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62148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17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点光源、设置在背板上的反射片及设在反射片上的条形透镜,反射片上设置有至少一排点光源,条形透镜为棱柱,条形透镜的一条棱与反射片相接触,且条形透镜在该与反射片相接触的棱处与一排点光源相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反射片上设置至少一排点光源,将条形透镜嵌在点光源上,可增加光线的散射作用,提高发光的均匀性,此外在条形透镜的与点光源接触的两个内表面均设置微结构,进一步增大光线的发光角度,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均匀性,并可以减小点光源的使用数量,降低背光模组的功率损耗,提高背光模组能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背光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技术介绍
目前,背光技术包括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其中,侧入式是通过导光板进行导光,将线光源或点光源转化成面光源;而直下式则是通过扩散板将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发散和均匀化,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所用LED数量较多,造成功率消耗较高;此外,由于光源的发光角度较小,因而背光模组的发光均匀性比较差,进而影响发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背光模组的发光均匀性,降低功耗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点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上设置有至少一排点光源,该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反射片上的条形透镜,所述条形透镜为棱柱,所述条形透镜的一条棱与所述反射片相接触,且所述条形透镜在该与反射片相接触的棱处与所述一排点光源相嵌。优选地,所述条形透镜的与所述点光源接触的两个内表面均设置有使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散射的微结构。优选地,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与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与所述底板组合成向上凹的凹槽,所述底板上设有底反射片,所述两侧板上设置有侧反射片,所述点光源设置在所述底反射片上。优选地,所述侧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优选地,所述条形透镜为多边形透镜。优选地,所述条形透镜为三棱镜。优选地,所述条形透镜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所对应的棱与所述反射片相接触。优选地,所述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α、β满足如下条件:1°≤α=β≤45°。优选地,所述点光源为LED光源。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显示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通过在反射片上设置至少一排点光源,将条形透镜嵌在所述点光源上,可增加光线的散射作用,提高发光的均匀性,可以减小点光源的使用数量,降低背光模组的功率损耗,提高背光模组能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背光模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中条形透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中透镜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背光模组中条形透镜背光光路原理示意图。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具体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反射片2、条形透镜3、点光源4、扩散板5及其它光学膜片,其中:所述背板1具有底板及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与所述底板组合成向上凹的凹槽,背板1的底板与两侧板在背板1的上表面形成一钝角。所述反射片2设置在背板1上,所述反射片2上设置有至少一排点光源4。所述条形透镜3设置在反射片2上,所述条形透镜3为棱柱,该条形透镜3的一条棱与所述反射片2相接触,且所述条形透镜3在该与反射片2相接触的棱处与所述一排点光源4相嵌。上述扩散板5及其他光学膜片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所述背板1的侧板顶部。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由下至上依次包括90度增光片6、0度增光片7和扩散片8。上述反射片2具有与所述背板1形状一致的底反射片和两侧反射片,底反射片设置在背板1的底板上,两侧反射片分别设置在背板1的两侧板上。所述底反射片和侧反射片之间形成一钝角,该钝角可以设置为135°。本实施例中条形透镜3为多边形透镜,即该条形透镜3为具有多边形横截面的棱柱,比如三棱柱透镜。进一步地,所述条形透镜3的与所述点光源4接触的棱两侧的两个表面内侧(即反射面)均设置有使所述点光源4发出的光线进行散射的漫反射粒子的微结构(参照图4中的微结构9),用于扩散点光源4发出的光线,由此,通过该带有微结构条形透镜3,对点光源4进行大角度扩散,不仅可以减少背光模组点光源4的使用数量,降低背光模组的功率消耗,而且增加了点光源4的发光均匀性,提高了背光模组能效。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条形透镜3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对应的点光源4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相嵌。其中,所述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α、β满足如下条件:1°≤α=β≤45°,优选为1°≤α=β≤15°。本实施例中点光源4优选为小功率点光源4,比如选择LED光源或者其他点光源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光路原理如下:光线从点光源4发出后,其走向如图4中箭头所示,一部分光直接从背光模组的正面出射,另一部分光从背光模组的侧面出射,此部分光经条形透镜3内表面上的漫反射粒子微结构9进行漫反射,经漫反射的光线到达条形透镜3表面时分成折射光和反射光,其中,折射光从条形透镜3的正面出来,反射光到达条形透镜3内表面再反射到条形透镜3的正面而出光,由此,通过条形透镜3的扩散作用,使点光源4发出的光线更发散、更均匀出射到背光模组正面。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通过条形透镜3大角度出光设计,将点光源4放置在条形透镜3的顶角处,使得点光源4发出的大部分光线都能经过条形透镜3反射或折射,从而实现光线的散射,此外在条形透镜3的与点光源4接触的两个内表面均设置漫反射粒子的微结构9,进一步增大光线的发光角度,最终实现背光模组的亮度均匀性,并可以大大减少点光源4数量的使用,降低背光模组的功率消耗,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显示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的结构及背光原理,请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及显示器,通过在反射片2上设置至少一排点光源4,将条形透镜3嵌在所述点光源3上,可增加光线的散射作用,提高发光的均匀性,此外,在条形透镜3的与点光源4接触的两个内表面均设置漫反射粒子的微结构9,进一步增大光线的发光角度,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均匀性,并可以减小点光源4的使用数量,降低背光模组的功率损耗,提高背光模组能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点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上设置有至少一排点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反射片上的条形透镜,所述条形透镜为棱柱,所述条形透镜的一条棱与所述反射片相接触,且所述条形透镜在该与反射片相接触的棱处与所述一排点光源相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点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所
述反射片上设置有至少一排点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设
置在所述反射片上的条形透镜,所述条形透镜为棱柱,所述条形透镜
的一条棱与所述反射片相接触,且所述条形透镜在该与反射片相接触
的棱处与所述一排点光源相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透镜的与所述
点光源接触的两个内表面均设置有使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散射
的微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与两
侧板,所述两侧板与所述底板组合成向上凹的凹槽,所述底板上设有
底反射片,所述两侧板上设置有侧反射片,所述点光源设置在所述底
反射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盛森吴盛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