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卡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311847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1-06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卡尺,它包括长杆状的横梁、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一调整螺栓、第二调整螺栓;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板及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上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板及所述横梁形成开口向下以卡住桁架角钢或矩形管的第一C型卡口和第二C型卡口;所述第一调整螺栓和所述第二调整螺栓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上并抵住卡在第一C型卡口和第二C形卡口内的桁架角钢或矩形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开档尺寸的精确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卡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卡尺。
技术介绍
在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中,保证桁架开档尺寸借助一定高度的定位立柱,定位立柱分布两侧,用夹紧钳将单片桁架夹紧于两侧立柱上,进行合拢作业。依靠定位立柱保证桁架开档尺寸容易产生误差,而且作业较为繁琐,使得后续装配产生较大累计误差,从而造成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的质量参差不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业简便、能够保证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开档尺寸更加精确的桁架卡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卡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长杆状的横梁、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一调整螺栓、第二调整螺栓;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板及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上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板及所述横梁形成开口向下以卡住桁架角钢或矩形管的第一C型卡口,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板及所述横梁形成开口向下以卡住桁架角钢或矩形管的第二C型卡口;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调整螺栓和所述第二调整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并分别抵住卡在第一C型卡口和第二C形卡口内的桁架角钢或矩形管。优选地,所述横梁为截面呈矩形、内部空心的矩形管。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都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同一侧。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都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左侧或者右侧。优选地,所述横梁在所述第一C型卡口和所述第二C型卡口内分别固设有上垫块;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在所述第一C型卡口和所述第二C型卡口的内侧设有侧面垫块。更优选地,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上垫块、侧面垫块均采用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调整螺栓、所述第二调整螺栓分别具有扳拧部,所述扳拧部包括四角头和八角法兰面支撑部。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桁架卡尺的第一C型卡口、第二C型卡口可以设计多种尺寸,以满足多种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金属骨架角钢及矩形管种类。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现有技术中,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上,在保证桁架开档尺寸时,需将两个单片桁架分别将左右单片桁架用C型钳一一夹持于立柱上,完成桁架合拢焊接后,再一一拆下。由于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桁架开档尺寸较多,立柱调节比较麻烦且立柱易发生变形,难以准确保证桁架开档尺寸。本专利技术在保证桁架开档尺寸时,单片桁架其中一片仍用C型钳紧固于立柱上,另一片根据要求的开档尺寸选用相应的桁架卡尺,多个桁架卡尺卡住桁架两片骨架,紧固,完成桁架合拢焊接后,再一一拆下。本专利技术操作方便,且卡尺准确度更易保证,从而保证了桁架的开档尺寸的精确度。本专利技术保证了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开档尺寸的精确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证了后续的装配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自动扶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卡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长杆状的横梁11、第一调整螺栓21、第二调整螺栓22、第一限位块121、第二限位块122、上垫块131、侧面垫块132、第一限位板141、第二限位板142。所述第一限位块121、所述第二限位块122、所述第一限位板141及所述第二限位板142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11上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一限位块121、所述第一限位板141及所述横梁11形成开口向下以卡住桁架角钢或矩形管的第一C型卡口100,所述第二限位块122、所述第二限位板142及所述横梁11形成开口向下以卡住桁架角钢或矩形管的第二C型卡口200;所述第一限位块121和所述第二限位块12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调整螺栓21和所述第二调整螺栓22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并分别抵住卡在第一C型卡口100和第二C形卡口200内的桁架角钢或矩形管。所述横梁11在所述第一C型卡口100和所述第二C型卡口200内分别固设有上垫块131;所述第一限位板141和所述第二限位板142分别在所述第一C型卡口100和所述第二C型卡口200的内侧设有侧面垫块132。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11为截面呈矩形、内部空心的矩形管。所述横梁11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21、第二限位块122、第一限位板141、第二限位板142、上垫块131、侧面垫块132均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121、所述第二限位块122分别都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41、所述第二限位板142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121、所述第二限位块122分别都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41、所述第二限位板142的左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121、所述第二限位块122也可分别都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41、所述第二限位板142的右侧。所述第一调整螺栓21、所述第二调整螺栓22分别具有扳拧部,所述扳拧部包括四角头和八角法兰面支撑部。如图2所示,根据扶梯类别选取相应桁架卡尺卡住自动扶梯两侧的单片桁架31、32,桁架卡尺右侧侧面垫块132紧靠自动扶梯单片桁架32的上角钢321,调整第一调整螺栓21、第二调整螺栓22,使得第一调整螺栓21抵住自动扶梯左侧单片桁架31的上角钢311外侧,第二调整螺栓22抵住自动扶梯单片桁架32的上角钢321内侧,拧紧。完成合拢焊接后,松开第一调整螺栓21和第二调整螺栓22,向调整螺栓的反方向推动桁架卡尺,可轻松卸下卡尺。按照上述方法卸下其他桁架卡尺,将自动扶梯桁架调离合拢工位,进行下一步操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桁架卡尺根据不同梯种开档尺寸设计卡口间距,通过调节调整螺栓,卡紧自动扶梯两片单片桁架,进而保证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开档尺寸,整个过程可通过调整螺栓的调节保证桁架开档尺寸的精确度,焊接完成后,卡尺可轻松拆卸,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快速精确的实现了保证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桁架开档尺寸的操作。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卡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卡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长杆状的横梁、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一调整螺栓、第二调整螺栓;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板及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上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板及所述横梁形成开口向下以卡住桁架角钢或矩形管的第一C型卡口,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板及所述横梁形成开口向下以卡住桁架角钢或矩形管的第二C型卡口;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调整螺栓和所述第二调整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并分别抵住卡在第一C型卡口和第二C形卡口内的桁架角钢或矩形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扶梯、重型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卡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长杆状的横梁、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一调整螺栓、第二调整螺栓;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板及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上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板及所述横梁形成开口向下以卡住桁架角钢或矩形管的第一C型卡口,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板及所述横梁形成开口向下以卡住桁架角钢或矩形管的第二C型卡口;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调整螺栓和所述第二调整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并分别抵住卡在第一C型卡口和第二C形卡口内的桁架角钢或矩形管;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晶王锦周建陈熙栋吉者军周亚平夏继鑫邹洪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