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拾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1174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动拾取装置,该手动拾取装置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位于一端的一把手、位于相对端的一固定上部钳以及在两端之间延伸的纵向延伸柄。一活动钳构件枢转支承在壳体内,并且通过壳体的开口向外延伸以实现与固定上部钳的协作。一个弹簧偏压的致动扳手通过一连接元件连接到可活动的下部钳上,这样,扳手朝把手的手动致动使活动钳抵靠固定的上部钳闭合,从而使操作者能够在装置的上部和下部钳之间抓住一个物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地涉及拾取装置,尤其涉及具有与便于生产和组装的设计相适应的轻重量手动拾取装置
技术介绍
许多人有限制他们行动范围的生理局限,这使得执行日常功能所必须的弯曲、扭转、拉伸以及其它运动变得很困难。具体地说,这些运动范围的限制会使人很难或不能抓住和/或操纵伸手可及范围之外的物体。因此,许多人很大程度上须借助于能够延伸他们的范围并适于抓握或操作物体或物件的能手动操作的装置。在本
中已知有各种拾取装置和相关的工具。然而,它们还是有一个或多个缺点和/或局限性。现有拾取装置的一个共有的缺点在于它们相对较重,由于结合了多个组件而结构复杂,并且由此增加了生产的复杂性和成本,增加了故障的可能性,并且在运送到销售或最终用户之前需要工厂预装。许多现有拾取装置的另一个缺点在于,它们常常结合枢转设置在装置本体内的扳手机构。这样,随着将扳手挤压向把手,装置趋向于枢转。特别当手的力量和灵活性受到限制的人使用时,这种附加的旋转运动使得这种装置多少有点不稳定。此外,许多已知装置设计用于需要特殊钳子形状的特定的功能或结构而不能使其适应更多日常所需的各种应用。例如,美国专利No.4,160,563揭示了一种用于抓握活体动物的拾取装置,美国专利No.5,590,923揭示了一种用于抓握热的熔模的拾取装置,美国专利No.5,577,785揭示了一种拾取能够被吸杯抓住物体的拾取工具,美国专利No.5,857,723揭示了一种用于抓握火花塞线或防护罩的工具,以及美国专利No.5,570,919揭示了一种适于从地板上拾起肥皂条的一种远距离抓钩。因此,希望能够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点和局限性的装置,并且特别希望能够提供一种供运动范围、力量以及手的灵活性受到限制的人用的轻重量的拾取装置。希望能够提供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具有一种简单、重量轻的结构,该结构使得生产成本低,并且可由销售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在现场装配,如果需要,也可由基本不具备特殊工具或特定技术的最终用户在现场装配。附图说明图1为完整装配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去除壳体的一部分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去除了壳体一部分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处于非致动的、打开钳夹的位置中的装置;图4为去除了壳体一部分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处于致动的、关闭钳夹的位置中的装置;图5为沿图1中的剖切面5-5截取的截面图;图6为沿图1中的剖切面6-6截取的截面图;图7为沿图1中的剖切面7-7截取的截面图;以及图8为剖图2中的剖切面8-8截取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纵观附图,本专利技术总地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辅助抓握和/或操作各种物体或物件的运动范围受到限制的个人的手动操作的拾取装置。本组件重量轻,包含的部件数目有限目设计简单,因此,便于以最少要求特殊工具和/或技术来进行各种装置组件的生产以及随后的装置的装配。首先,参照图1,其中示出了处于完整装配状态中的本专利技术的手动拾取装置(总地由标号10表示)的一较佳实施例。装置总地包括一个适于通过操作者接纳装置的后端或操作端12以及一个前端或物体抓握操作端14。一壳体总地包括一个细长柄16,该细长柄16使一把手部分18和一个固定钳部分20分开。较佳地,壳体由第一和第二纵向延伸的壳体部分30和60构成,它们通过连接装置相互固定。以下将要详尽论述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连接装置为搭扣连接系统39、62的形式。一个可滑动的致动扳手70通过一连接元件90(参见图2-4)连接到一个枢转活动下部钳80上。在操作中,使用者的手将扳手70压向操作端12,以实现下部钳80朝着固定的上部钳20的枢转运动。一个一体形成的钩状结构22提供了额外的物体抓握和操作功能。本专利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装置的重量轻,这主要是通过其设计的简化而实现的。在这个方面中,本装置包含了其装配和操作所需的最少数量的组件。此外,替代使用众多的机械紧固件来使各壳体部分相互固定以及将活动组件固定在位的是,本专利技术包含了一种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可以以一体模制的结构支承件和连接特征件形成。现在,主要参照图2-4,以下,将主要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特征。第一壳体部分30的柄区域总地通过侧壁32、上部周边壁部分34和下部周边壁部分36结合在一起。第一壳体部分30的把手区域总地由一前把手周边壁部分52形成,该壁部分52与一后部把手周边壁部分29隔开。下部把手周边壁部分28向前延伸过前壁部分52,并且终止在形成一脚部的前边缘35处。这样,在前边缘35和壁部分52之间形成了一个扳手操作空间27。如以下将要详细描述的,周边壁部分34和36之间的间隙适于容纳连接元件,并且便于将致动扳手70的纵向运动转换成下部钳80的枢转运动。最佳地如图1和图5-8所示,第二壳体部分60的柄区域由一侧壁62、一上部周边壁部分64和一下部周边壁部分66形成。与第一壳体部分类似的,第二壳体部分的把手区域由与一后周边壁部分隔开的一前把手周边壁部分53形成。当装配时,第二壳体部分与相应的第一壳体部分对齐。最佳地如图6和图7所示,可以沿上部和下部周边壁部分34、36的内表面一体地形成多个具有至少局部通过其延伸的通道48的分隔结构47,并且这些分隔结构47沿横向于纵向延伸的柄16的方向朝侧壁32延伸。第二壳体部分60可以设有多个相应的分隔凸部,这些凸部的大小和形状被设定成在装置装配过程中用于贴合地接纳在通道48中。特别地,在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30、60的相互连接过程中,配合的凸部68和通道48便于使它们适当地对齐。另外,这沿结构有助于使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沿使壳体二等分的纵平面的相对运动最小。最佳地如图2以及图6-8所示,从各个上部周边、下部周边和把手周边壁部分34、36和52的边缘31、37和51横向突出的设置在隔开的间隙处的若干凸片38终止在加厚的端凸部39处,它们的大小和形状被设定成用于与形成在第二壳体部分60中的相应的孔67搭扣配合。尽管,以上论述了提供第一壳体部分30和第二壳体部分60之间连接的一种特定的连接配置,但本领域的任何普通技术人员应显而易见的是,在壳体部分之间的任何其它的连接手段也都落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将具有局部通过其延伸的通道的结构以及凸片形成为第二壳体部分的一部分,而将配合凸部以及相应的孔形成为第一壳体部分的一部分。此外,配合凸部以及通道可以用其它执行类似功能的元件来替换。最佳地如图2-4所示,可活动的下部钳构件80设置在前端14处,并且它适于与固定钳20协同作用。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下部钳80枢转支承在从第一壳体侧壁32的内表面横向延伸出的一体形成的基本圆柱形的凸节59上。较佳地,下部钳构件80包括一个安装孔,该安装孔具有由加厚的基本圆筒形的壁结构82的内径确定的一半径,在任何情况下,该半径比凸节59的直径稍大,从而使钳构件80可围绕凸节59自由平稳地枢转。下部钳构件80具有一个与枢转点59隔开的末端部86,它终止在锯齿状的钳子部84处,并且在使用中,它与形成在固定钳部分52中的相应的锯齿状的钳子部54协作。在装配的情况中,末端部86位于壳体内部,而其中间区域和钳子部84通过形成在下部周边壁部分36中的开口87向外延伸(参见图3和图4)。一个扳手机构设置用于间接致动下部钳构件80的枢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拾取装置,该拾取装置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具有由纵向延伸的柄隔开的把手和固定钳部分;一活动钳,所述活动钳枢转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一致动扳手,该致动扳手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的一下部和一上部,从而便于所述扳手沿所述纵向 延伸的柄运动,所述纵向延伸的柄至少由相互隔开的顶壁部和底壁部形成,若干引导装置从所述顶壁部和所述底壁部相互相对地向内突出,它们适于引导致动扳手的所述上部在所述壁部分之间的移动;以及一偏压装置,该偏压装置用于偏压所述致动扳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汤姆D兰兹伯格F戈麦斯
申请(专利权)人:贝尔工艺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