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佐贺县专利>正文

釜炒茶制作方法与釜炒茶制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3942 阅读:3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不需熟练的温度管理即可容易实现,并能提高釜炒茶特有的芳香味的釜炒茶制作方法和提供能提高处理能力的釜炒茶制作装置,在配置于耐火砖室内,在铁质釜内侧设有陶瓷材料的筒状炒叶用回转釜体中投入生茶叶,一边使炒叶用回转釜体回转,一边以耐火砖室内设的枪筒式喷烧器从外部加热炒叶用回转釜体;以排气温度传感器测定排气温度来控制生茶叶投入前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红外线辐射温度传感器测定炒叶用回转釜体外壁温度,来控制达到规定的温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提高其芳香味的高品质釜炒茶的制作方法与釜炒茶制作装置。现有釜炒茶的制作,是将生茶叶投入内侧设有陶瓷材料层的铁制回转釜中,在釜底温度为330~370℃的高温下,一边有效利用生茶叶中的水分,一边使氧化酶钝化;而后将其移入固定釜进行摇叶,在一定条件下干燥后,以揉捻机对茶叶进行揉捻;然后,以直接火焰式干燥机回转加热、干燥;再进行素炒,得到粗茶。再对其进行干燥、筛选后,放入直接焰式回转釜中进行烘烤和精加工,取得制品(如参照大石贞男等著“茶业全书”第8版、336页,静冈县茶业会议所,昭和63年10月1日发行)。前述现有生茶叶的处理方法的缺点是,由于炒叶部与摇叶部置于同一个机器内,另外,由于增加处理量形成茶叶干燥不足与生茶叶的酶杀青的不足,回转釜直径限于38cm之内,处理能力只限于每小时130kg,其处理能力不能再提高。另外,由于在燃烧部使用了T型燃烧器,不能控制炒叶机处理温度为一定;难以生产出品质均匀一致的釜炒茶;同时,还有要求熟练进行温度管理的缺点。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炒叶机的这些问题,提供一种不需熟练的温度管理即能很容易实施,且可以提高釜炒茶特有的芳香味的釜炒茶制作方法以及可提高处理能力的釜炒茶制作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炒茶制作方法,是将生茶叶投入配置于耐火砖室内,于铁质釜内侧设有陶瓷材料层的筒状炒叶用回转釜中,一边使前述炒叶用回转釜回转;一边以设于耐火砖室内的枪筒式燃烧器从外部加热前述炒叶用回转釜体,其特征在于,以排气温度传感器测定耐火砖室的排气温度来控制生茶叶投入前的温度为规定温度;生茶叶投入后,以红外线辐射温度传感器测定炒叶用回转釜体的外壁温度,并控制其为规定温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炒茶制作装置,配置有炒叶用回转釜、第1摇叶用回转釜体、第2摇叶用回转釜以及固定釜。其中,炒叶用回转釜内覆以陶瓷;第1摇叶用回转釜体,通过茶叶输管与炒叶用回转釜后段相连,并内覆以陶瓷;第2摇叶用回转釜与前述第1摇叶回转釜体的后段相连,并内覆以陶瓷;固定釜则通过茶叶输送管与第2摇叶用回转釜后段相连。前述各回转釜的燃烧部都是用枪筒式喷烘器。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连续炒叶机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连续炒叶机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连续摇叶机的正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连续摇叶机侧视图。本专利技术中,炒叶部为炒叶用回转釜体,其后段的摇叶部为摇叶机,其中,炒叶用回转釜为可连续炒叶的铁质釜内侧设有陶瓷材料层;而摇叶机则由内侧设有陶瓷材料层的第1摇叶用回转釜体与内侧设有陶瓷材料层的第2摇叶用回转釜所构成。炒叶用回转釜体与摇叶机分别制成,而后将它们连接起来,则炒叶与摇叶可连续进行。有可能将炒叶用回转釜体做得比现有的大,炒叶能力可高达每小时180kg以上。另外,连续炒叶机与连续摇叶机的燃烧部做成枪式喷烧器,使用了排气温度传感器与红外线辐射温度传感器,其中,排气温度传感器安装于耐火砖室的烟囱基部;红外线辐射温度传感器用于测定炒叶用回转釜体的外壁温度。由于可自动控制炒叶时釜与茶叶的温度,不需特别的熟练技术,即可保持一定的釜炒茶的品质。附图中第1图是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连续炒叶机的正视图;图2是其侧视图。在机框1内设置的枪筒式喷烧器2的上方,配置着倾斜的圆筒状炒叶用回转釜体3。炒叶用回转釜体3从外肩由马达M驱动回转。在炒叶用回转釜体3的里面,为将移动的茶叶在回转釜体3内均匀进行炒叶处理,间隔配置多个集叶板3a。在炒叶用回转釜体3的一端,设有生叶投入口4,在生叶投入口4的下边设有回转螺杆5。回转螺杆5的轴为中空轴,兼作蒸汽排出管6,连接于排蒸汽风扇7。在炒叶用回转釜体3的另一端下部,配置着接受从炒叶用回转釜3排出的炒叶的托盘8。在托盘8上连接着将炒叶送至后述的连续摇叶机的送风管9。炒叶用回转釜体3由耐火砖室10包围,在耐火砖室10的上部设置具有废热风挡的烟囱11。在烟囱11上设有热电偶构成的温度传感器12,用以测定耐火砖室10的温度。另外,在耐火砖室10内,为测定炒叶用回转釜体3的外壁温度,配置有红外线辐射温度计13。在前述构成的连续炒叶机中,将生茶叶从生叶投入口4由回转螺杆5从炒叶用回转釜体3的一端供入。供入的生茶叶,在炒叶用回转釜体3内,由枪筒式喷烧器2来的直接火焰进行炒叶;同时,靠自重向图1中的左方移动;从炒叶用回转釜体3的另一端排出。落入托盘8中的炒叶,由送风管9连续送入下一工序的连续摇叶机中。在本专利技术中,燃烧装置使用了枪式喷烧器,如在连续式炒叶机中使用了加藤铁Ⅰ燃烧器制作所(株)制的「 GPN-10型」。至生叶投入开始,使用了排气温度传感器,而后,切换为红外线辐射温度计控制,使用超级温度调节器,由燃烧器的高燃烧与低燃烧进行调整,保持釜底温度恒定为350℃左右。在炒叶工序中,使釜底温度保持350℃的高温下对茶叶加热,水蒸汽的一部分冷凝,放出潜热,对茶叶加热蒸炒,并进行酶杀青。炒叶用回转釜体3,如表1所示,至投入茶叶为止(约经过10分钟后),由设于烟囱11的基部的温度传感器12对耐火砖室10内的温度进行测定,并进行温度控制;投入茶叶后,则由红外线辐射温度计13来控制炒叶用回转釜体3的外壁温度。表1 如表1所表明,如将本实施例与现有方法的T型燃烧器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至生茶叶投入开始前使用了排气温度传感器,而后切换为红外线辐射温度计控制,因此,可保持回转釜的釜底温度为恒定,可得到稳定的温度控制。即,实施例中,生茶叶投入后经过10分钟,可保持釜底温度恒定为350℃,可得到稳定的温度控制。但在现有方法中,即使有操作人员进行了温度调整,釜底温度也在330~370℃,温度相差40℃,得不到稳定的温度控制。因此,由于现有方法得不到稳定的温度控制,产生了茶叶干燥程度的不均匀。因此,茶叶干缩不良。对此,在实施例中,能控制炒叶时釜底温度恒定,使得茶叶干燥均匀。因此,茶叶细皱,可保持品质稳定。从炒叶用回转釜体3取出时茶叶重量减少的程度,在330~370℃的温度范围内,在现有机器上是23%,而在本实施例的前段的炒叶机上是25%,用本专利技术,可顺利进行炒叶时的重量减少。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连续摇叶机正视图;图4是其侧视图。在连续摇叶机中,于耐火砖室14内配置有第1摇叶用回转釜体15;在其下部配置有第2摇叶用回转釜体16;在第1摇叶用回转釜体15与第2摇叶用回转釜体16的下部,分别配置着枪筒式喷烧器2a与2b。由第1摇叶用回转釜体15与第2摇叶用回转釜体16连续进行摇叶处理。为使茶叶能连续移动、摇叶,第1摇叶用回转釜体15与第2摇叶用回转釜体16相互成相反的斜度倾斜;并分别从外肩由马达驱动回转。在摇叶用回转釜体15、16的里面,为使移动的茶叶在摇叶用回转釜体15、16内进行均匀的摇叶处理,与炒叶用回转釜体3同样设有集叶板(图中未示出)。在第1摇叶用回转釜体15的一端,设有炒叶投入口17,在炒叶投入口17的下部设有回转螺杆18,回转螺杆18的轴兼作蒸汽排出管19,并连接于排蒸汽风扇20上。在第1摇叶用回转釜体15的另一端下部,配置有茶叶投入口21,由回转螺杆22将从第1摇叶用回转釜体15排出的茶叶投入第2摇叶用回转釜体16中。第2摇叶用回转釜体16也和第1摇叶用回转釜体15同样,回转螺杆轴兼作蒸汽排出管19,并与排蒸汽风扇相连接。在第2摇叶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釜炒茶的制作方法,在配置于耐火砖室内、于铁质釜内侧设有陶瓷材料层的筒状炒叶用回转釜体中投入生茶叶,一边使炒叶用回转釜体回转,一边由设在耐火砖室内的枪筒式喷烧器从外部对前述炒叶用回转釜体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以排气温度传感器测定耐火砖室的排气温度,使生茶叶投入前的温度控制为规定温度;生茶叶投入后,以红外线辐射温度传感器测定炒叶用回转釜体外壁温度来控制达到规定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8-1-20 9173/981.一种釜炒茶的制作方法,在配置于耐火砖室内、于铁质釜内侧设有陶瓷材料层的筒状炒叶用回转釜体中投入生茶叶,一边使炒叶用回转釜体回转,一边由设在耐火砖室内的枪筒式喷烧器从外部对前述炒叶用回转釜体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以排气温度传感器测定耐火砖室的排气温度,使生茶叶投入前的温度控制为规定温度;生茶叶投入后,以红外线辐射温度传感器测定炒叶用回转釜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田万田中信之山口史子宫崎秀雄阿部恭洋
申请(专利权)人:佐贺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