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板的生产设备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3759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整体式空心建筑板的模制方法,该建筑板包括一对相对的外壁,该对外壁通过多个腹板相互连接,该腹板与上述外壁一起共同构成位于建筑板的相对侧边之间的腔,其步骤为:将多个可拆卸的插入件插入以便使它们沿横向穿过板形模,使该插入件按照下述方式支承,该方式为:插入件的底面与模的底面间隔开,相邻的插入件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形成腹板的内部模腔,分批将由可模制材料形成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与增强材料一起加入到板形模中以便将插入件埋没,并且将它们之间的空间灌满,在模中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硬化后,通过撤出装置将上述内部插入件从侧向沿水平方向从模中撤出,之后将模制好的建筑板与模脱开。(*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本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外墙和内墙体系用的承重墙板,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该领域。在本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日为1990年8月7日,申请号为AU60234/90的早先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描述了一种模制整体式空心建筑板的方法,该建筑板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间隔开的矩形面板,该面板最好由玻璃纤维增强的石膏形成;以及多个相互保持平行的,间隔开的长条形腹板,该腹板最好也由玻璃纤维增强的石膏形成,上述腹板将上述一对面板按照平行的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上述腹板沿横向延伸,其形成位于模制好的建筑板中的相对侧边之间的内部芯,或腔。虽然可发现上述专利申请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模制方法基本令人满意,并且适合小批量生产,但是考虑到其劳动强度太高,上述方法对于大批量生产来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上述类型的,并且在申请号为AU60234/90的早先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中请求保护的整体式建筑板的改进模制方法,该方法的劳动强度较低,从而从经济上更为适合大批量生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形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整体式空心建筑板的模制方法,上述建筑板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外壁,它们通过多个间隔开的沿横向延伸的腹板相互连接,上述腹板与上述外壁共同构成位于上述模制的建筑板的相对侧边之间的内腔,上述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其顺序不是必需的)(a)在长条形板形模中敷设第1层,其由最好为石膏和水形成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形成,以便形成第1外壁;(b)在上述模中敷设增强材料,比如玻璃粗纱层;(c)将多个相互平行的,以较小间距间隔开的可拆卸的插入件插入到模中的相对纵向侧边之间,上述插入件沿模的横向延伸,使上述插入件支承于下述的状态,在该状态插入件的底面与模的底面间隔开,相邻插入件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形成上述腹板的内部模腔;(d)向模中灌注足够量的第2批上述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以便将插入件之间的空间灌满,并在上述插入件顶面形成第2层,以便形成第2外壁,上述插入件的外表面形成内部模表面;(e)再次将增强材料,比如玻璃粗纱加入到第2石膏层中,以及插入件之间的空间中;(f)使位于模中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硬化;(g)通过机械装置从侧向沿水平方向将内部插入件从模中撤出;(h)将包括有通过横向腹板连接的,相对的第1和第2外壁的形成好的空心建筑板与模脱开。按照优选的结构,上述模以可活动的方式支承于移动台,或运送车上,该移动台,或运送车沿轨道作纵向移动,并且用于在固定式液态石膏供料斗下面行走,上述液态石膏从该供料斗中排入移动的模中,上述移动台,或运送车还在固定式多头玻璃切割器下面行走,该切割器用于敷设纤维增强材料。显然可采用固定式模,而将石膏供料斗和玻璃切割器以下述方式支承于模的顶部,该方式为上述供料斗和玻璃切割器可沿模的纵向行走。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上述方法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该方式为在初期,在模从增强材料供给器下面通过时,在模的水平底面上敷设由增强材料形成的第1层,之后将插入件从模的侧向沿水平方向插入模(其保持不动)中,以便沿横向穿过模,然后在模从液态石膏供料斗下面移动时,将第1批液态混合料加入模中。最好在将插入件插入就位的同时,通过沿横向延伸的竖向板将由增强材料形成的第1层压住(该板沿模的纵向间隔开下述的距离,该距离稍大于插入件的宽度)。上述板通过固定支架支承,该支架本身可移动地设置于移动运送车的轨道上方,该支架可相对上述轨道升降。该竖向板用作固定片,该片可有效地将由增强材料形成的第1层压住,从而当以滑动方式将插入件穿过模时,上述第1层不会离开原位,或受到扰动。最好在模制过程中通过振动装置对模进行振动,该振动装置固定于模支承台的底侧,这样可确保增强材料适当地掺入液态石膏混合料中。最好移动台从脱膜剂喷射器下面通过以便在将液态石膏混合料灌注于模中之前,将脱模剂适当地敷设于模表面上。另外,也可在插入件插入模之前,在该插入件上敷设适合的脱模剂。最好上述模包括直立的相互保持平行的侧壁,该侧壁沿相对的纵向侧边延伸,其中一个侧壁开设有多个孔或开口,这些孔或开口沿侧壁的纵向间隔开,上述插入件通过该孔插入模中(在液态石膏硬化之后,将其撤出)。最好每个插入件的前端形成有在其中间部伸出的定位凸部,当将插入件完全插入时,该凸部位于上述侧壁中的另一个中的孔中,这样在模制过程中,上述插入件的两端便稳定地支承于模底面的上方。最好采用下述的夹紧杆或横木从侧向沿水平方向同时将插入件插入模中,另外也能同时将插入件从模中撤出,该夹紧杆或横木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插入件的后端相连接。最好上述夹紧杆与液压缸连接,该液压缸可在初期将插入件局部撤出,以便将硬化的石膏体和插入件表面之间的粘接断开。在上述粘接断开后,通过与夹紧杆相连接的机械式传动系统将插入件从模中完全撤出。上述插入件无需为整体的部件,比如,它可包括同轴的相互配合的两个部件,其长度为上述插入件的一半,当插入模中时,它们的内端相互连接。在上述场合,插入件中的上述部件从模的相对侧边插入,插入件中的每个部件分别穿过模的一个侧壁上开设的孔,上述插入件中的部件是朝向模的相对侧边撤出的。由于采用两个较短的插入件部件,这样与采用较长的整体式插入件的情况相比较,更容易将插入件和硬化的石膏之间的粘接断开。当可模制的材料具有足够硬度时,将模从运送车转移到倾斜转移台上,该倾斜转移台设置于运送车的一侧,它可通过驱动装置从水平的用于放置模的位置旋转至竖向的脱模位置,在该脱膜位置,可将建筑板与模脱开以便存放。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按下述方式进行,该方式为通过绳索和卷扬机构,使移动台或运送车沿直线轨道前后移动,从而使其从其顶部的液态石膏供料斗或加料斗,以及其顶部的增强材料喂料器下面通过,上述供料斗,或加料斗,以及增强材料喂料器紧靠上述轨道的端部设置,上述插入件插入和撤出装置以及倾斜转移台在轨道的相对侧边紧靠轨道的一端设置。顶部的增强材料固定装置一般直接设置于上述轨道的一端的上方。显然可知道,可按下述方式实现上述方法,该方式为采用连续性的生产线,该生产线设有多个工位,该多个工位沿轨道纵向按一定间距间隔开。可采用连续的传送器将模从一个工位转移到另一个工位。为了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板模制生产线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生产线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局部侧面图,它表示处于设有玻璃纤维层的模的上方的局部下降位置的增强材料固定装置,此时插入件处于插入而位于玻璃纤维层的顶面;图4为图3所示的增强材料固定装置的端面图;图5为局部端面示意图,它表示模从移动运送车转移到倾斜转移台上的方式;图6为上述转移台的端面图,该转移台处于准备将模制好的板从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转移台上的模中脱出的倾斜位置;图7(a)和(b)为下述示意图,它们分别表示插入件插入撤出装置将插入件完全撤出,插入件完全插入的操作方式;图8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生产的建筑板的立面图。参照图8,建筑板10由玻璃纤维增强的石膏形成,它包括一对相互间隔开的,对置的矩形外壁11,12,该对外壁11,12通过沿其横向延伸的多个间隔开的长条形腹板13相互连接,上述外壁的内表面和上述腹板的相对竖向表面共同形成多个矩形芯或腔14,该芯或腔14跨过上述建筑板的宽度而位于外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体式空心建筑板的模制方法,上述建筑板具有相对的外壁,该外壁通过多个间隔开的沿横向延伸的腹板相互连接,上述腹板与上述外壁共同构成跨过上述建筑板的宽度的内腔,上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将第1批由可模制的材料形成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加入长条形板形模中以便在该模内形成第1层; (b)将增强材料加入上述模中以便与上述第1层相混合; (c)将多个相互平行的,以较小间距间隔开的可拆卸的插入件插入到模中的相对纵向侧边之间,上述插入件沿模的横向延伸,使上述插入件支承于下述的状态,在该状态插入件的底面与模的底面间隔开,相邻插入件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形成上述腹板的内部模腔; (d)再次将增强材料加入到模中的上述插入件顶面上,并使其进入插入件之间的空间中; (e)向模中灌注足够量的第2批上述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以便将插入件之间的空间灌满,并在上述插入件顶面形成第2层,上述插入件的外表面形成内部模表面; (f)使位于模中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硬化; (g)通过机械装置从侧向沿水平方向将内部插入件从模中撤出; (h)将包括有通过腹板连接的相对的外壁的形成好的空心建筑板与模脱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杰弗里格兰瑟姆
申请(专利权)人:快捷建筑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U[澳大利亚]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