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端盖以及一种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08120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05 0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端盖以及一种设置有该电机端盖的电机,该电机端盖为具有内部空间的夹层结构,其外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流动空气一部分从第一通风口流出,另一部分经过上述内部空间从第二通风口流出,第一通风口到电机端盖中心的距离大于第二通风口到电机端盖中心的距离,第二通风口到电机端盖中心的距离小于定子外壁通风道到驱动轴中心线的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夹层结构的内部空间和第二通风口令流动空气在轴承的外围经过,以对轴承冷却降温。并且,由于从第二通风口流出的流动空气加速了驱动轴附近的空气流动,从而利于驱动轴以及轴承散热。可见上述电机端盖可控制电机轴承温升,以保证电机正常运行,其创新性强,性能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端盖以及一种设置有该电机端盖的电机,该电机端盖为具有内部空间的夹层结构,其外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流动空气一部分从第一通风口流出,另一部分经过上述内部空间从第二通风口流出,第一通风口到电机端盖中心的距离大于第二通风口到电机端盖中心的距离,第二通风口到电机端盖中心的距离小于定子外壁通风道到驱动轴中心线的距离。本专利技术通过夹层结构的内部空间和第二通风口令流动空气在轴承的外围经过,以对轴承冷却降温。并且,由于从第二通风口流出的流动空气加速了驱动轴附近的空气流动,从而利于驱动轴以及轴承散热。可见上述电机端盖可控制电机轴承温升,以保证电机正常运行,其创新性强,性能可靠。【专利说明】一种电机端盖以及一种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端盖以及一种设置有该电机端盖的电机。
技术介绍
对于离地面低、轮径小、运行环境恶劣的电机,其通风方式为全封闭自通风方式,相比于强迫通风,能防止地面垃圾及铁屑等进入电机内部。请参阅图1所示的全封闭式自通风电机的通风方式示意图,以及图2所示的电机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全封闭式自通风电机运行时,定子铁芯2与机壳I固定不动,位于定子铁芯2中心的转子4随驱动轴6转动,此时,流动空气从位于电机一端的进风口进入电机内部,通过定子外壁通风道3,最后由位于电机另一端的电机端盖7上设置的出风口 9流出,从图1中可以看出,从电机进风口 I进入电机内部的流动空气仅能够通过定子外壁通风道3冷却电机控制温升,无法进入电机的定子铁芯2及转子4的内部。由于流动空气无法直接冷却定子铁芯2及其内部部件(例如定子绕组5),因此,电机的内部温度较高,从而,电机的轴承8温升高。现有技术中,电机轴承装配部件一般有外轴承盖、内轴承盖、挡圈、端盖、轴承、外油封和内油封。电机运行过程中,转子高速运转发热,传递到轴承,引起轴承温升高;轴承温升高,引起轴承内部及电机轴承室内油脂发生基油分离,电机长时间运行后,轴承发生缺油,从而导致轴承固死,直接影响列车可靠运行。因此,如何控制电机轴承温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端盖以及一种设置有该电机端盖的电机,该电机端盖有助于控制电机中轴承的温升,防止轴承损坏,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电机端盖,所述电机端盖为具有内部空间的夹层结构,所述电机端盖位于电机外侧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流经设置于所述电机内部的定子外壁通风道的流动空气,一部分从所述第一通风口流出,另一部分经过所述内部空间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出,所述第一通风口到所述电机端盖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通风口到所述电机端盖中心的距离,并且,所述第二通风口到所述电机端盖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定子外壁通风道到所述电机内部的驱动轴中心线的距离。优选地,在上述电机端盖中,所述电机端盖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口与多个所述第二通风口,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口排布成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环形阵列,多个所述第二通风口排布成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环形阵列,所述第一环形阵列与所述第二环形阵列均围绕所述电机端盖中心排布,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优选地,在上述电机端盖中,包括:套设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上的端盖本体;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端盖本体的一侧表面相对布置以构成所述夹层架构,所述端盖本体上与所述挡风板相对布置的侧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挡风板覆盖于所述凹槽上以构成所述内部空间。优选地,在上述电机端盖中,所述挡风板位于所述端盖本体的外侧。优选地,在上述电机端盖中,所述挡风板为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径向凸缘的盘状结构,并且,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通风口 ;所述端盖本体上设置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凹槽相通,所述端盖本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定子外壁通风道相通的多个通孔,一部分所述通孔作为与所述电机端盖外侧直接相通的所述第一通风口,另一部分所述通孔由所述径向凸缘覆盖以将所述流动空气导向所述内部空间且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出。优选地,在上述电机端盖中,所述端盖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口,且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机端盖的外侧和所述定子外壁通风道的出口直接相通;所述端盖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分别对应一个由所述径向凸缘覆盖的所述通孔。优选地,在上述电机端盖中,所述挡风板位于所述端盖本体的内侧。优选地,在上述电机端盖中,所述挡风板为筒状结构;所述端盖本体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为环形槽,所述挡风板覆盖于所述凹槽上以构成所述内部空间,所述端盖本体上还设置有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凹槽相通,所述第一通风口直接与所述定子外壁通风道相通,以将所述流动空气直接导向所述电机端盖的外侧,所述定子外壁通风道的出口与所述凹槽相通,以将所述流动空气导向所述内部空间且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出。优选地,在上述电机端盖中,所述第二通风口有多个,且设置于所述凹槽底部,环形布置。一种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电机端盖,所述电机端盖为上文中所述的电机端盖。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夹层结构的电机端盖中设置有内部空间,通过该内部空间将部分流动空气向驱动轴所在的方向输送,最后在第二通风口中流出。由于第二通风口相比定子外壁通风道(或者说相比现有技术中电机端盖上的出风口)更加靠近驱动轴,从而流动空气的流动轨迹更加靠近驱动轴上的轴承,即通过夹层结构的内部空间和第二通风口令流动空气在轴承的外围经过,从而有助于对轴承的冷却降温。此外,由于从第二通风口流出的流动空气加速了驱动轴附近的空气流动,从而有助于驱动轴以及轴承的散热。因此,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端盖,有助于控制电机轴承温升,防止轴承损坏,其创新性强,性能可靠。并且,由上述采用端盖本体和挡风板组装成电机端盖的优选技术方案可见,该电机端盖不仅制造方式简便,易组装,而且能够达到很好的降低轴承温升的目的。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采用上述电机端盖,其轴承寿命较高,不易出现由于轴承损坏而影响正常运行的情况发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全封闭式自通风电机的通风方式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全封闭式自通风电机的电机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通风方式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端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挡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通风方式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端盖的正视图;图9为图8的左剖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端盖本体的左剖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挡风板的左剖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挡风板的正视图。其中,I为机壳,2为定子铁芯,3为定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端盖为具有内部空间的夹层结构,所述电机端盖位于电机外侧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10)和第二通风口(11),流经设置于所述电机内部的定子外壁通风道(3)的流动空气,一部分从所述第一通风口(10)流出,另一部分经过所述内部空间从所述第二通风口(11)流出,所述第一通风口(10)到所述电机端盖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通风口(11)到所述电机端盖中心的距离,并且,所述第二通风口(11)到所述电机端盖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定子外壁通风道(3)到所述电机内部的驱动轴(6)中心线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星王文峰杨振中刘勇崔斯柳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