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和可再充电锂电池
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以及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技术介绍
近来,由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尺寸和重量的减小以及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普及,已经积极地进行了对作为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源的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研究。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负极、正极和电解质,并且通过当锂离子嵌入正极和负极中以及从正极和负极脱嵌时的氧化和还原反应产生电能。这样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将锂金属、基于碳的(碳类)材料、Si等用于负极活性物质。对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已经使用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金属硫属化物化合物,和复合金属氧化物例如LiCoO2、LiMn2O4、LiNiO2、LiNi1-xCoxO2(0<x<1)、LiMnO2等。近来,已经进行了通过将电极制成薄膜而获得低电阻并且由此实现可再充电锂电池的高功率特性的尝试。然而,由于活性物质自身的特性,这样的电极仍然不是令人满意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涉及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其具有优异的高倍率容量和循环寿命特性。本专利技术实施方 ...
【技术保护点】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和活性炭,其具有相对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100%的平均粒径在100%~160%范围内的平均粒径。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4.30 KR 10-2012-00454791.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和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混合的活性炭,其具有相对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100%的平均粒径在103%~160%范围内的平均粒径。2.权利要求1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其中相对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100%的平均粒径,所述活性炭的平均粒径在103%~140%范围内。3.权利要求1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和活性炭以在98:2~60:40范围内的混合比存在。4.权利要求1的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正佑,沈揆允,石田澄人,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