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车速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15676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12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车速测试装置,其关键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脉冲信号产生器、信号处理装置和信号采集与运算器;脉冲信号发生器包括发动机磁电机转子和传感器总成;信号处理装置包括电源、第一电压处理电路、第二电压处理电路、以及脉冲整形电路、单片机、数模转换器和运算放大器;信号采集和运算器用于采集从信号处理装置输出的电压信号,然后根据转子齿圈数,滚动轮的滚动半径,自动计算出整车车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测试精度、响应速度和可靠性均比传统检测装置提高了15%,容易维护,且不易受测试环境的影响,可适用于全天候测试;其多齿圈结构还保证了测试方法最经济,处理数据最优化。(*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的车速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在摩托车道路试验中,整车车速的精确测试是一项关键检测项目,精确测试车速变化情况,并可实时传送至信号采集器,对评价整车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至关重要。现有的检测设备主要采用机械转动或光电感应两种方式,前者存在传动精度低、信号响应慢的问题;后者存在受测试环境影响大,如光线、路面条件等都可能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车速测试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车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车速测试装置包括:脉冲信号产生器:包括发动机磁电机转子和传感器总成;所述发动机磁电机转子外围具有两个以上转子齿圈;所述传感器总成内部具有线圈,该线圈两端具有正、负向脉冲电压的输出端;信号处理装置:包括电源、第一电压处理电路、第二电压处理电路、以及与脉冲信号产生器输出端依次串联的脉冲整形电路、单片机、数模转换器和运算放大器;其中,第一电压处理电路和第二电压处理电路分别用于向单片机和数模转换器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用于输出与发动机转速成线性比例的电压信号;信号采集和运算器:采集从信号处理装置输出的电压信号,然后输入脉冲信号产生器的转子齿圈数,滚动轮的滚动半径,自动计算出整车车速。所述第一电压处理电路和第二电压处理电路并联;其中,第一电压处理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电池E1、电容C1、电池E2和电容C2,其中,在电容C1和电池E2之间还串联有电阻R3、集成电路U1和电感L1,所述电池E1、电容C1、电池E2、电容C2和集成电路U1均有一端接地;第二电压处理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继电器J2、电阻R6、电阻R7和电阻R8,电阻R7和电阻R8所组成的串联电路还分别与集成电路U3、电池E3,电容C8和电容C9并联;其中,电容C8和电容C9之间还连接有电感L2。所述脉冲整形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触发器、电阻R12、电容C11和串接二极管Z3、Z2组成的并联电路、以及包含两个并联支路的并联电路;在第一并联支路中,电池E5和电阻R5并联,然后串联三极管Q2的基极,该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由电阻R16和R19组成的并联电路,发射极和电阻R19之间连接电容C12;在第二并联支路中,电池E6和电阻R20并联,然后串联三极管Q1的发射极,该三极管Q的集电极连接由电阻R17和R18组成的并联电路,基极和电阻R18之间连接电容C13。所述单片机的RC4端还串联有电阻R4;数模转换器的VOUT端串联电阻R9;运算放大器的VIN端连接由电阻R10和R11组成的并联电路,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电容C10。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测试精度、响应速度和可靠性均比传统检测装置提高了15%,容易维护,且不易受测试环境的影响,可适用于全天候测试。使用时还可根据不同摩托车行驶车速的最大与最小值差异,选择不同转子齿圈数目的脉冲信号产生器,从而保证测试方法最经济,处理数据最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脉冲信号产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电压处理电路的分电路图;图4为图1中第二电压处理电路的分电路图;图5为图1中脉冲整形电路的分电路图;图6为图1中单片机、数模转换器和运算放大器的电路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摩托车车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车速测试装置包括:脉冲信号产生器1:包括发动机磁电机转子1-1和传感器总成1-2;所述发动机磁电机转子1-1外围具有两个以上转子齿圈1-3;所述传感器总成1-2内部具有线圈1-4,该线圈1-4两端具有正、负向脉冲电压的输出端1-5;信号处理装置2:包括电源2-1、第一电压处理电路2-2、第二电压处理电路2-3、以及与脉冲信号产生器1输出端依次串联的脉冲整形电路2-4、单片机2-5、数模转换器2-6和运算放大器2-7;其中,第一电压处理电路2-2和第二电压处理电路2-3分别用于向单片机2-5和数模转换器2-6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运算放大器2-7输出端2-8用于输出与发动机转速成线性比例的电压信号;信号采集和运算器3:采集从信号处理装置输出的电压信号,然后输入脉冲信号产生器的齿圈数,滚动轮的滚动半径,自动计算出整车车速。所述第一电压处理电路2-2和第二电压处理电路2-3并联;其中,第一电压处理电路2-2包括相互并联的电池E1、电容C1、电池E2和电容C2,其中,在电容C1和电池E2之间还串联有电阻R3、集成电路U1和电感L1,所述电池E1、电容C1、电池E2、电容C2和集成电路U1均有一端接地;第二电压处理电路2-3包括依次串联的继电器J2、电阻R6、电阻R7和电阻R8,电阻R7和电阻R8所组成的串联电路还分别与集成电路U3、电池E3,电容C8和电容C9并联;其中,电容C8和电容C9之间还连接有电感L2。所述脉冲整形电路2-4包括依次串联的触发器、电阻R12、电容C11和串接二极管Z3、Z2组成的并联电路、以及包含两个并联支路的并联电路;在第一并联支路中,电池E5和电阻R5并联,然后串联三极管Q2的基极,该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由电阻R16和R19组成的并联电路,发射极和电阻R19之间连接电容C12;在第二并联支路中,电池E6和电阻R20并联,然后串联三极管Q1的发射极,该三极管Q的集电极连接由电阻R17和R18组成的并联电路,基极和电阻R18之间连接电容C13。所述单片机2-5的RC4端还串联有电阻R4;数模转换器2-6的VOUT端串联电阻R9;运算放大器2-7的VIN端连接由电阻R10和R11组成的并联电路,运算放大器2-7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电容C10。使用前,将脉冲信号产生器固定在摩托车前减震部位,并确保多个转子齿圈能随着车轮转动。工作时,脉冲信号产生器首先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产生脉冲信号,当发动机磁电机转子转动时,转子齿圈随发动机磁电机转子转动,当其前端进入到传感器线圈工作区域时,在线圈的两端将产生一个正向的脉冲电压;当其后端进入到传感器线圈工作区域时,在线圈的两端将产生一个负向的脉冲电压,正、负向脉冲信号通过VOUT+、VOUT-向外输出到信号处理装置。其中,发动机磁电机转子采用了多齿圈结构,可根据整车的行驶最大和最小车速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齿圈数目,以确保测试工作的精确完成。信号处理装置首先利用脉冲整形电路对采集到的脉冲信号进行整形,整形后输出信号经过单片机加以处理,然后通过数模转换器,最后到达运算放大器,通过该运算放大器输出与发动机转速成线性比例的电压信号;该信号到达信号采集与运算器后,该模块根据脉冲信号产生器的转子齿圈数,滚动轮的滚动半径,自动计算出整车车速的测试结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测试精度、响应速度和可靠性均比传统检测装置提高了15%,容易维护,且不易受测试环境的影响,可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车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车速测试装置包括:脉冲信号产生器:包括发动机磁电机转子和传感器总成;所述发动机磁电机转子外围具有两个以上转子齿圈;所述传感器总成内部具有线圈,该线圈两端具有正、负向脉冲电压的输出端;信号处理装置:包括电源、第一电压处理电路、第二电压处理电路、以及与脉冲信号产生器输出端依次串联的脉冲整形电路、单片机、数模转换器和运算放大器;其中,第一电压处理电路和第二电压处理电路分别用于向单片机和数模转换器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用于输出与发动机转速成线性比例的电压信号;信号采集和运算器:采集从信号处理装置输出的电压信号,然后输入脉冲信号产生器的转子齿圈数,滚动轮的滚动半径,自动计算出整车车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车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车速测试装置包括:
脉冲信号产生器:包括发动机磁电机转子和传感器总成;所述发动机磁电机转子外围具有两个以上转子齿圈;所述传感器总成内部具有线圈,该线圈两端具有正、负向脉冲电压的输出端;
信号处理装置:包括电源、第一电压处理电路、第二电压处理电路、以及与脉冲信号产生器输出端依次串联的脉冲整形电路、单片机、数模转换器和运算放大器;其中,第一电压处理电路和第二电压处理电路分别用于向单片机和数模转换器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用于输出与发动机转速成线性比例的电压信号;
信号采集和运算器:采集从信号处理装置输出的电压信号,然后输入脉冲信号产生器的转子齿圈数,滚动轮的滚动半径,自动计算出整车车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处理电路和第二电压处理电路并联;其中,第一电压处理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电池E1、电容C1、电池E2和电容C2,其中,在电容C1和电池E2之间还串联有电阻R3、集成电路U1和电感L1,所述电池E1、电容C1、电池E2、电容C2和集成电路U1均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丙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