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环线法施工液压顶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0075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环线法施工液压顶推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左侧外部放置左顶推支架,工作台右侧外部放置右顶推支架,左顶推支架内安装左液压千斤顶,右顶推支架内安装右液压千斤顶,工作台上至少安装两根输送轴,输送轴上至少安装两个输送轮,工作台侧面设置卷扬机,卷扬机与挂钩连接。它采用液压顶推方式,承载力得到大幅提高,顶推速度平稳均匀,结构牢固,不易损坏,可以实现一体化控制。(*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顶推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在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环线法施 工中使用的液压顶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轨枕的生产线所使用的顶推装置大多是气泵顶推装置,对于较小模具使 用效果还可以,但是在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环线法施工中,由于轨枕模具较长, 整体重量和体积都较以前模具有很大提高,这时再使用气泵顶推装置,就存在 着顶推速度不均匀、噪声大、容易损坏顶推装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环线法施工液压顶椎装 置,它采用液压顶推方式,承载力得到大幅提高,顶推速度平稳均匀,结构牢 固,不易损坏。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预应力混凝土轨枕 环线法施工液压顶推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左侧外部放置左顶推支架,工 作台右侧外部放置右顶推支架,左顶推支架内安装左液压千斤顶,右顶推支架 内安装右液压千斤顶,工作台上至少安装两根输送轴,输送轴上至少安装两个 输送轮,工作台侧面设置巻扬机,巻扬机与挂钩连接。工作台左恻前端设置第 一巻扬机,工作台左侧后端设置第三巻扬机,工作台右侧前端设置第二巻扬机, 工作台右侧后端设置第四巻扬机,第一巻扬机与第一挂钩连接,第二巻扬机与第二挂钩连接,第三巻扬机与第三挂钩连接,第四巻扬机与第四挂钩连接。工 作台前端设置前轨槽,工作台后端设置后轨槽,前轨槽内放置第一挂钩和第二 挂钩,后轨槽内放置第三挂钩和第四挂钩,第一挂钩、第二挂钩、第三挂钩和 第四挂钩底部分别设置挂钩轮。工作台上设置控制台,控制台通过导线分别与第 一巻扬机、第二巻扬机、第三巻扬机、第四巻扬机、左液压千斤顶和右液压千 斤顶连接。输送轴前端设置前输送轮,输送轴后端设置后输送轮,前输送轮前 端设置前锥面轮,后输送轮后端设置后锥面轮。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液压推顶,顶推速度平稳,承载重量高;设 有输送轮,移动时减少阻力和振动;工作台两侧设置巻扬机,可以双向移动; 设置有控制台,方便控制,改善工作环境。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固;承载重 量高;噪音小;顶推速度平稳;移动方便;可以实现一体化控制等优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主体结构是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环线法施工液压顶推装置, 包括工作台3,工作台3左侧外部放置左顶推支架1,工作台3右侧外部放置右 顶推支架14,左顶推支架1内安装左液压千斤顶2,右顶推支架14内安装右液 压千斤顶13。使用时,将模具放置在左顶推支架1和右顶推支架14上,然后开 启左液压千斤顶2和右液压千斤顶13的油路,左液压千斤顶2和右液压千斤顶 13的油缸伸长,推动左顶推支架1和右顶推支架14升起,从而将模具顶推到指 定位置。工作台3上至少安装两根输送轴11,根据工作台3长度,可以安装4 根、5根或多根输送轴11。输送轴11上至少安装两个输送轮,根据工作台3的宽度,可以在输送轴11安装4个、5个或者多个输送轮。设置输送轴11和输送 轮,可以降低轨枕模具移动时所受摩擦,提高移动的稳定性,较少噪音。为了 让模具可以在工作台3上左右移动,工作台3左侧和右侧分别安装巻扬机,巻 扬机与挂钩连接。使用时,将挂钩挂到已经到达工作台上的模具上,然后根据 所需移动方向开启相关方向的巻扬机,从而拖动模具移动。为了实现模具平稳 移动,在工作台3左侧前端设置第一巻扬机19,工作台3左侧后端设置第三巻 扬机4,工作台3右侧前端设置第二巻扬机15,工作台3右侧后端设置第四巻 扬机12,第一巻扬机19、第二巻扬机15、第三巻扬机4和第四巻扬机12分别 与第一挂钩23、第二挂钩22、第三挂钩7和第四挂钩5连接。在工作台前后两 侧相同位置设置对应的巻扬机,这样可以使模具拖拽时受力均匀,移动时不会 产生偏移。当模具需要向左移动时,将第一挂钩23和第三挂钩7挂在模具上, 开动第一巻扬机19和第三巻扬机4,将模具向左拖动;当模具需要向右移动时, 将第二挂钩22和第四挂钩5挂在模具上,开动第二巻扬机15和第四巻扬机12, 将模具向右拖动。本技术的进一步特征在于为了限制挂钩的移动位置,更加稳定的拖 拽模具,在工作台3前端设置前轨槽20,在工作台3的后端设置后轨槽8,前 轨槽20内放置第一挂钩23和第二挂钩22,后轨槽8内放置第三挂钩7和第四 挂钩5,在第一挂钩23、第二挂钩22、第三挂钩7和第四挂钩5底端分别设置 挂钩轮6,挂钩论6在轨槽内滑动。为了方便施工人员控制,改善工作环境,在工作台3上设置控制台18,控 制台18通过导线与第一巻扬机19、第二巻扬机15、第三巻扬机4、第四巻扬机 12、左液压千斤顶2和右液压千斤顶13连接,控制台18直接控制这些设备。为了保证模具在工作台3上移动时不产生偏移,在输送轴11前端设置前输送轮16,输送轴11后端设置后输送轮10,前输送轮16前端设置前锥面轮17, 后输送轮10后端设置后锥面轮9。本技术使用时,在模板到位后,左液压千斤顶2和右液压千斤顶13启 动,将左顶推支架1和右顶推支架14升起,把模具抬高到工作台3的高度,再 通过控制巻扬机拉动模具进行推移,从而实现模具自动移位到下一道工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 新型未详尽描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均为公知技术。权利要求1、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环线法施工液压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3),工作台(3)左侧外部放置左顶推支架(1),工作台(3)右侧外部放置右顶推支架(14),左顶推支架(1)内安装左液压千斤顶(2),右顶推支架(14)内安装右液压千斤顶(13),工作台(3)上至少安装两根输送轴(11),输送轴(11)上至少安装两个输送轮,工作台(3)侧面设置卷扬机,卷扬机与挂钩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环线法施工液压顶推装置,其 特征在于工作台(3)左侧前端设置第一巻扬机(19),工作台(3)左侧后端 设置第三巻扬机(4),工作台(3)右侧前端设置第二巻扬机(15),工作台(3) 右侧后端设置第四巻扬机(12),第一巻扬机(19)与第一挂钩(23)连接,第 二巻扬机(15)与第二挂钩(22)连接,第三巻扬机(4)与第三挂钩(7)连 接,第四巻扬机(12)与第四挂钩(5)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环线法施工液压顶推装置,其 特征在于工作台(3)前端设置前轨槽(20),工作台(3)后端设置后轨槽(8), 前轨槽(20)内放置第一挂钩(23)和第二挂钩(22),后轨槽(8)内放置第 三挂钩(7)和第四挂钩(5),第一挂钩(23)、第二挂钩(22)、第三挂钩(7) 和第四挂钩(5)底部分别设置挂钩轮(6)。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环线法施工液压顶推装置, 其特征在于工作台(3)上设置控制台(18),控制台(18)通过导线分别与 第一巻扬机(19)、第二巻扬机(15)、第三巻扬机(4)、第四巻扬机(12)、左 液压千斤顶(2)和右液压千斤顶(13)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环线法施工液压顶推装置,其 特征在于输送轴(11)前端设置前输送轮(16),输送轴(11)后端设置后输送轮(10),前输送轮(16)前端设置前锥面轮(17),后输送轮(10)后端设 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环线法施工液压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3),工作台(3)左侧外部放置左顶推支架(1),工作台(3)右侧外部放置右顶推支架(14),左顶推支架(1)内安装左液压千斤顶(2),右顶推支架(14)内安装右液压千斤顶(13),工作台(3)上至少安装两根输送轴(11),输送轴(11)上至少安装两个输送轮,工作台(3)侧面设置卷扬机,卷扬机与挂钩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忠仁李广坤魏云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