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两组以上群组集束的软性电路排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0784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05 0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两组以上群组集束的软性电路排线,该电路排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连接区段,第二端连接至第二连接区段。该电路排线具有一丛集区段,且该丛集区段由复数条沿着该电路排线的延伸方向以一预定的切割宽度切割形成的复数条丛集线所组成。电路排线的丛集区段包括有至少二个独立集束,该独立集束系依据该电路排线的各丛集线载送的该电信号区分出不同的信号群组,且可分别以卷挠构件将该独立集束中的复数条丛集线依一预定的卷挠模式卷束。此外,电路排线的表面可具有导电屏蔽层,以防电磁波干扰并控制电路排线内部信号的阻抗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两组以上群组集束的软性电路排线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信号传输排线的结构设计,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两组以上群组集束的软性电路排线。
技术介绍
在现今使用的各种电子装置中,由于信号线传输数据量越来越大,因此所需要的信号传输线数量不但越来越多,传输信号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以致于高频传输中的差动模式(DifferentialMode)经常被设计使用以降低电磁干扰(EMI),例如USB或LVDS信号就大量使用这种传输技术来降低电磁干扰。然而,在完成这些信号传输线的组配之后,一般都需要将各个信号传输线捆束汇集,一方面作为定位,另一方面作为保护之用。在现今的信号传输线卷束技术中,大都直接将所有的信号传输线全部予以卷束,使用的卷束材料为绝缘胶带或导电布之类的材料作为机构上对线材的防护,以增强耐弯折或对高频传输线材的电磁屏蔽以防电磁干扰(EMI),虽然降低了外界环境对信号传输线的电磁干扰,但因为各信号传输线所载送的信号频率不同,因此各信号传输线之间也存在电磁干扰的问题,若将所有的信号传输线卷束在同一集束内,可能导致各信号传输线之间产生电磁干扰的问题。而传统的排线结构一般是将数条外覆有绝缘层的导线并列形成一排线的结构,可应用在许多种电器设备、电子设备、电脑设备及通信设备中作为信号传送之用。此种传统的排线应用在固定连接构件之间时,并不会有任何问题,但若应用在需要配合转轴结构的应用场合时,即无法符合其需求。然而,在目前许多电子设备或通信设备中,却经常会使用到转轴结构。例如在目前广受使用的通信手机的结构设计中,其盖板或荧幕即经常是以转轴结构结合在手机主体上。为了要使电信号由手机主体传送至该盖板或荧幕,目前已发展出集束排线的技术解决传统的排线结构无法通过转轴结构的问题。但集束排线的技术将所有线体卷束后通过转轴结构,采用此技术时转轴结构需要有足够大的空间让所有线体通过窄孔,因此转轴结构在设计上受到极大的限制。此外,现今的电子产品为配合空间及使用上的需求,在产品设计上以轻薄及不占空间为主要目的。但集束排线的技术会使得电路板设计在布局上受到许多限制。因为集束排线中各信号传输线在连接至电路板的信号接点位置时,各信号接点需以一定间隔布设在电路板上,而非都在同一区块,但因所有线体皆共同卷挠在一起的缘故,故各信号传输线的延伸长度较长,以致线材成本的增加。而所有信号传输线皆以单一卷束结构卷挠在一起的方式会形成一个很大的卷束体,以致在电路板上会占据极大的空间,使得电子产品无法达到更轻薄的需求,且电路板在空间配置的设计上也会因此无法有效地利用而受到限制,增加设计上的困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缘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具有两组以上群组集束的软性电路排线,用以改善电路排线在实际应用上的缺点。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将电路排线内的复数条丛集线以沿着该电路排线的延伸方向以一预定的切割宽度切割后形成一丛集区段,而丛集区段包括有至少二个独立集束,该独立集束依据该电路排线的各丛集线所载送的该电路信号区分出不同的信号群组,如电源线群组与信号线群组,且可分别以卷挠构件将该独立集束中的复数条丛集线依一预定的卷挠模式卷束。经由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区隔电源线群组、接地线群组与信号线群组,可达到有效降低电源线群组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影响信号线群组的信号传输效率,且在卷挠构件的选用上可依信号群组分别采用绝缘材料、导电布、电磁屏蔽材料之一,如电源线群组的卷挠构件可采用电磁屏蔽材料以阻隔电磁干扰,而信号线群组的卷挠构件则可使用绝缘材料、导电布、电磁屏蔽材料之一。此外,因为各丛集线之间也容易因传输不同频率的信号而产生相互干扰问题而影响信号传输的效率,因此可进一步将信号线群组区分为高频信号线群组与低频信号线群组,以降低丛集线在传输不同频率的信号时各信号之间产生相互干扰的问题。此外,因排线经过转轴容易因磨擦而产生静电,此时亦可能经由独立之接地线群组而适当的将静电导接至适当的地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功效是可提供设计者在电路设计的布局及空间安排上有更多的方式,经由本专利技术将信号传输线区分为不同信号群组的独立集束,可使得各信号群组的独立集束在穿过转轴结构时所需空间变小。且使用者可依需求设计将所有群组的独立集束皆同时通过同一窄孔,也可将各独立集束分开通过窄孔,使转轴结构在设计上更为灵活。而在电路设计之布局方面,各独立集束之信号群组可分别连接至所对应的接点位置,相较于集束排线的技术之下,可减少延伸长度,降低线材成本,在空间配置上也有更高的灵活度。而各信号群组的独立集束在电路板上所占空间也相较于集束排线技术较小许多,且可依设计者需求布局于电路板上,降低电路板厚度,使得电子产品在设计上可更趋向轻薄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藉由以下之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之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具有两组以上群组集束的软性电路排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显示图1中第一连接区段与第二连接区段可配置一元件插接区与连接器;图3是显示图1中第一连接区段与第二连接区段可配置一连接器;图4是显示图1中第一连接区段与第二连接区段可配置一插接端;图5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具有两组以上群组集束之软性电路排线的第一实施例;图6是显示图5中电源线群组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具有两组以上群组集束的软性电路排线的第二实施例;图8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具有两组以上群组集束的软性电路排线的第三实施例;图9是显示以独立集束34B为例的卷挠模式为整齐迭置;图10是显示以独立集束34B为例的卷挠模式为随机排列。附图标号1第一连接区段11元件插接区12连接器13插接端2第二连接区段21连接器22连接器23插接端3电路排线31第一端32第二端33丛集区段331丛集线34A、34B、34C独立集束35切割线36绝缘层37、38屏蔽导电层371、381开口结构4A、4B卷挠构件5转轴51窄孔I延伸方向L电源线群组L1、L2电源线S信号线群组S1、S2、S3、S4信号线SH高频信号线群组SH1、SH2、SH3高频信号线SL低频信号线群组SL1、SL2、SL3低频信号线G接地线群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两组以上群组集束的软性电路排线的构造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软性电路排线包括一第一连接区段1、一第二连接区段2、一电路排线33、及至少二个以上的卷挠构件4A、4B。第一连接区段1与第二连接区段2可依实际应用的不同需求而分别设计成插接端、插槽、焊接端、开放端或元件置放区等不同型态。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区段1是元件配置区段,其表面设有一元件插接区11,可供设置一连接器,元件配置区段可依图式所示的方向配置,亦可旋转九十度角配置,而第二连接区段2即可为一连接器21。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区段1可为一连接器12,第二连接区段2可为一连接器22。图4所示的第一连接区段1可为一插接端13,第二连接区段2可为一插接端23,插接端可为具有复数个插接脚位的现有金手指(GordonFinger)的插接结构或是浮雕(Scu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两组以上群组集束的软性电路排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两组以上群组集束的软性电路排线,包括:一第一连接区段;一第二连接区段;一电路排线,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区段,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区段,所述电路排线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一丛集区段,且所述丛集区段由复数条沿着所述电路排线的延伸方向以一预定的切割宽度切割形成的复数条丛集线所组成,所述每一条丛集线可独立自由弯折,且各丛集线载送复数电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排线的丛集区段包括有至少一第一独立集束及至少一第二独立集束,所述独立集束依据所述电路排线的各丛集线载送的所述电信号区分出不同的信号群组予以区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5.25 TW 1011186951.一种具有两组以上群组集束的软性电路排线,包括:一第一连接区段;一第二连接区段;一电路排线,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区段,所述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区段,所述电路排线包括软性扁平排线FFC、软性印刷电路板FPC之一,所述电路排线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一丛集区段,且所述丛集区段由复数条沿着所述电路排线的延伸方向以一预定的切割宽度切割形成的复数条丛集线所组成,所述每一条丛集线可独立自由弯折,且各丛集线载送复数电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排线的所述丛集区段包括有至少一第一独立集束及至少一第二独立集束,所述第一独立集束及所述第二独立集束依据所述电路排线的所述丛集线载送的所述电信号区分为一电源线群组以及一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崑津
申请(专利权)人:易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