理具体模式I)处理模式I早期短截1/3处理,3月16日短截胚根长度的1/3,然后移栽,此时胚根原长度为4.2cm,短截长度为1.4cm。2)处理模式2早期短截2/3处理,3月16日短截胚根长度的2/3,然后移栽,此时胚根原长度为4.2cm,短截长度为2.8cm。3)处理模式3中期胚根短截1/3,3月19日待胚芽开始萌动,短截胚根长度的1/3,然后移栽,此时胚根原长度为7.1cm,短截长度为2.4cm。4)处理模式4中期胚根短截2/3,3月19日待胚芽开始萌动,短截胚根长度的2/3,然后移栽,此时胚根原长度为7.1cm,短截长度为4.7cm。5)处理模式5后期胚根短截1/3,3月22日待胚芽顶出但未出土,短截胚根长度的1/3,然后移栽,此时胚根原长度为16.3cm,短截长度为5.4cm。6)处理模式6后期胚根短截2/3,3月22日待胚芽顶出但未出土,短截胚根原长度的2/3,然后移栽,此时胚根原长度为16.3cm,短截长度为10.9cm。7)处理模式73月13日将种子从贮藏箱中取出,然后直接播种。(4)规范化育苗I)容器选择选择上口径10cm、深度为20cm的黑色塑料薄膜容器。2)基质消毒与装填移栽前3天,将丹麦品氏草炭土(pH6.0,纤维长O-1Omm)与珍珠岩以3: I (v/v)充分混匀,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消毒。将基质装在塑料薄膜容器,摆放在铁丝网面育苗床上,`然后浇水至水从容器底部的排水孔渗出。3)芽苗移栽将处理模式1-6的芽苗进行移栽,先用木棍或竹筷等在容器基质上打孔,深度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栓皮栎容器苗胚根短截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种子催芽在能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的培养箱中进行,催芽环境设置为湿度80%;16h光照,温度25℃;8h黑暗,温度20℃,催芽在标准化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种子催芽效果较为统一,克服了不同地区因为气候差异导致催芽效果不同、进而使短截技术不能推广的难题;(2)胚根短截的时间为催芽后的第3大;(3)胚根短截强度为胚根自身长度的2/3;(4)充分考虑短截时间和短截强度对短截效果的协同作用,能够显著缓解窝根,提升苗木质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雷刘佳嘉史文辉王佳茜王海月程中倩付妍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