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升降调控结构的电动发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552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升降调控结构的电动发剪,它包含有:一组合壳体,其包含有一调转盘承部,一枢转部,至少一定位滑槽,一马达承部,一马达固部;一调转盘,其具有一盘体,盘体上形成有一枢转部枢设于组合壳体的枢转部,一拨转调转盘的手转控缘,至少一连动主控部,其以枢转部为中心设置;一马达,装设于组合壳体预定位置;一升降件,具有一本体,至少一连动被控部,连动被控部在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控抵下连动升降件滑移,一顶动部,其抵持剪刃组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方便地调整控制剪刃组升降定位的效果,并可使内部的传动连动结构更为简化,连动动作更为确实。(*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电动发剪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改良升降调控结构的电动发剪
技术介绍
一般电动发剪的剪刃组,可通过一控制件控制升降,以调整到一适合的剪切深度。但是,一般的控制方式,为使用一转环套设于机身中段,再搭配内部的传动动作结构,以达到二个或多个升降连动的效果。然而,其在使用操作上仍有一些不便之处,相对的内部构件设计也有所限制,而且其定位的效果并不明确,有需要再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升降调控结构的电动发剪,其运用独特的操作控制方式,达到方便调整控制剪刃组升降定位的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升降调控结构的电动发剪,其可使内部的传动连动结构更为简化,且能使其连动动作更为确实。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改良升降调控结构的电动发剪,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组合壳体,其包含有一调转盘承部,一枢转部,至少一定位滑槽,一马达承部,一马达固部;一调转盘,其具有一盘体,所述盘体上形成有一枢转部枢设于所述组合壳体的枢转部,一拨转所述调转盘的手转控缘,至少一连动主控部,其以所述枢转部为中心设置;一马达,装设于所述组合壳体预定位置;一升降件,具有一本体,至少一连动被控部,所述连动被控部在所述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控抵下连动所述升降件滑移,一顶动部,其抵持剪刃组升降。上述本技术,所述组合壳体的定位滑槽、所述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以及所述升降件的连动被控部的数量各为二个。以上所述本技术,所述调转盘的二连动主控部以所述枢转部为中心呈等径弧形凹槽设置。以上所述本技术,所述调转盘的枢转部以轴枢式枢设于所述组合壳体的枢转部的中心。以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组合壳体还具有二呈滑槽状的升降滑配部,所述升降件还具有二升降滑配部可滑移地装设于所述组合壳体的升降滑配部。以上所述本技术,所述升降件本体呈圆筒状,并形成有一筒空部活动套合于所述马达的外周部。以上所述本技术,所述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设有若干连续的定位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各连动主控部。以上所述本技术,所述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为一齿轮,所述升降件的连动被控部为一齿条,所述升降件被所述调转盘的齿轮啮合转动带动升降。以上所述本技术,所述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为一连杆,所述升降件的连动被控部为一枢部,所述升降件被所述调转盘的连杆带动升降。以上所述本技术,所述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为一定位杆,所述升降件的连动被控部为一定位长槽,所述升降件被所述调转盘的定位杆带动升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运用调转盘与升降件独特的操作控制方式,达到方便调整控制剪刃组升降定位的效果,且本技术通过调转盘与升降件的配合,可使内部的传动连动结构更为简化,并能使其连动动作更为确实。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1中沿4-4割线方向的剖面视图,显示调转盘与升降件的配合状态;图5是概同于图4的另一动作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9是图8中沿9-9割线方向的剖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及所达到的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如图1~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改良升降调控结构的电动发剪,供电动发剪的一剪刃组C的一活动刀组C2升降之用。电动发剪包含有一组合壳体10,其包含有一第一壳体11、一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上方形成有一调转盘承部14、一枢转部15以及二定位滑槽16。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组合形成一马达承部17,二马达固部18为螺孔,以及二呈滑槽状的升降滑配部19。一电池组20,装设于组合壳体10的预定位置。一调转盘40,具有一盘体41,其上形成有一枢转部42,使盘体41可用一螺栓99枢设于组合壳体10的枢转部15,一手转控缘43,其可供手指拨转,以使调转盘40转动,二连动主控部45以枢转部42为中心呈等径弧形凹槽设置,若干连续的定位部46分别形成于各连动主控部45的内缘及外缘,以及一指示标志47标示于盘体41上表面。一马达50,具有一呈圆筒状的外周部51,可承坐于组合壳体10的马达承部17,二固定部53,以便用螺栓将马达50锁固于组合壳体10的马达固部18。一升降件60,其具有一本体61,本体61呈圆筒状并形成有一筒空部62恰可活动套合于马达50的外周部51,二连动被控部63可被调转盘40的连动主控部45控抵连动使升降件60滑移,一滑动留槽64,其可供容设调转盘40的枢转部42及螺栓99滑移,二升降滑配部65可滑移地装设于组合壳体10的升降滑配部19,各升降滑配部65前端形成一顶动部66供抵持剪刃组C的升降。本实施例的动作方式,现说明如下再如图4所示,可拨转调转盘40的手转控缘43使调转盘40转动,调转盘40的连动主控部45即相对其枢转部42使升降件60的连动被控部63轴向移动,进而使连动升降件60轴向位移而使其升降滑配部65以及顶动部66连动控制剪刃组C,使其活动刀组C2上升,即如图5所示的状态,因此达到调整剪刃组C的作用。反之,若以相反方向操作,即可控制剪刃组C使其活动刀组C2下降。本技术的升降控制结构,另可实施如下如图6所示,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45E为一齿轮,升降件的连动被控部63E为一齿条,其可受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45E啮合转动带动升降。或者,如图7所示,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45F为一连杆,而升降件的连动被控部63F为一枢部,其可被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45F的连杆带动升降。再如图8、图9所示,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45G为一定位杆,而升降件的连动被控部63G为一设有若干相通定位孔631G的定位长槽,其可被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45G以定位于不同定位孔631G的动作带动升降。另外,调转盘并不限定以一中心柱枢设于组合壳体,其枢转部42G以一外周环套设转动于组合壳体的枢转部15G。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功效1、本技术所提供的改良升降调控结构的电动发剪,其可运用调转盘与升降件独特的操作控制方式,达到方便调整控制剪刃组升降定位的效果。2、本技术所提供的改良升降调控结构的电动发剪,其调转盘与升降件的配合,可使内部的传动连动结构更为简化,且能使其连动动作更为确实。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升降调控结构的电动发剪,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组合壳体,其包含有一调转盘承部,一枢转部,至少一定位滑槽,一马达承部,一马达固部;一调转盘,其具有一盘体,所述盘体上形成有一枢转部枢设于所述组合壳体的枢转部,一拨转所述调转盘的手转控缘,至少一连动主控部,其以所述枢转部为中心设置;一马达,装设于所述组合壳体预定位置;一升降件,具有一本体,至少一连动被控部,所述连动被控部在所述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控抵下连动所述升降件滑移,一顶动部,其抵持剪刃组升降。2.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升降调控结构的电动发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壳体的定位滑槽、所述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以及所述升降件的连动被控部的数量各为二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改良升降调控结构的电动发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转盘的二连动主控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升降调控结构的电动发剪,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组合壳体,其包含有一调转盘承部,一枢转部,至少一定位滑槽,一马达承部,一马达固部;    一调转盘,其具有一盘体,所述盘体上形成有一枢转部枢设于所述组合壳体的枢转部,一拨转所述调转盘的手转控缘,至少一连动主控部,其以所述枢转部为中心设置;    一马达,装设于所述组合壳体预定位置;    一升降件,具有一本体,至少一连动被控部,所述连动被控部在所述调转盘的连动主控部控抵下连动所述升降件滑移,一顶动部,其抵持剪刃组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宜鏜
申请(专利权)人:正璿精密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