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位插值器
本公开涉及在多个差分输入信号的相位之间插值以产生具有期望相位的差分输出信号的相位插值器。
技术介绍
图12是示出已知相位插值器的构造的电路图。图12中示出的相位插值器32接收输入信号I、Q、Ib、以及Qb,其是相互90°异相的四-相信号。即,相位插值器32用输入信号I、Ib、Q和Qb将参考时钟信号的整个循环划分为第一至第四象限,如图13中示出,并且在这些输入信号的相位之间插值。相位插值器32包括四个差分对12-1至12-4、十六个电流源14-1至14-16、由多个开关组成的一组开关16、以及两个负载电阻器18A和18B。差分对12-1至12-4中的每个包括两个NMOS(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20A和20B。差分对12-1至12-4的NMOS20A被共同连接以形成负输出节点N,其通过负载电阻器18A连接至电源。差分对12-1至12-4的NMOS20B被共同连接以形成正出节点P,其通过负载电阻器18B连接至电源。相位插值器32从正和负输出节点输出具有期望相位的差分输出信号OUTP和OUTN。如图14中示出,差分输入信号I、Ib、Q和Qb是具有正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位插值器,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差分对,每个包括具有相互耦合以形成源极耦合节点的源极的第一和第二晶体管,所述差分对中的每个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源极耦合节点和参考电压之间的稳定电容器;多个电流源;以及一组开关,所述一组开关具有多个连接模式,以切换在所述差分对的所述源极耦合节点和所述多个电流源之间的连接,使得(i)第一工作电流被提供给所述第一和第二差分对中的第一所选差分对的所述源极耦合节点和(ii)第二工作电流被提供给所述第三和第四差分对中的第二所选差分对的所述源极耦合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对中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分别接收具有第一相位的第一输入信号和具 ...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2.15 JP 2012-0303661.一种相位插值器,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差分对,每个包括具有相互耦合以形成源极耦合节点的源极的第一和第二晶体管,所述差分对中的每个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源极耦合节点和参考电压之间的稳定电容器;多个电流源;以及一组开关,所述一组开关具有多个连接模式,以切换在所述差分对中的每个的所述源极耦合节点和所述多个电流源之间的连接,使得(i)第一工作电流被提供给所述第一和第二差分对中的第一所选差分对的所述源极耦合节点和(ii)第二工作电流被提供给所述第三和第四差分对中的第二所选差分对的所述源极耦合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对中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分别接收具有第一相位的第一输入信号和具有与所述第一相位相反的第二相位的第二输入信号;所述第二差分对中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一输入信号;所述第三差分对中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分别接收具有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相位之间的第三相位的第三输入信号和具有与所述第三相位相反的第四相位的第四输入信号;所述第四差分对中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第四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三输入信号;以及所述差分对中的每个中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被共同连接至第一负载电阻器,以形成第一输出节点,并且所述差分对中的每个中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被共同连接至第二负载电阻器,以形成第二输出节点,使得从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节点输出差分输出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插值器,其中:连接至所述差分对中的每个的所述源极耦合节点的寄生电容根据所述一组开关的所述连接模式改变至最大值;以及所述差分对中的每个的所述稳定电容器具有等于或大于连接至同一差分对的所述源极耦合节点的所述寄生电容的所述最大值的电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插值器,其中:连接至所述差分对中的每个的所述源极耦合节点的寄生电容根据所述一组开关的所述连接模式改变至最大值;以及所述差分对中的每个的所述稳定电容器具有等于或大于连接至同一差分对的所述源极耦合节点的所述寄生电容的所述最大值的两倍的电容。4.根据权利要求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