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目标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10223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30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目标定位装置,该装置的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分别位于三个相互正交的平面上,分别与旋转驱动装置连接;三个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分别位于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上;信号接收发射器位于水下定位目标上;第一微处理器分别与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GPS接收器和信号接收发射器信号连接;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和信号接收发射器与第一微处理器信号连接;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只通过测量声波信号频率的多普勒频差来定位,避免了传统水声定位系统所采用的基于时延差或相位差来对水下目标的定位方法的复杂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声通信技术中的水下目标定位,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目标定位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水声定位技术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键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始终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重大课题。对于军事系统来说,水声定位技术有助于对目标的正确估计和精确打击,为最终摧毁、消灭对方提供有力的手段。对于民用事业,如海洋开发、渔业资源的探测和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上科学考察、水下机器人导航,水声定位技术可以为目标提供可靠的服务,乃至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等。(水下定位导航是一切海洋开发活动和海洋高技术发展的基本前提,水下运动载体或设备平台是海洋开发的重要工具,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定其在水下的具体位置,常需要对其定位。)由于电磁波在水中衰减严重,陆地GPS系统不适用于水下目标的定位,而声波在水中具有良好的传播特性,所以目前的水下定位技术一般以声波为媒介。水下声定位系统是指利用水下声波进行定位的系统,一般简称为水声定位系统。水声定位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基元,基元间的连线称为基线。参照,根据接收基阵中基线长度来分类,水声定位系统可以分为短基线(Short Baseline, SBL)、超短基线(Ultra Short Base line, USBL 或 Super Short Baseline, SSBL)和长基线(Long Baseline, LBL)定位系统,还有一种定位系统就是他们之间的组合构成的水声定位系统。水声定位系统的实质是利用沿不同距离路径传播的水下声脉冲的时间差或者相位差估计目标到接收阵列的距离或者距离差,再利用阵元间的几何关系解算出目标的相对位置。这些系统都存在缺陷,如长基线系统的缺点在于系统复杂,操作繁琐,声基阵数量巨大,费用昂贵,需要长时间布设和收回海底声基阵,需要对海底声基阵校准测量;短基线的主要缺点是深水测量要达到高的精度,基线长度一般需要大于40m,系统安装时,换能器需在船坞严格校准;超短基线的主要缺点是定位精度低,系统安装后的校准需要非常准确,而这往往难以达到,测量目标的绝对位置精度依赖于外围设备精度——电罗经、姿态传感器和深度传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针对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简便的,功耗小的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目标定位装置。多普勒效应是指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当运动在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本技术观察点设置的接收阵列做匀速圆周运动,接收到被测点发射出的声信号,产生多普勒效应,通过其在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不同的频率现象来对水下目标的位置定位。本技术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目标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圆盘、第二圆盘、第三圆盘、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GPS接收器、第一微处理器和信号接收发射器;所述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分别位于三个相互正交的平面上,分别与旋转驱动装置连接;三个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分别位于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上;信号接收发射器位于水下定位目标上;第一微处理器分别与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GPS接收器和信号接收发射器信号连接;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和信号接收发射器与第一微处理器信号连接;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一圆盘、第二圆盘、第三圆盘、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GPS接收器和第一微处理器组成船载测量装置,设置在船体上。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目的,所述位于水下目标上的信号接收发射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接收换能器、放大器、带通滤波器、信号检测器、第二微处理器、信号生成器和发射换能器;信号接收发射器还包括信道监听器,接收换能器通过信道监听器直接与第二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带通滤波器为有源带通滤波器电路。所述带通滤波器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和由第二电容、第二电阻组成的高通滤波电路接入放大器正相输入端;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四电阻接地;第三电阻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另一端与低通滤波电路和高通滤波电路连接;第五电阻一端与放大器358的输出端,另一端与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圆盘位于竖直平面上,第二圆盘位于水平面上,第三圆盘位于与水平面和竖直平面相互正交平面上。所述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的半径优选为0.5 - 3m。所述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的半径相同,且相邻两个圆盘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为2倍半径值+10cm。所述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分别安装在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的外缘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1.本技术充分利用了多普勒效应,只通过测量声波信号频率的多普勒频差来定位,避免了传统水声定位系统所采用的基于时延差或相位差来对水下目标的定位方法的复杂性。2.本技术只在接收到来自水下目标的定位请求后才工作,当没有来自水下目标的定位请求时,除了水声收听器外,其他模块均处于休眠状态,功耗小可延长电池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目标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船载测量装置信号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图1中船载测量装置通信模式图;图4为信号接收发射器的组成示意图;图5为带通滤波器的电路图;图6为多普勒效应原理介绍简图;图7为水下目标上的水声收发器接收信号工作流程;图8为船载测量装置工作流程图;图9为船载测量装置对水下目标的定位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表述的范围,凡是根据本技术进行技术方案等同的变换,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目标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圆盘1、第二圆盘2、第三圆盘3、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4、GPS接收器5、第一微处理器6和信号接收发射器7 ;第一圆盘1、第二圆盘2和第三圆盘3分别位于三个相互正交的平面上,分别与旋转驱动装置连接,使三个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第一圆盘I位于竖直平面上,第二圆盘2位于水平面上,第三圆盘3位于与水平面和竖直平面相互正交平面上;三个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4分别位于第一圆盘1、第二圆盘2和第三圆盘3上,与圆盘一起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三个正交圆盘为水声阵列收发器4提供运动轨道。信号接收发射器7位于水下定位目标上;第一微处理器6分别与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4、GPS接收器5和信号接收发射器7信号连接;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4和信号接收发射器7与第一微处理器6信号连接;第一圆盘1、第二圆盘2和第三圆盘3的半径优选为0.5 _3m,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4优选安装在第一圆盘1、第二圆盘2和第三圆盘3的外缘上。第一圆盘1、第二圆盘2和第三圆盘3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为避免三个圆盘接收到的信号多普勒效应不明显,优选第一圆盘1、第二圆盘2和第三圆盘3的半径相同,且相邻两个圆盘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为2倍半径值+10cm。第一圆盘1、第二圆盘2、第三圆盘3、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4、GPS接收器5和第一微处理器6组成船载测量装置,设置在船体上;位于水下定位目标上的信号接收发射器7通过声波与船载测量装置的第一微处理器6进行通信。如图3所示,水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目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盘、第二圆盘、第三圆盘、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GPS接收器、第一微处理器和信号接收发射器;所述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分别位于三个相互正交的平面上,分别与旋转驱动装置连接;三个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分别位于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上;信号接收发射器位于水下定位目标上;第一微处理器分别与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GPS接收器和信号接收发射器信号连接;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和信号接收发射器与第一微处理器信号连接;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一圆盘、第二圆盘、第三圆盘、水声阵列信号收发器、GPS接收器和第一微处理器组成船载测量装置,设置在船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景伦张楠徐初杰李咏梅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