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大文专利>正文

风向编码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56768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12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向编码盘,该风向码盘能将当前风向转换成光信号再经WDM波分复用器处理后生成对应的位置方位编码输出,供后续光电转换设备处理。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向码盘是全光路处理,且输出的是光信号而非电信号,因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向码盘不会被雷击干扰,具有较强的抗雷击性能,从而增强了安装有该风向码盘的风速风向传感器的抗雷击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速风向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风向编码盘。
技术介绍
在气象观测上,对于风速风向的测量,目前仍广泛应用传统的风杯与风向标。对于风速的测量,其基本原理是风杯或桨叶的旋转速度与风速成一定的比例,通过将风杯和桨叶的旋转速度通过开关(光或电的形式)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测电信号变化频率实现对风速的测量。而对于风向的测量,则采用风向标,其通常由水平指向杆、尾翼和旋转轴组成,在风的作用下,尾翼产生旋转力矩使风向标转动,使指向杆指示风向,再通过多组光或电开关的编码形式,实现风向测量。目前也有各种新型的风速风向传感器出现,例如电热式风速仪、超声式风速仪和压差式风速仪等。然而,无论是传统的风杯与风向标还是上述的各种新型的风速风向传感器,其均具有金属导线。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气象数据的检测要实现完全自动化,需要电子传感的风速风向传感器,自动进行气象观测和资料收集、传输,实现自动气象站,做到无人值守,如何提高电子化系统的抗雷击性能也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向编码盘,以提高风速风向传感器的抗雷击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向编码盘,包括可自由旋转的圆筒体,所述圆筒体的顶部中心固定安装有第一竖直连杆,所述第一竖直连杆上固定安装有风向标,所述圆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水平圆盘体,所述第一水平圆盘体的边缘上开设有若干个沿其中心点环形均匀分布的出光孔,所述第一水平圆盘体中心开有入光孔,每个所述出光孔位于一个相对于所述第一水平圆盘体中心的地理方位上,所述圆筒体设有多通道WDM器件,每个所述出光孔内安装有所述多通道WDM器件的一个出射光纤端,每个所述出射光纤端的出射光对应于一个不同的波长,所述风向标固定指向其中一个所述出射光纤端所在的地理方位,所述入光孔内安装有所述多通道WDM器件的入射光纤端;所述第一水平圆盘体中心点的下方在与所述入射光纤端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光纤准直器,所述第一水平圆盘体的下方在与所述出射光纤端的环形运动轨迹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光纤准直器;其中,所述第一光纤准直器,用于接收一路传输光并将转换成准直光后竖直射向所述入射光纤端;所述多通道WDM器件,用于将所述入射光纤端接收到的准直光分路成多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然后将每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对应发送至一个所述出射光纤端输出;所述第二光纤准直器,用于接收所述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穿过运动中的所述出射光纤端而形成的透射光并将其耦合成传输光输出。本技术的风向码盘能将当前风向转换成光信号再经WDM波分复用器处理后生成对应的位置方位编码输出,供后续光电转换设备处理。由于是全光路处理,且输出的是光信号而非电信号,因而本技术的风向码盘不会被雷击干扰,具有较强的抗雷击性能,从而增强了安装有该风向码盘的风速风向传感器的抗雷击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风向编码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风向编码盘的结构俯视图(去除风向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风向编码盘包括可自由旋转的圆筒体101,圆筒体101的顶部中心固定安装有第一竖直连杆102,第一竖直连杆102上固定安装有风向标103,圆筒体1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水平圆盘体104,第一水平圆盘体104的边缘上开设有十六个沿其中心点环形均匀分布的出光孔105(当精度要求不高时,为降低成本也可开设位八个沿其中心点环形均匀分布的出光孔),第一水平圆盘体104中心开有入光孔106,每个出光孔105位于一个相对于第一水平圆盘体104中心的地理方位上,圆筒体101设有十六通道WDM器件,每个出光孔105内安装有十六通道WDM器件的一个出射光纤端107,每个出射光纤端107的出射光对应于一个不同的波长,风向标103固定指向其中一个出射光纤端107所在的地理方位,入光孔106内安装有十六通道WDM器件的入射光纤端108;第一水平圆盘体104中心点的下方在与入射光纤端108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光纤准直器109,第一水平圆盘体104的下方在与出射光纤端107的环形运动轨迹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光纤准直器110。其中,第一光纤准直器109用于接收一路传输光并将转换成准直光后竖直射向入射光纤端108。十六通道WDM器件用于将入射光纤端108接收到的准直光分路成十六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然后将每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对应发送至一个出射光纤端107输出。第二光纤准直器110用于接收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穿过运动中的出射光纤端107而形成的透射光并将其耦合成传输光输出,供后续设备将该传输光转换成对应的位置方位编码。此外,为了能更有效的检测,第二光纤准直器110设为两个,同时接收光,且两个第二光纤准直器110之间的距离等于光纤准直器的半个直径,而相邻两个出射光纤端107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光纤准直器的直径。而通过检测相邻两侧输出的光信号还可以预判风向变化和摆动。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无论采用CWDM或DWDM器件,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向编码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自由旋转的圆筒体(101),所述圆筒体(101)的顶部中心固定安装有第一竖直连杆(102),所述第一竖直连杆(102)上固定安装有风向标(103),所述圆筒体(1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水平圆盘体(104),所述第一水平圆盘体(104)的边缘上开设有若干个沿其中心点环形均匀分布的出光孔(105),所述第一水平圆盘体(104)中心开有入光孔(106),每个所述出光孔(105)位于一个相对于所述第一水平圆盘体(104)中心的地理方位上,所述圆筒体(101)设有多通道WDM器件,每个所述出光孔(105)内安装有所述多通道WDM器件的一个出射光纤端(107),每个所述出射光纤端(107)的出射光对应于一个不同的波长,所述风向标(103)固定指向其中一个所述出射光纤端(107)所在的地理方位,所述入光孔(106)内安装有所述多通道WDM器件的入射光纤端(108);所述第一水平圆盘体(104)中心点的下方在与所述入射光纤端(108)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光纤准直器(109),所述第一水平圆盘体(104)的下方在与所述出射光纤端(107)的环形运动轨迹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光纤准直器(110);其中,所述第一光纤准直器(109),用于接收一路传输光并将转换成准直光后竖直射向所述入射光纤端(108);所述多通道WDM器件,用于将所述入射光纤端(108)接收到的准直光分路成多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然后将每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对应发送至一个所述出射光纤端(107)输出;所述第二光纤准直器(110),用于接收所述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穿过运动中的所述出射光纤端(107)而形成的透射光并将其耦合成传输光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向编码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自由旋转的圆筒体(101),所述圆筒体(101)
的顶部中心固定安装有第一竖直连杆(102),所述第一竖直连杆(102)上固定安装有风向标
(103),所述圆筒体(1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水平圆盘体(104),所述第一水平圆盘体
(104)的边缘上开设有若干个沿其中心点环形均匀分布的出光孔(105),所述第一水平圆盘
体(104)中心开有入光孔(106),每个所述出光孔(105)位于一个相对于所述第一水平圆
盘体(104)中心的地理方位上,所述圆筒体(101)设有多通道WDM器件,每个所述出光孔
(105)内安装有所述多通道WDM器件的一个出射光纤端(107),每个所述出射光纤端(107)
的出射光对应于一个不同的波长,所述风向标(103)固定指向其中一个所述出射光纤端(107)
所在的地理方位,所述入光孔(106)内安装有所述多通道WDM器件的入射光纤端(108);所
述第一水平圆盘体(104)中心点的下方在与所述入射光纤端(108)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设置
有第一光纤准直器(109),所述第一水平圆盘体(104)的下方在与所述出射光纤端(107)
的环形运动轨迹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文
申请(专利权)人:王大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