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手持工作器具的把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424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工作器具(2)的、尤其是一个马达链锯等的把持管(1)。该把持管(1)具有一个基本上为圆环形的横截面(3)。该把持管(1)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段(4、5、6),该固定段用于将把持管(1)固定在工作器具(2)上。所述圆环形横截面(3)在固定段(4、5、6)处在形成一个至少接近平面的支承段(7)的情况下整平,其中在横截面上在支承段(7)的旁边保留一个圆环形横截面部位(8)。所述支承段(7)用于将把持管(1)固定在工作器具(2)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个手持工作器具的把持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工作器具的、尤其是一个马达链锯等的具有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的特征的把持管。
技术介绍
手持工作器具如链锯等为了提携和导向而具有一个把持管,该把持管固定在工作器具上。在例如一个马达链锯的运行中双手操作这个链锯,其中一只手握住一个后端的、固定在壳体上的手柄,并且使马达链锯通过另一只手在前端的把持管上固定并导向。在马达链锯运行中在把持管上可以产生明显的固定力。为了将把持管固定在工作器具上,该把持管具有至少一个固定段,把持管例如与工作器具的外壳旋紧在该固定段中。为了在螺栓连接上承受工作作用力,这样整平固定段中的圆环形横截面,使得产生一个基本上扁平的、双壁的横截面。在此,两个扁平的、相互贴靠的横截面部分被一个或多个螺栓孔贯穿,并分别被一个穿过相应螺栓孔的固定螺栓贯穿作用。这种整平的固定段尤其横向于其平面只具有一个小的刚度或承载能力。在加工过程中管材的高变形率导致一个显著的材料流。在变形的与未变形的管横截面之间的过渡区可能产生裂纹,该裂纹有损承载能力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改进上述类型的把持管,使得固定段部位处的承载能力能升高。这个目的通过一个具有如权利要求1特征的把持管得以实现。在此建议一个把持管,其圆环形横截面在固定段处在形成一个至少接近平面的支承段的情况下被整平,其中在支承段旁边保留一个圆环形横截面部位。在此,整平的支承段用于将把持管固定在工作器具上。横截面的单侧整平导致把持管在工作器具上形成一个平面的、良好传递所产生作用力的支承机构。所述横截面只需微小的变形,由此减小在变形过程中的材料应力。保留的圆环形横截面部位-->在与整平的支承段连接时导致一个相对较高的围绕所有主轴线的平面惯性矩,其结果是在所有加载方向上得到一个高的刚度和一个高承载能力能。通过把持管在工作器具上仅仅通过平面的支承面的固定,保留的圆环形横截面部位无螺栓作用力。从而避免在运行负荷下降低承载能力能的横截面变形。在有利的扩展结构中,整平的支承段圆整地过渡到邻接的横截面部位。避免在这个部位过量的材料变形。圆整有利于加强横截面。在一个适宜的实施例中,与平面的支承段对置地具有另一个、尤其与该支承段平行的支承段。在这两个支承段之间保留一个圆环形横截面部位。所述把持管的承载横截面只略微改变。因此获得一个相对于横截面两侧固定的方法。尤其可以具有一个U形固定夹子,它在两个对置的支承段处围住把持管。所述两个平面的支承段构成一个形状配合连接的扭转止动器。对于一个在这两个对置的支承段上的固定通过一个两截面的螺栓连接得到一个同心的力传导。除了相应的把持管段以外螺栓连接也微小地承载。在一个适宜的实施例中,在整平的支承段的两侧邻接两个基本相互平行的侧翼。在此,这些侧翼尤其具有一个拱顶半径,该半径与圆环形横截面部位的一个半径相比明显更大。在这个部位上得到一个基本上为矩形的具有较大封闭面的横截面部分,并因此具有较大的刚度和强度。侧翼的拱起起到一个支持横截面变形的作用,并避免横向于壁平面的压平。已经证实一个实施例是有利的,其中圆环形横截面部位在固定段中包围一个范围在至少约180°至约270°的横截面角度。在这个角度范围中,一方面所述支承段对于一个平面支承足够地大。另一方面所述圆环形横截面部位足够地大,以施加其变形引起的支持作用。所述固定段适宜地通过压制圆环形横截面加工。所述把持管可以由一个具有圆环形横截面的管形半成品节省成本地、快速地且以较小的材料应力加工而成。作为把持管的适合材料已经证实一种铝合金且尤其是AlZn4.5Mg1是特别适宜的。它们具有微小裂纹倾向的良好变形性能,并且在较轻的重量和较高的变形率的情况下得到高的材料强度。-->在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所述支承段具有一个螺栓孔并且对置的圆环形横截面部位具有一个插孔用于插入一个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段方便地固定在工作器具上并且在需要时也可以再拆下来。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栓头在装配状态位于管横截面内部中,并且预防坏损和脏污。总体上得到一个节省空间的结构形式。在此适宜的是,在把持管内侧加入一个贴靠在支承段上的、具有一个螺栓孔的插入件。该插入件有利于加固支承段。螺栓连接的最大作用力通过该插入件均匀地分布到支承段上。避免局部的过压。所述支承段和插入件有利地分别具有至少两个相互配属的螺栓孔。相应的固定段相应地在空间上良好地固定,其中对于一个例如不经意松开的螺栓连接也保持足够高的固定力。所述插入件在螺栓孔处在其面对支承段的侧面上具有一个下凹的凹槽是适宜的。在螺栓力的作用下,所述插入件可以弹性地弹跳。所述螺栓连接可以相应地配有一个弹性预紧机构,其中即使在高的振动应力下也可靠地保持螺栓作用力。在把持管螺栓孔上的内侧毛边等可以伸入所述凹槽中,而不会妨碍插入件在支承段上的平面支承。在一个适宜的实施例中,设有一个尤其具有弹性弹动的卡锁舌片的封闭塞用于所述插孔。防止污物进入所述插孔并因此进入把持管内部。所述螺栓连接可以可靠地防止腐蚀。通过弹动卡锁舌片的连接得到方便的装配性。在一个有利的变型中,在支承段中设置一个螺纹件且尤其是一个盲铆螺母。可以从工作器具的侧面旋入相应的螺纹件、即从外向内实现螺纹连接。削弱把持管横截面的插孔是不需要的。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附图示出:图1一个具有按照现有技术的把持管的马达链锯为例的一个手持工作器具的立体示意图,图2一个用于固定在图1中的马达链锯上的把持管的侧视图,该把持管具有单侧整平的固定段,图3图2中的把持管的正视图,该把持管具有贯穿插入的固定螺栓或者具有一个装到一个支承段中的盲铆螺母,-->图4根据图2和3的把持管在一个固定段处的横截面图,该把持管具有一个内置的插入件,图5根据图4结构的纵向截面图,图6按照图4和5的固定段在装配状态时的透视细节图,该固定段具有通过封闭塞保护的透插孔,图7根据图6中的封闭塞的透视细节图,图8根据图2和3的把持管在另一个固定段处的横截面图,该把持管具有一个装入的盲铆螺母,图9图8结构的纵向截面图,图10根据图8和9的固定段变型的横截面示意图,该固定段具有两个对置的、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承段和一个固定夹子,图11根据图10的结构的实施例的分解图,该结构具有一个防振动元件,图12根据图11中的结构的透视图,该结构通过一个防振动元件使把持管连接在一个气缸上。具体实施方式图1在一个透视示意图中以一个马达链锯示例地示出一个工作器具2。该工作器具2具有一个马达部分19,在该马达部分上在后端连接一个后把手18。马达部分19由一个把持管1从上部和侧面跨过,其中工作器具2可以分别通过一支手在后把手18上并在把持管1上固定和导向。在与后把手18对置的端部上所述马达链锯具有一个配有环绕切割链21的导引轨20。在具有切割链21的导引轨20进入一个切割物中的时候,尤其通过把持管施加相应大的手作用力。来自切割过程的反作用力会提高把持管1上的作用力。在此所示的把持管1按照现有技术构成,并且拧紧在马达部分19上的两个固定段4、5上。该把持管1具有一个基本上为圆环形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在固定段4、5处被这样整平,使对置的管壁平面地相互放置。在这个部位上分别透穿两个固定螺栓12,通过它们使把持管1与工作器具2螺栓连接。图2在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工作器具(2)的、尤其是一个马达链锯等的把持管,该把持管具有一个基本上为圆环形的横截面(3)并具有至少一个固定段(4、5、6),该固定段用于将把持管(1)固定在工作器具(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形横截面(3)在固定段(4、5、6)的部位处在形成一个至少接近平面的支承段(7)的情况下整平,其中所述横截面在支承段(7)的旁边保留一个圆环形横截面部位(8),并且其中该支承段(7)用于将把持管(1)固定在工作器具(2)上。

【技术特征摘要】
DE 2003-12-24 10361295.51.一种手持工作器具(2)的、尤其是一个马达链锯等的把持管,该把持管具有一个基本上为圆环形的横截面(3)并具有至少一个固定段(4、5,6),该固定段用于将把持管(1)固定在工作器具(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形横截面(3)在固定段(4、5,6)的部位处在形成一个至少接近平面的支承段(7)的情况下整平,其中所述横截面在支承段(7)的旁边保留一个圆环形横截面部位(8),并且其中该支承段(7)用于将把持管(1)固定在工作器具(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平的支承段(7)圆整地过渡到邻接的横截面部位(8,9)。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持管,其特征在于,在平面的支承段(7)对面具有另一个、尤其与该支承段平行的支承段(7’)。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管(1)在所述两个支承段(7,7’)处被一个尤其是U形的固定夹子(27)围住。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把持管,其特征在于,在整平的支承段(7)两侧邻接两个大约相互平行的侧翼(9)。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9)与圆环形横截面(3,8)的半径(R1)相比具有一个明显更大的拱顶半径(R2)。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吉普J门策尔H施莱斯曼RR克姆勒H德克G沃尔夫
申请(专利权)人: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