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楠木嫁接繁育保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303420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5 0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古楠木嫁接繁育保存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于12月~翌年2月间,树芽萌动前采集古楠木(浙江楠、闽楠200年以上大树)中上部当年生枝条,去部分叶后湿纸保湿保存带回,贮存于湿沙保存;2)嫁接时间为2~3月砧木树芽开始萌动时,且要求接穗芽未萌动;3)采用20cm左右的当年生整枝作接穗;4)采用1~2年生容器苗作砧木,采用切接法嫁接;5)嫁接后连同容器假植于土中,做拱棚加盖塑料膜保湿;6)每7~10天观察一次,以薄膜上有水雾或小水滴为标准,适当喷施水分保持棚内湿度。约30天左右新芽长出揭去棚上薄膜,进行正常水肥管理,嫁接成活率达82%,一年生嫁接苗可达30~40cm,生长正常,枝叶保持原株(古楠木)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楠木嫁接繁育保存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古楠木嫁接繁育保存方法。
技术介绍
浙江楠(Phoebechekiangensis)、闽楠(P.bournei)属樟科楠属的高大乔木,是“金丝楠木”的原种植物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为亚热带地区特有珍贵树种,自然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广西、广东、贵州等地(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82;安徽植物志协作组,1986)。其树干通直,材质优美,是高档家具制作的特种用材;树体高大,四季翠绿,也是园林绿化优良树种。虽然浙江楠、闽楠的经济与观赏价值高,但现存资源量极少,多以古树名木幸存于各地风水林或寺庙,有效原地保护和异地扩繁保存该类古楠木残存种质资源已成为迫在眉捷。之前的研究多集中于种子休眠(史晓华和史忠礼1990)、幼树或苗木扦插试验和组织培养(叶金山2013、王东光2013、罗春平2015、申展2013、曲芬霞2010等)、苗木培育(李冬林和向其柏2004,2006、王艺等2013、刘志强2001等等)、种群生物多样性(陈来德2012、吴大荣2001、2003、周祥凤2005、王通2000、刘宝2005等)、人工林栽培(邵明晓2014、王金盾2015、胡永颜2012、刘宝2013、欧建德2015、彭龙福,2003;吴载嶂,2005等)和生态学(马明东等,2008;王琦等,2013、邹惠渝1995、吴大荣1997、邹秀红2002等)等方面,而如何利用无性繁殖技术,有效繁育浙江楠古树、闽楠古树等古楠木基因型却未见报道。浙江楠、闽楠均属异花授粉树种,主要靠种子繁殖,通过采集其种子繁育成自由授粉后代,因子代分离而保存的并非原株基因型。因此,需要采用无性繁殖方式,将原有基因型保存下来。现有研究仅涉及利用楠木子代苗进行扦插或组织培养试验。而针对数百年大树、古树楠木,生理年龄大,其开花结实能力下降,且枝条老化,用其作为扦插或组培材料一般不能成功。从理认上讲,组织培养具有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本的优良遗传特性、能幼化繁殖材料的年龄等优点,是实现优异种质繁殖、长期保存的可选择途径,但利用老化程度大的古楠枝条、芽等进行组织繁育时,实际成功的机会不大。为此,首次提出了嫁接保存古楠木基因型的方法并开展相关试验。此方法也是营建楠木类树种嫁接种子园以实现提早开花结果的重要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古楠木嫁接繁育保存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古楠木嫁接繁育保存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于12月~翌年2月间,树芽萌动前采集古楠木树冠中上部的当年生枝条,去部分叶后湿纸保湿保存带回,贮存于湿沙保存;2)嫁接时间为2~3月砧木树芽开始萌动时,且要求接穗芽未萌动;3)采用20~25cm的当年生整枝作接穗;过长枝去掉基部,每个穗条需有顶芽和相应的侧芽。4)采用1~2年生浙江楠、闽楠容器苗作砧木,采用切接法嫁接;5)嫁接后将嫁接株连同容器假植于土中,保证嫁接株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以保持生长状态。做拱棚加盖塑料膜保湿,以保证长枝条接穗不易干燥枯死。6)每7~10天观察一次,以薄膜上有水雾或小水滴为标准,适当喷施水分保持棚内湿度,待新芽长出及时揭去棚上薄膜,进行正常水肥管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案中,新叶开始生长后,及时揭棚,增施叶面肥以促进生长,到6月初放入阴棚中进行培养,以达到当年30-40cm的生长量,培育成健壮的嫁接苗。其中,采集穗条时,去掉大部分叶片,保留枝顶部4~5片叶子。其中,砧木要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地径在0.4cm以上。其中,嫁接时,保留顶部二个半片叶,去掉其余的叶片。其中,所述的古楠木为树龄在200年以上的浙江楠或闽楠大树。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嫁接方法,古楠木的嫁接成活率达82%。一年生嫁接苗可达30~40cm,生长正常,枝叶保持原株(古楠木)特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不同接穗长度进行嫁接试验一般来说嫁接的接穗长度是越短越好,多数保留1个饱满芽为最优。经多次预实验发现,针对浙江楠、闽楠古树上采集的穗条,采用常规方法嫁接无乎不能成活。为此,专门探讨了不同长度的接穗对成活率的影响。但随着接穗长度增加,在常规管理条件下,即接后经密闭包扎,放于正常荫棚下培养,长枝条因失水快会慢慢枯死,而短枝条虽失水慢些,但形成愈合难,成活率不高。为此,经后续管理方式试验改进,再次进行不同长度的接穗试验。结果见表1。表1不同长度接穗对古楠木嫁接成活的影响如表1所示,短枝嫁接株生长势明显弱,成活率也显著低,而采用自然长度(绝大部分)的当年生枝条进行嫁接,保留的芽多,一般可达5个以上,成少后各芽均能生长,整体接株生长旺盛。该结果在浙江楠、闽楠上无明显差异,也许这与该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相关。实施例2不同部位穗条嫁接成活率针对古树而言,浙江楠、闽楠都一样,随着树龄增大其发育年龄增大,树生长势逐年下降,尤其表现在枝叶的生长上更为明显。选择何处的枝条才能嫁接出较为满意的成活率和优良苗木是本试验的目的。试验采自古楠木下部枝条(采集最为方便)、树冠中部和上部三个部位的穗条进行同样条件的嫁接试验,试验按当年生长枝、春季嫁接和拱棚保湿管理等条件进行。结果见表2。表2古楠木三个部位枝条的嫁接成活率由表2所示,树冠上部枝条嫁接成活率最高,二个树种都一样。该部位枝条营养供应充足、受光量大,生长势好,枝条相对粗状,嫁接成活率最优(最高可达92%)。但是针对高大的古楠木而言,该部位枝条采集十分困难,一般都以采集中部枝条为多,其成活率也能达到繁育与保存要求。实施例3不同采条时间嫁接成活率一般来说,嫁接用穗条以随采随接利于成活。本试验采用贮存的未萌动枝条和萌动后随采枝条进行试验,从实际试验结果看,后者成活株极少(见表3),无应用价值。表3不同采集穗条时间对古楠木嫁接成活影响实施例4不同嫁接时间的嫁接成活率嫁接时间是影响成活率的关键因子之一,一般对于发育年龄大的接穗,其分生组织少、再生能力差,更需要探讨最好的嫁接时间以达到能促进其愈伤组织产生。为此,除春季试验外,还进行了江南梅雨季和晚秋二次嫁接试验,全部进行长枝条、容器苗砧木和按后埋土加拱棚保湿管理。结果见表4。从表4可见,在6月初梅雨季嫁接,穗条随采随接,接后在拱棚中保湿管理因气温提高,不断出现芽、叶发黑,叶脱落。采用常规管理的配合试验也发现芽枯萎而易死。该季节易于形成愈伤组织,但湿度与温度的双重影响还是造成难成活。表4不同嫁接时间对古楠木嫁接成活影响实施例5不同接后管理方式的嫁接成活率一般树木嫁接时用塑料包扎带包好后放于正常条件下或温室培养。本专利技术针对该方法嫁接成活率低,开展了三种接后苗管理方式:常规管理(CK)、嫁接后套袋保湿处理和嫁接后埋土假植且加盖薄膜保湿处理。1个月后统计嫁接成活率结果见表5。由表5所示,二个树种各50株接后进行三种处理,二个种间差异不大,但三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在拱棚保湿保温条件下不仅成活率显著提高,而且生长开始早,长势好,全年生长量也大。表5不同接后管理方式对古楠木嫁接成活影响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继续改进,而且嫁接工作与嫁接工技术密切相关,这些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古楠木嫁接繁育保存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于12月~翌年2月间,树芽萌动前采集古楠木树冠中上部的当年生枝条,去部分叶后湿纸保湿带回,贮存于湿沙保存;2)嫁接时间为2~3月砧木树芽开始萌动时,且要求接穗芽未萌动;3)采用20~25cm的当年生整枝作接穗;4)采用1~2年生浙江楠、闽楠容器苗作砧木,采用切接法嫁接;5)嫁接后将嫁接株连同容器假植于土中,做拱棚加盖塑料膜保湿;6)每7~10天观察一次,以薄膜上有水雾或小水滴为标准,适当喷施水分保持棚内湿度,待新芽长出及时揭去棚上薄膜,进行正常水肥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楠木嫁接繁育保存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于12月~翌年2月间,树芽萌动前采集古楠木树冠中上部的当年生枝条,去部分叶后湿纸保湿带回,贮存于湿沙保存;2)嫁接时间为2~3月砧木树芽开始萌动时,且要求接穗芽未萌动;3)采用20~25cm的当年生整枝作接穗;4)采用1~2年生浙江楠、闽楠容器苗作砧木,采用切接法嫁接;5)嫁接后将嫁接株连同容器假植于土中,做拱棚加盖塑料膜保湿;6)每7~10天观察一次,以薄膜上有水雾或小水滴为标准,适当喷施水分保持棚内湿度,待新芽长出及时揭去棚上薄膜,进行正常水肥管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楠木嫁接繁育保存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再康吴小林楼雄珍周生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