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机器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2618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仿生机器鱼,由外壳和控制部分及驱动部分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仿生机器鱼由鱼形外壳(1)及框架(2)、沉浮机构(3)、摇摆机构(4)、摆动机构(5)、信息感知机构(6)、控制器(7)及电源构成;鱼身(11)与鱼尾(12)之间为活动连接;框架(2)密封在鱼形外壳(1)内,沉浮机构(3)、摇摆机构(5)、信息感知机构(6)、控制器(7)及电源均安装在框架(2)内;沉浮机构(3)置于鱼头内,由鱼头沉浮电机(31)连接驱动丝杠(32),压块(33)的上部套在驱动丝杠(32)上,压块(33)的下部压在水袋(34)旁,水袋(34)内腔与外界通过导管(35)连通;摇摆机构(4)由摇摆电机(41)连接驱动四连杆的曲柄摇杆机构(42),曲柄摇杆机构(42)连接驱动伸出杆(43),伸出杆(43)的外端连接鱼鳍(44),该部分为左右各一个对称设置;摆动机构(5)由摆动电机(51)连接驱动导出杆(52)组成,导出杆(52)的外端连接驱动固定在鱼尾(12)上的摆动连接件(53);信息感知机构(6)中的距离传感器(61)设在鱼头的最前部,视觉传感器(62)设在鱼头前部的鱼眼位置,姿态传感器(63)、压力传感器(64)设在鱼身(11)内;控制器(7)及电源设在鱼身(11)内。(*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仿生机器人,尤其是一种可以在水中游弋的鱼形机器人。二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各类所谓“机器鱼”(例如CN2476316Y中所述的新型遥控多关节仿生机器鱼),虽然在外观造型上同实际鱼类比较接近,但它们在水中运动时,其运动特征由于机构、运动协调性等因素的影响同实际鱼类存在很大差距,也不能自主的实现游动中的障碍规避、实时沉浮等机能。三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水中完全模仿鱼类游动的仿生机器鱼。2、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仿生机器鱼,由外壳和控制部分及驱动部分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仿生机器鱼由鱼形外壳及框架、沉浮机构、摇摆机构、摆动机构、信息感知机构、控制器及电源构成;鱼身与鱼尾之间为活动连接;框架密封在鱼形外壳内,沉浮机构、摇摆机构、信息感知机构、控制器及电源均安装在框架内;沉浮机构置于鱼头内,由鱼头沉浮电机连接驱动丝杠,压块的上部套在驱动丝杠上,压块的下部压在水袋(34)旁,水袋内腔与外界通过导管连通;摇摆机构由摇摆电机连接驱动四连杆的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连接驱动伸出杆,伸出杆的外端连接鱼鳍,该部分为左右各一个对称设置;摆动机构由摆动电机连接驱动导出杆组成,导出杆的外端连接驱动固定在鱼尾上的摆动连接件;信息感知机构中的距离传感器设在鱼头的最前部,视觉传感器设在鱼头前部的鱼眼位置,姿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在鱼身内;控制器及电源设在鱼身内。所述鱼尾部分可以是一节、两节或更多节,关节之间通过双摇杆传动机构与鱼身的后部连接。所述沉浮机构中的鱼头沉浮电机通过反馈电位计再与控制器中的电机驱动电路相连;摆动机构中的摆动电机通过反馈电位计再与控制器中的电机驱动电路相连。所述视觉传感器安装在鱼头两侧,为双目微型CCD摄像头。所述安装在鱼头最前部位的距离传感器为超声传感器。所述姿态传感器为高精度陀螺仪,安装在鱼身部位的检测仓内。所述压力传感器为流体压力传感器,同样安装在鱼身部位的检测仓内。鱼体密封结构可由头身密封腔和尾密封腔组成。尾密封腔可以是一节、两节或更多节。所述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信号采集器、信号转换器和电机驱动电路,相应的传感器分别与信号采集器相连,信号采集器与微处理器相连,微处理器再通过信号转换器与电机驱动电路相连,电机驱动电路与相应的电机相连;电源为自带电池,分别与相应的传感器、电机和控制器相连。本技术的鱼体通过鱼尾以及尾鳍的摆动作为动力进行游动,这一运动是由摆动电机转动带动双摇杆传动机构运动从而最终实现鱼尾与尾鳍的摆动,使得鱼体自如游动。鱼体的平衡主要通过摇摆电机转动带动四连杆的曲柄摇杆机构运动从而最终实现鱼鳍的来回转动(即摇摆),鱼鳍利用其自身的摇摆和前进时水流对鳍的作用力,控制鱼身的摇摆。鱼体的沉浮则通过沉浮电机驱动丝杠带动压块改变水袋的体积、从而改变鱼头的重量而实现。在鱼体上安置的视觉、距离、姿态、压力等一系列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环境情况、获取环境信息;通过安装于鱼体的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控制器以及相应的控制软件使上述各个部分协调工作,模拟鱼在水下三维游动,自主的实现游动中的障碍规避、实时沉浮等机能。3、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仿生机器鱼可以在水中完全模仿鱼类游动,能够全自主的模仿所设定的特定鱼类的巡游、机动运动以及规避障碍、实时自动沉浮等机能,从而实现了仿生机器鱼的智能化游动,并且在运动特征上具备该鱼种所特有的减阻特性和尾迹特性、推进效率。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仿生机器鱼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仿生机器鱼的总体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仿生机器鱼的沉浮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仿生机器鱼的鱼身11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本技术仿生机器鱼的摇摆机构4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仿生机器鱼的控制器7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仿生机器鱼的电机驱动电路示意图(图中只给出了其中一个电机的驱动电路,其余的都相同)。图8为本技术仿生机器鱼的控制软件流程图。以上图中有鱼形外壳1、鱼身11、检测仓10、鱼尾12;框架2;沉浮机构3、鱼头沉浮电机31、驱动丝杠32、压块33、水袋34、导管35、电位计36;摇摆机构4、摇摆电机41、曲柄摇杆机构42、伸出杆43、鱼鳍44;摆动机构5、摆动电机51、导出杆52、摆动连接件53、电位计54;信息感知机构6、距离传感器61、视觉传感器62、姿态传感器63、压力传感器64;控制器7;电源8。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从图中可以看出,本技术的仿生机器鱼总体结构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鱼头主要安置了沉浮机构3中的压块33、驱动丝杠32、水袋34和一些头部传感器,具体为距离传感器61、视觉传感器62;鱼身装有控制器7及电源,鱼鳍摇摆电机41和四连杆的曲柄摇杆机构42,鱼头沉浮电机31,鱼尾摆动电机51和导出杆52双摇杆传动机构,以及一些鱼身传感器,具体为压力传感器64、姿态传感器63,都安装在这个部分,传感器安装在检测仓中。主体部分以长方体外型为主,用轻质材料的外壳1套在主体部分外,使用防水胶与长方形外形的主体部分相连接,实现鱼的流线外形,也可自行设计所需的外形。尾鳍则可直接用轻质材料做成合适的形状。在图3中,安置在鱼头部位的沉浮机构3由鱼头沉浮电机31、丝杠32、压块33、水袋34、电位计36组成。水袋34由可改变体积的构件,例如皮囊构成,工作时电机(本实施例的电机均采用佳能EN22-H12G58型12伏直流伺服电机,下同)获得转动指令,由丝杠32带动压块33挤压或放松皮囊,皮囊内腔通过内径大于1.5mm的硬质导管35与外界连通(本实施例采用内径2mm的不锈钢导管),水可以自由进出,这样就使整个仿生机器鱼的重量(尤其是头部的重量)发生了改变。同时,丝杠32转动的圈数通过电机输出轴与计数器机构相连,计数器机构为齿轮或齿形带传动(本实施例为齿形带传动)的电位计36,通过其信号线再与控制器7中的电机驱动电路相连。由电位计36将丝杠32的转动圈数反馈给电机驱动电路,记录压块33的实时位置,实现精确控制。为较好的实现沉浮功能,沉浮机构的水袋最大体积应为整个鱼体排水体积的十分之一到八分之一之间,本实施例为十分之一。沉浮机构安置在头部的主要原因是可使鱼身的重心前后移动。对于鱼身来说,浮力的合力作用点是固定的,经过配重,可使鱼体保持在平衡位置,当水箱变大,则头部变重,不仅整个鱼身会变重,鱼身重心也会前移,鱼尾摆动可加速鱼的下沉。相反,鱼则上浮。鱼身是鱼的主体,大多数结构都被安置在鱼身部分,如图4所示,除了沉浮电机31、鱼尾摆动电机51及对应的反馈器件(例如同上所述的计数器机构)外,还包括了鱼鳍驱动结构、电源8、控制器7和鱼体状态检测仓10等,下面分别介绍各个主要部分的结构和功用。1.鱼鳍结构、密封及其作用如图5所示,鱼鳍16的具体形状可根据使用者需要制作。两个鱼鳍44分别由左、右摇摆电机41控制,通过四连杆组成的曲柄摇杆机构42中的曲柄来回摇摆,带动与曲柄固定连接的鱼鳍伸出杆43来回转动,摇摆电机41的转动就变成了鱼鳍44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本实施例为37度)来回转动。因为鱼鳍44不提供鱼体前进的动力,所以负载较小,对伸出杆采用O型圈、密封圈压片所构成的结构进行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长安张屹朱嘉祥俞经虎陈宏王明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