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细长混凝土制品快速模制的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38157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浇灌环形混凝土制品,如桩柱或管件的两种设备和方法.它包括制造一个合适的压模(10),压模限定所要求的压模型腔或形状(13),将潮湿的或未固化的混凝土引入型腔中.此后,至少对压模上的一个可移动的内壁(66)加压,使其压靠型腔内的混凝土,水分流过与可移动内壁相连的排放装置,通过这种方法,可从混凝土中除去过剩的水分.因此,可提供具有至少部分固化特性的混凝土模制品,然后将压模与制品脱离,以备下次重新使用.(*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制造混凝土管或混凝土柱的方法和设备,具体地说,是关于钢筋混凝土管或柱的制造方法和设备。在我早期的澳大利亚专利申请中,(专利申请号为27199/84),已公开了一种制造细长的高坍落度混凝土材料的模制品工艺和设备,这种方法是通过安置在制品外圆周的多孔膜片,将剩余的液体排出来同时,这种多孔膜片压缩压模内的混凝土,然后将膜片从部分干燥的混凝土表面脱离,并在没有明显地损坏混凝土浇灌件表面的情况下将制品从压模里取出。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尽管混凝土制品的外圆周面上并没有肉眼可见的损伤痕迹,但其表面是不光滑的。此外,由于在制品的内表面使用膜片,所以该方法不易采用。本专利技术为了寻求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个高坍落度混凝土材料的制品的迅速干燥工艺,制品具有特别适用于街道柱杆所需要的满意的光洁外表面。应该认识到,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设备,既可以制造出桩柱,也可制造出管件来。按照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成形可凝固材料、(如混凝土材料)的细长压模制品的方法。此方法包括成形压模的工序,压模限定了与模制品对应的内外表面,所述的压模的内表面相对外表面至少是可移动的;将可凝固的材料填充到压模里,通过压模的内表面朝外表面的移动,使过剩的液体从凝固材料中除去。这样,使凝固材料具有部分固化的特性。此后,将压模内表面相对外表面移开,以使制品脱开压模,并将压模与制品分离。通常,压模的内、外表面设置成细长环状模腔,管件或桩柱在模腔内制成。在这种情况下,内表面很容易朝向或远离外表面移动。在某些情况下,实际会遇到一些问题,即在从模制品的外表面排出多余的水分时,会遇到问题。如果没有去除过剩的水分,既使很小心的从压模中推出制品,也难以获得光滑的制品表面。由此,特别需要提供与压模外表面相连的装置,以便将多余的水分从模制品外表面排掉。一般说来,至少在一部分工序中,通过在模制品内外表面加压的方法,使残留的水从模制品的内外表面产生转移,上述目的是可以达到的。其他的方法或除上述方法还有在外压模表面上,于压模与模制品脱开以前,可以安置适于从模制制品中吸收表面水分的吸附剂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用于制造凝固材料如水泥的环形细长制品的压模装置。该装置包括外模构件,它限定了适于形成模制品外表面的压模内表面,所述的外模构件内的内模构件,限定了适宜于形成压模制品内表面的压模外表面,所说的内、外模构件限定了细长的环状压模型腔。内模构件还包括用于使压模内表面朝向外模构件径向移动的装置和与向外的压模装置相连的传递水分装置。当压模型腔内可凝固的材料在压模内、外表面之间相对运动而被压缩时,使模制品内表面上形成的水分通过并脱离内表面。设备还包括引送模腔内的凝固材料的装置。外模构件最好由两半构成,每一半都覆盖一层弹性膜片,以便在压模制品上形成一层光滑的外表面。弹性膜片的结构形式使制品由模片表面脱离时表面减少损伤。下面结合附图中表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表示压模部件总截面图,图中删掉一部分零件;图2和图3为图1的压模部件的部分纵向和横向截面图;图4为图1压模部件底部的向外的内压模表面截面放大图;图5为沿图1Ⅴ-Ⅴ线的内、外压模构件的横截面图;图6为除图1到图5以外的另一实施例的沿图7中Ⅵ-Ⅵ线的部分纵截面图;图7为沿图6中Ⅶ-Ⅶ线的部分横截面图;图8(a)至图8(d)是图1至图5和图6至图7中的两个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图。参照图1和图5,外模构件10是由两个半圆柱体60、61组成,它们紧紧包围着内模构件3。外半模60、61上设有突缘4,突缘4可和另一外半模的突缘用螺栓固定,或者可解脱地用液压夹紧千斤顶固定(图中未画出)。钢筋骨架2是通用的结构,同轴地安置在内、外模构件3与10之间形成的环状空间13里。下模封闭体63上设置了与腔室6相连通的混凝土进料口12,以便容纳泵送的混凝土,并将混凝土输导到环状模腔13中。排放管附加元件7可使液体从压模部件中流出,而且也起到使内模定位的作用。所使用的混凝土筒度最好是高坍落度的(或者是很潮湿的),抽汲压力要能迫使混凝土从模腔13底部向上到达顶部。当然,应该理解,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混凝土输送方法。例如从模腔一端到贴近的另一端放进一个合适形状的导管,然后再把高坍落度的混凝土输入型腔时逐渐抽出。图2图3表示内、外压模构件3、10的部分截面图。外模构件10上有一个坚固的刚性支承外壳65和内衬里结构64。如图2、图3中所示,内衬里结构64由内部抗渗透的弹性橡胶或塑料膜片11和位于内膜片11和外壳65之间的多孔的或渗透性的膜片26组成。模片11最好选择用以限定外模表面的光滑内表面,膜片11连续放置在整个外半模60、61的内表面上。事实上,内模构件3的结构更为复杂些,因为它给位于模腔13内的潮湿混凝土加压。而且要确保合适的间隙,以便在不损坏另一压模零件或模制品本身的情况下,能将内压模插进和移出。内模构件包括坚固的刚性内支承件17和可移动的内壁构件66,66具有向外的内模表面,它适于与放在模腔13内的混凝土相接触。内壁结构66包括沿整个压模部件全长设置的可膨胀的纵向管14、金属护套15和至少一个弹性材料制成的偏压带23。抗渗透的内膜片18安装在压模片底的上部,并以一定的规则间隔围绕内膜厚片18布置有纵向过滤层19和水分排放通道20。由图1至图3明显看出,贯穿整个外模壳体65上设置了许多开孔9,孔9可连接压缩空气源,也可连接真空源,因此,可将压力施加到衬里构件64上,以迫使衬里向内或拉衬里,使其靠在壳体65的内轮廓面上。这部分的作用及原因将在下面说明。衬里构件64的运动可以实现,这是因为衬里的纵边和圆周顶部和底部边缘都连接在一起,换句话说,它们是以气密的方式固定到外壳半模60,61上的。为了连接纵向管14的内部,并隔离开由内抗渗透膜片18和具有压缩空气或真空的管14外的内模支承件17之间形成的圆形空间83,安置了同样的结构。(图中未画出)。这种结构用图1中箭头84表示,图1示出开孔85。关于它们产生功能的原因,也将在下面解释。图1和图4中明确表示,在混凝土引入模腔以后,由混凝土中传送出来的任何液体都通过过滤层19,然后进入排放通道20,并向下流到压模部件的底座,液压在底座处沉积,形成一环状排放室21(图4)。图4为局部剖面图,它表示了内模构件3的下部结构。数字42代表压模部件的中心线,图中未画出的另一部分和图4表示的这部分完全相同。可以看出,每个纵向管14的下端部28夹在环状楔形元件71和排放管附加件7上的支座72之间,并被元件71和支座72所包围(或被展平)。O形密封环30是为了防止从管子14或从管子周围的环状空隙泄漏有效压力而设置的、通过旋紧与螺栓连接的螺母29,迫使楔形元件71向上倚靠管子端部28。环状排放聚集室21由元件7周围的环形元件73形成,将螺母74旋紧到元件7上,使元件73的悬空边缘向上岔开靠上膜片组件18、19和20。采用这种方法,在元件73和元件7中间构成聚集室21,排液通道20延伸到聚集室中。这样,过剩的液体从通道20经聚集室21通过管道8排放到压模外。参照附图8简要说明压模部件的操作方法。模制工序开始时,内模构件3处于退回的位置或位于外模构件10上方的提高位置,而且,两半外模60、61彼此分离。然后内模构件3下降到普通结构的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成形细长的由凝固材料(如混凝土)制成的模制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构成压模的工序,压模限定了与在压模内成形的模制品相对表面相符合的内、外表面,压模的设置要保证至少其内表面可相对于其外表面能够移动;将压模内充满凝固材料,通过至少内表面朝向外表面的相对运动,从而除去凝固材料中过剩的液体,以便至少部份地固化凝固材料,此后,内表面相对于脱离外表面方向运动,以便使模制品与压模脱模,并将压模和模制品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AU 1985-6-18 PH 10891.成形细长的由凝固材料(如混凝土)制成的模制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构成压模的工序,压模限定了与在压模内成形的模制品相对表面相符合的内、外表面,压模的设置要保证至少其内表面可相对于其外表面能够移动;将压模内充满凝固材料,通过至少内表面朝向外表面的相对运动,从而除去凝固材料中过剩的液体,以便至少部份地固化凝固材料,此后,内表面相对于脱离外表面方向运动,以便使模制品与压模脱模,并将压模和模制品分离。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设计的压模内、外表面是用来在内、外表面之间构成一个细长的环状模腔。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凝固材料在压力作用下从压模的一端充满到压模中,在填料以前,压模的内表面被推向外表面,以支承填充压力。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采用一个适宜于通过压模全长的导管,将凝固材料填充到压模中。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材料填充到压模中以后,内表面再受压力使其向外压靠压模内的凝固材料。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压模的内表面上,包括有为排放凝固材料中的剩余液体而设置的液体传送装置。7.按照权利要求1到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至少在一部分工序中,压力施加到模制品的内、外表面上。8.用压模组件浇灌定直径的或变直径的细长环形混凝土制品的方法,其中压模组件包括内模部分和外模部分,外模部分由用来限定其间的环状模腔的至少两个外模组件构成,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a)将内压模部分置于钢筋元件内;(b)将外压模组件置于内模部分周围,以限定其内带固定钢筋元件的环状模腔;(c)内压模部分具有第一圆周配置的可移动壁面装置和围绕第一壁面装置的第二圆周可移动壁面装置;(d)在将未固化的混凝土引入模腔期间,将第一圆周配置的壁面装置移动到预定的位置,并把第一壁面装置夹持在预定位置上;(e)给第二圆周壁面装置加压靠住模腔内的混凝土,因此,与第二壁面装置相连接的液体传送装置起到从模腔内的混凝土中排放体的作用;(f)至少在一段时间里,第二壁面装置压靠在混凝土上,将压力加到模腔内的混凝土外表面,因此,混凝土就具备了至少部分固化的特性。9.一种用凝固材料(例如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拉姆里吉纳德胡姆
申请(专利权)人:格拉姆里吉纳德胡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U[澳大利亚]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