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玉明专利>正文

茶叶热风杀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572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茶叶热风杀青机,包括滚筒和进茶斗,机架搁置在一可调节机架水平角度的机座上。滚筒内腔分成推叶段、杀青段和干燥段三个功能区,推叶段设有导叶板和螺旋推叶板,以及轴向中心风管。中心风管的部分环壁及封闭面上设有密集小孔;杀青段设有导叶筋,中轴通道上设有挡风帽;干燥段设有导叶筋及多组螺旋板,近出茶口端的滚筒壁上设有密集的透气小孔;出茶口的端口处径向置有间隙动静联接的风叶分离罩,风叶分离罩上部与一回风管一端配接,回风管的另一端与热源装置进风口配接。该机利用热风进行杀青、烘干,具有热效率高、茶叶不易破碎、干燥效果好,以及茶叶在滚筒内的杀青时间能够按照制茶工艺得到有效控制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制茶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以热风为热源集杀青、干燥于一体的茶叶热风杀青机
技术介绍
现有制茶工序中,杀青机械主要有湿法和干式两类。湿法杀青以水或水蒸汽为介质,热量传递至茶叶进行杀青,如汽热杀青机、蒸汽杀青机、涮青机等。干式杀青是利用加热后的锅、筒等为介质,使鲜叶与锅、筒壁直接接触后获取热量达到杀青目的。上述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时都存在相应的缺陷:湿法杀青易使鲜叶叶片水份增多,要脱水后方能进入下步工序,不但麻烦还增加了生产成本,控制不当还会影响茶叶质量;干式杀青鲜叶叶片易焦边、爆点,产生烟焦味而影响茶叶品质。针对上述问题,由本申请人申请的专利号为2003101166237的“一种茶叶热风杀青机”,以热风为热源介质,克服了湿法和干式两类杀青机械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通过不断实践和摸索,申请人发现该机械也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热效率低,热量直接排向大气从而造成了热能损失,降低了热效率。二是在加料斗中设置推叶器,强行将茶叶推入滚筒内,易使茶叶破碎,茶叶品质得不到有效保证。三是茶叶在滚筒内的杀青时间不能按照制茶工艺得到有效控制,影响了杀青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更新型的茶叶热风杀青机,该机利用热风为热源介质完成杀青任务,具有热效率高、茶叶不易破碎、干燥效果好,以及茶叶在滚筒内的杀青时间能够按照制茶工艺得到有效控制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这种茶叶热风杀青机的结构包括机架、外壳、热源装置、滚筒和进茶斗,机架上设有摩擦轮、托轮,滚筒搁置在摩擦轮、托轮上,中空的滚筒两端分别为进茶口和出茶口,进茶斗下部与滚筒进茶口间隙动静配接;热-->源装置的热风输送管与滚筒进风管一端配接,其特征是:滚筒内腔分置成推叶段、杀青段和干燥段三个功能区,推叶段位于进茶口一侧,内壁上设有导叶板和螺旋推叶板,腔内置有轴向的中心风管,中心风管外端与进风管的一端间隙动静配接,中心风管的内端面封闭,中心风管的部分环壁及封闭面上设有密集小孔;杀青段的内壁上设有导叶筋,中轴通道上设有挡风帽;干燥段的滚筒内壁上设有导叶筋及多组螺旋板,近出茶口端的滚筒壁上设有密集的透气小孔;出茶口的端口处径向置有间隙动静联接的风叶分离罩,风叶分离罩上部与一回风管21一端配接,回风管21的另一端与热源装置进风口配接。如上所述的茶叶热风杀青机,具体实施时,机架经一回转销轴设置在一机座上,机座与机架之间设有机架水平角调角机构;热风输送管与滚筒进风管为软管式连接。如上所述的茶叶热风杀青机,具体实施时,透气小孔区域的外围设有网罩。作业时,热源装置如热风炉产生的高温热风经热风输送管、滚筒进风管、中心风管内端面的密集小孔送入不断旋转着的滚筒杀青段,从进叶斗加入的鲜叶在推叶段导叶板和螺旋推叶板作用下,送至滚筒杀青段后,在滚筒杀青段内壁导叶筋,中轴通道挡风帽,以及滚筒的转动和高温热风的综合作用下翻抛,配以适当的滚筒倾角使鲜叶滞留在滚筒杀青段完成杀青。杀青叶到达干燥段后,湿气从透气小孔排出,达到干燥目的。最后,杀青叶经风叶分离罩分离,热风经回风管21返回热源装置的进风口,杀青叶从风叶分离罩下口溜出,完成杀青工序。有益效果:与原有技术相比:1、杀青叶破碎率低。在滚筒内设置推叶段后,将起推叶作用的导叶板和螺旋推叶板设置在滚筒内腔中,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顺进料斗坡面而下的前方鲜叶先受滚筒内腔热量影响而软化,再经导叶板和螺旋推叶板作用被送至杀青段,软化后的鲜叶就不易出现破碎现象,而现有技术在进料斗上就利用推叶器强行将处于冷却状态而具有脆性的茶叶推入滚筒内杀青,易出现破碎现象。二是在推叶段中设置了中心风管后,使热风能进入滚筒的纵深处即杀青段送出,导叶板和螺旋推叶板不但有推叶作用,还具有了防止热风从进料斗与滚筒进料口间隙配接处回溢的作用,克服了原有技术在滚筒近端口送风,热风易回溢的缺陷(热风回溢还会增加进料难度,-->从而提高了鲜叶破碎率),有利于热效率的提高。2、热效率高,起到了节能减排作用。除上述提高热效率因素外,在风叶分离罩上增设回风管21后,从滚筒一端排出的余热风能顺利回到热源装置内,有效提高了热风利用率,起到了节能减排作用。3、干燥效果好。在滚筒干燥段的近出口端位置上设置密集的筒壁透气小孔,十分有利于湿气的外排,有效提高了干燥效果,使杀青叶的色泽更好。为加深理解,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分别表示:进风管1,波纹软管1a,进料斗2,螺旋推叶板3,滚筒4,外壳5,中心风管6,导叶筋7,挡风帽8,螺旋片9,风叶分离罩10,排湿风扇叶片11,机架12,托轮轨13,托轮14,调角机构15,机座16,回转销轴17,摩擦轮18,摩擦轨19,传动装置20,回风管21。【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机座16稳固在地面上,左右向长并形成一搁置槽,机架12经回转销轴17悬浮状搁置在机座16的搁置槽内,并在调角机构15的协助下固定定位。转动调角机构15上的手柄即可调整滚筒4的水平倾斜角度。调角机构15可采用手动或电动的丝杆螺母机构,也可采用四连杆机构。机架12上对称设置一对摩擦轮18和一对托轮14,摩擦轮18、托轮14分别凸置在摩擦轮轨19、托轮轨13的外缘,在传动机构20带动下,使滚筒4在四个轮子上旋转。滚筒4左右两端分别为进茶口和出茶口。进茶口处设置进料斗2和进风管1,进料斗2下端与滚筒4进茶口呈间隙动静式配接,以达到既不影响滚筒4的滚动,又能确保热风不外溢之目的。出茶口处设置风叶分离罩10,两者呈间隙动静配接,确保滚筒4的正常滚动。风叶分离罩10下方供出叶用,上方用于出风,出风口经回风管21与热源装置的进风口相联通。滚筒4中空,其内腔从左至右分别为推叶段、杀青段和干燥段三个功能区。推叶段位于滚筒4的进茶口一侧,内壁上设有导叶板和螺旋推叶板3,-->腔内置有轴向的中心风管6,中心风管6外端与滚筒4的进风管1的一端间隙动静配接,以达到既不影响滚筒4的滚动,又能确保热风不外溢之目的。进风管1的另一端与波纹软管1a配接,波纹软管1a另一端与热源装置的热风输送管配接。中心风管6的内端面封闭,密集小孔设置在封闭面以及封闭面与螺旋推叶板3之间的环壁上,密集小孔的作用是送热风用,使热风达到杀青功能区。螺旋推叶板3以及导叶板区域内的中心风管6的环壁上不应设置密集小孔,以防止热风回溢。杀青段的内壁上设有导叶筋7、中轴通道上设有挡风帽8。干燥段的滚筒4内壁上也设有导叶筋7和多组螺旋板9,其近出茶口端处的滚筒4壁上设有密集的透气小孔,并且在透气小孔区域的外围设有排湿风扇叶片11,达到及时驱散湿热风,提高干燥和保色效果。滚筒4的出茶口的端口处径向设置间隙动静联接的风叶分离罩10,风叶分离罩10上部与回风管21一端配接,回风管21的另一端与热源装置进风口配接(图中未画出)。作业时,传动机构20带动摩擦轮18转动,滚筒4在摩擦轮轨19、托轮轨13带动下旋转;热风由热源装置,如:柴煤式热风炉或电热式、燃气式、蒸气换热器式热风炉产生,经热风输送管、进风管1进入中心风管6,再由中心风管6右端的密集小孔喷至滚筒4内壁与中心风管6外壁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热风杀青机,包括机架(12)、外壳(5)、热源装置、滚筒(4)和进茶斗(2),机架(12)上设有摩擦轮(18)、托轮(14),滚筒(4)搁置在摩擦轮(18)、托轮(14)上,中空的滚筒(4)两端分别为进茶口和出茶口,进茶斗(2)下部与滚筒(4)进茶口间隙动静配接;热源装置的热风输送管与滚筒(4)进风管(1)一端配接,其特征是:滚筒(4)内腔分置成推叶段、杀青段和干燥段三个功能区,推叶段位于进茶口一侧,内壁上设有导叶板和螺旋推叶板(3),腔内置有轴向的中心风管(6),中心风管(6)外端与进风管(1)的一端间隙动静配接,中心风管(6)的内端面封闭,中心风管(6)的部分环壁及封闭面上设有密集小孔;杀青段的内壁上设有导叶筋(7),中轴通道上设有挡风帽(8);干燥段的滚筒(4)内壁上设有导叶筋及多组螺旋板,近出茶口端的滚筒(4)壁上设有密集的透气小孔;出茶口的端口处径向置有间隙动静联接的风叶分离罩(10),风叶分离罩(10)上部与一回风管(21)一端配接,回风管(21)的另一端与热源装置进风口配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热风杀青机,包括机架(12)、外壳(5)、热源装置、滚筒(4)和进茶斗(2),机架(12)上设有摩擦轮(18)、托轮(14),滚筒(4)搁置在摩擦轮(18)、托轮(14)上,中空的滚筒(4)两端分别为进茶口和出茶口,进茶斗(2)下部与滚筒(4)进茶口间隙动静配接;热源装置的热风输送管与滚筒(4)进风管(1)一端配接,其特征是:滚筒(4)内腔分置成推叶段、杀青段和干燥段三个功能区,推叶段位于进茶口一侧,内壁上设有导叶板和螺旋推叶板(3),腔内置有轴向的中心风管(6),中心风管(6)外端与进风管(1)的一端间隙动静配接,中心风管(6)的内端面封闭,中心风管(6)的部分环壁及封闭面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玉明赵祖光
申请(专利权)人:程玉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