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23806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10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下式液晶模组和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直下式液晶模组包括:背板、反射片、光源、扩散板、光学膜片以及液晶面板,反射片安装在背板的内壁面上,扩散板安装在背板的开口处,光源安装在反射片与扩散板之间,光学膜片均安装在液晶面板与扩散板之间,还包括半波片,半波片安装于液晶面板与光学膜片之间,且半波片与液晶面板相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提升了背光亮度,有效地防止了因光学膜片带有颗粒或者棱状结构磨伤液晶面板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液晶面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下式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直下式液晶模组和包含该直下式液晶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液晶显示终端产品有很多种,以电视机为例,主要分为侧入光和直下入光两种背光形式,其中,直下入光式液晶终端产品,具体光效高的优点,同时,在电视机领域,因直下入光式电视机可实现LOCALDIMING(局域光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视觉画面,所以受到市场的欢迎。上述LOCALDIMING为基于点阵式直下背光,将背光灯分为多个区块进行单独控制。LOCALDIMING使得背光照明更加精准,解决了背光亮度不均匀和漏光的现象,并提升明暗对比效果。当背光灯全部开启时整个屏幕亮度明显提升,用户可以直观的看出背光区域控制的全貌,当开启局域控光技术时,用户可以明显看到除了有图像的区域,其他部分背光灯关闭,这样可以有效缓解视觉残留。随着液晶面板技术的发展,液晶面板的厚度不断减薄,透过率逐渐提升,特别是液晶面板的下偏振片,也进行了减薄、减硬处理。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一般的直下式模组中,液晶面板直接接触背光系统的扩散片或者棱镜片,如图1所示,扩散片表面采用扩散粒子涂布,扩散粒子极易将液晶面板划伤;如图2所示,棱镜片表面则是规则的棱状结构,也容易将液晶面板划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直下式液晶模组,结构简单,在与液晶面板配合使用时,避免因光学膜片带有颗粒或者棱状结构磨伤液晶面板的情况发生,同时可提高液晶模组的光源利用率,提升背光亮度。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下式液晶模组,包括:背板、反射片、光源、扩散板、光学膜片以及液晶面板,所述反射片安装在所述背板的内壁面上,所述扩散板安装在所述背板的开口处,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反射片和扩散板之间,所述光学膜片安装在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还包括半波片,所述半波片安装于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且所述半波片与所述液晶面板相贴合。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直下式液晶模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直下式液晶模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下式液晶模组,通过在光学膜片与液晶面板之间安装半波片,避免了光学膜片磨伤液晶面板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液晶面板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提升了背光亮度;胶框的设置使得各光学膜片之间贴合紧密,同时提高了直下式液晶模组的美观性;单张棱镜片或两张棱镜片的设置,可满足不同亮度的需求;反射片的表面无扩散粒子涂布,使得反射片的雾度很低,提升了直下式液晶模组的背光亮度。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液晶模组,保证了光学膜片不会磨伤液晶面板,提高了使用寿命,提升了背光亮度,保证了观看效果,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视觉画面。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液晶面板直接接触液晶模组的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液晶面板直接接触液晶模组的棱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下式液晶模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下式液晶模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下式液晶模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下式液晶模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下式液晶模组中的半波片的增光原理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面板与半波片的安装方向间的关系原理图。图1至图8中各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如下:100直下式液晶模组1液晶面板2半波片3第一棱镜片4第二棱镜片5扩散片6扩散板7光源8反射片9背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下式液晶模组100,包括:背板9、反射片8、光源7、扩散板6、光学膜片以及液晶面板1,所述反射片8安装在所述背板9的内壁面上,所述扩散板6安装在所述背板9的开口处,所述光源7安装在所述反射片8与所述扩散板6之间,所述光学膜片安装在所述液晶面板1与所述扩散板6之间,还包括半波片2,所述半波片2安装于所述液晶面板1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且所述半波片2与所述液晶面板1相贴合。优选地,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5和第一棱镜片3。如图3所示,自所述扩散板6向外依次为所述扩散片5、第一棱镜片3及半波片2,且所述扩散板6、扩散片5、第一棱镜片3及半波片2依次叠合。或者,如图4所示,自所述扩散板6向外依次为所述第一棱镜片3、扩散片5及半波片2,且所述扩散板6、第一棱镜片3、扩散片5及半波片2依次叠合。在第一棱镜片或者扩散片上安装半波片,提高了直下式液晶模组的光源利用率,提升了背光亮度,在与液晶面板配合使用时,避免了光学膜片磨伤液晶面板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液晶面板的使用寿命。其中,半波片防止磨伤的原理是:因为半波片是拉伸出来的相位延迟膜,表面没有扩散粒子涂布,也没有棱状结构,所以在与液晶面板配合使用时,不会造成液晶面板及棱镜片的磨损。在图7中,字母A所示图像为进入液晶面板的偏振光的光线波,字母B所示图像为经相位延迟的偏振光的光线波,字母C所示图像为叠加进入面板的偏振光的光线波。如图7所示,半波片增亮的原理是:光源开启,一部分偏振光正常进入液晶面板,另一部分偏振光被反射回来,被反射回来的偏振光通过半波片会与正常进去液晶面板的偏振光叠加,进入面板,达到增亮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直下式液晶模组100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包裹于所述扩散板6、扩散片5、第一棱镜片3及半波片2的周边,并与所述背板9固定连接。在图3和图4中,胶框结构图中均未示出,胶框呈矩形框架结构,胶框的下侧包裹于所述扩散板、扩散片、第一棱镜片和半波片的周边,并与背板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使扩散板、扩散片、第一棱镜片、半波片依次贴合,或者,如图4所示,使扩散板、第一棱镜片、扩散片、半波片依次贴合。这样,在保证了光学膜片之间连接紧密的同时,提高了直下式液晶模组的美观性。胶框的上侧可包裹于液晶显示屏的周边,实现液晶显示屏与液晶模组直接贴合。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胶框将扩散板、扩散片、第一棱镜片、半波片、扩散板相连接,当然,还可选用其他连接件将上述光学膜片相连接,例如:螺钉连接,或者选用胶粘的方式,或者采用螺钉与胶框相结合的方式,或者采用胶粘与胶框相结合的方式等等,在此不再赘述,但其应用均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优选地,所述反射片8为厚度为300μm发泡反射片,且所述反射片8表面无扩散粒子。反射片的表面无扩散粒子,即反射片表面平整光滑,使得偏振光类型简单,有利于反射增亮;在亮度要求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普通反射片,本实施例采用发泡型反射片,能够在满足亮度需求的同时减少光源的数量,节省了装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优选地,所述第一棱镜片3的棱镜角度为5°,所述第一棱镜片3的厚度为350μm。由于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下式液晶模组中无上扩散片,半波片没有雾度,使用普通的0度棱镜片会与液晶面板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直下式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下式液晶模组,包括:背板、反射片、光源、扩散板、光学膜片以及液晶面板,所述反射片安装在所述背板的内壁面上,所述扩散板安装在所述背板的开口处,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反射片与所述扩散板之间,所述光学膜片安装在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半波片,所述半波片安装于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且所述半波片与所述液晶面板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下式液晶模组,包括:背板、反射片、光源、扩散板、光学膜片以及液晶面板,所述反射片安装在所述背板的内壁面上,所述扩散板安装在所述背板的开口处,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反射片与所述扩散板之间,所述光学膜片安装在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半波片和胶框,所述半波片安装于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且所述半波片与所述液晶面板相贴合,所述胶框包裹于所述扩散板、光学膜片及半波片的周边,并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所述胶框的上侧可包裹于液晶显示屏的周边,实现液晶显示屏与液晶模组直接贴合,所述反射片为厚度在188μm-300μm之间的发泡反射片,且所述反射片表面无扩散粒子;所述扩散板的厚度在2mm-3mm之间、雾度在85%-95%之间、透过率在50%-6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和第一棱镜片,自所述扩散板向外依次为所述扩散片、第一棱镜片及半波片,且所述扩散板、扩散片、第一棱镜片及半波片依次叠合,或者自所述扩散板向外依次为所述第一棱镜片、扩散片及半波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响宋志成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