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移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93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移动车,包括行走部分和升降部分,还包括一个旋转部分,安装在所述升降部分的上表面,所述升降部分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所述旋转部分的轴承式托轮,所述旋转部分为中心安装有转轴的转盘,所述转轴连接有动力驱动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三大主要部分均可单独完成各自的功能,即可在移动、升举、旋转的任意组合工况下实现对工件的单独或复合动作。(*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承载移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对物件(或称工件)实行移动、举升、旋转的承载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集装箱、汽车等生产性领域,一般使用的物件(或称为工件)在工位之间的移动多采用链带传动,也有采用升降车的方式使工件在工位之间流动,实现这些物件流动形式的设备比较常见,参阅图5a、5b、5c是现有升降移动车的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其包括行走部分511、举升托盘512和举升液压装置513,举升液压装置513设置在行走部分511上面,并可举升该举升托盘512,从而可完成行走和举升动作。现有升降移动车不具有旋转部分。如现有的集装箱总装配线、汽车装配线等就是以上所述的物件流动方式,但这些设备满足不了工件移动过程中在升降行程范围内的0-360°任意角度的旋转,要实现工件的旋转往往采用其它独立的装备来辅助实现,这不仅增加了设备的投入,而且增加了生产线的流程,不利于生产线的功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升降移动车,解决现有的设备不能使工件在工位间移动的过程中进行任意角度旋转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移动车,包括行走部分和升降部分,其特点在于,还包括一个旋转部分,安装在所述升降部分的上表面,所述升降部分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所述旋转部分的轴承式托轮,所述旋转部分为中心安装有转轴的转盘,所述转轴连接有动力驱动系统。上述的升降移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式托轮与所述旋转部分相接触的部分凸出于所述升降部分的上表面,所述轴承式托轮的其余部分凹设于所述升降部分的框架结构中。上述的升降移动车,其特点在于,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升降部分的一个传动孔并连接一个作为动力驱动的马达。上述的升降移动车,其特点在于,所述转盘为下表面中心具有凸台的阶梯圆柱,所述升降部分的上表面的形状与所述阶梯圆柱相配合,所述轴承式托轮分别支撑所述阶梯圆柱的端面和所述阶梯圆柱的阶梯面。上述的升降移动车,其特点在于,所述行走部分、升降部分和旋转部分分别独立连接动力驱动系统。上述的升降移动车,其特点在于,所述旋转部分连接有控制旋转定位的角度传感器。上述的升降移动车,其特点在于,所述行走部分连接作为动力驱动的交流驱动马达和车载电平。上述的升降移动车,其特点在于,所述升降部分为对称桥式升降结构。上述的升降移动车,其特点在于,所述升降部分采用液压闭环伺服控制并且连接有控制升降定位的线性位置传感器。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为一种新型的机、电、液高集成化的设备,采用了移动、升降、旋转三大主要部分于一身的多功能式设计,并且三大主要部分均可单独完成各自的功能,即可在移动、升举、旋转的任意组合工况下实现对工件的单独或复合动作。本技术的结构小、重量轻,能达到连续生产,提高效率的目的。而且本技术的体积类同现有的横移升降车,给生产线的布局简洁化提供了手段。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a、3b是本技术旋转部分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4a、4b是本技术升降部分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5a、5b、5c是现有升降移动车的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行走部分、旋转部分和升降部分,升降部分安装在行走部分上面,旋转部分安装在升降部分上面,移动行走部分可使整个装置移动,升降部分完成对旋转部分的举升,旋转部分可实现0-360度范围内的任意角度的旋转。请参阅附图,图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处在最低的状态,即升降的最低点,在此位置可对车载的工件实施有效行程内的定位移动、定位举升也可实现定角度旋转。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配合附图所示,本技术的各部分具体情况如下行走部分包括行走马达10、位于行走部分对称中线位置的两个被动轮90和位于边上的被动轮20,还包括行走部分的车体,行走马达10可为交流驱动马达,其可实现定距离的移动,且可通过安装车载电瓶等手段实现远距离的移动;旋转部分包含旋转部分的上台面50、旋转马达部分80、旋转主轴部分70;以上可进一步图3a、3b是本技术旋转部分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旋转部分的上台面50设计为独特的两台阶式的转盘,中心通过轴70插接在选装的旋转马达80(本技术采用全液压控制技术,可实现无机调速的功能)的中腔,两个台阶分别座在升举部分得两层轴承式的托轮60、110上。旋转部分还采用角度传感器,可实现0-360度范围内的人一角度的旋转定位控制。升降部分包含对称轿式升降结构40、升降部分的下层托轮60、升降部分的上层托轮110;由于采用了错层的托举轮结构,下层托轮60巧妙地设计成中凹式,合理的利用了其下的行走车的中间空当,位于升降部分上的另一个层面的上层托轮110,巧妙地把该上层托轮110设计在升降部分的四周且呈下凸的网兜式的结构,下凸的部分正好设在升降支撑架的空当里,使设备结构即满足使用强度的要求又把整体的高度降到极限位置。以上可进一步参见图4a、4b,是本技术升降部分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因而,升降部分的下层托轮60和升降部分的上层托轮110是设计独特的两个平面轴承托滚结构,即满足了在其上的旋转平台50的刚性的托举又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紧凑,升降部分设有驱动旋转平台50的旋转马达80(本技术设计在中心,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设在旁边);此外,上层托轮110的作用除了有下层托轮60的功能外还兼有增加了旋转部分的托举范围即增加了该车在移动旋转大型工件时的稳定性的功能。此外,升降部分的升降高度控制采用线性位置传感器结合液压闭环伺服控制,可实现举升的定高控制。以上的结构中的三大主要部分均可单独完成各自的功能,即可在移动、升举、旋转的任意组合工况下实现对工件的单独或复合动作。本技术采用的结构特点包括1、最低高度极低的移动车结构设计,不仅能借用交流驱动马达来实现定距离的移动,且可通过安装车载电瓶等手段实现远距离的移动;2、采用两边轿式抬举式的升降结构设计,使整个车的最低高度较低,此外,升降部分的升降高度控制采用线性位置传感器结合液压闭环伺服控制,可实现举升的定高控制。旋转部分采用角度传感器,可实现0-360度范围内的人一角度的旋转定位控制。3、旋转部分设计为独特的两台阶式的转盘,增加了稳定性,降低了设备的最低高度;4.电气辅助部分在设计上采用了位置控制,即可在举升的任意行程内实现定位举升又可通过旋转角度的位置控制实现0-360度之间的定位旋转。由上可知,本技术为一种新型的机、电、液高集成化、集多功能为一身的移动、升降、旋转设备,可实现工件移动的自动化并且结构小、重量轻,能达到连续生产,提高效率的目的。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移动车,包括行走部分和升降部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旋转部分,安装在所述升降部分的上表面,所述升降部分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所述旋转部分的轴承式托轮,所述旋转部分为中心安装有转轴的转盘,所述转轴连接有动力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移动车,包括行走部分和升降部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旋转部分,安装在所述升降部分的上表面,所述升降部分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所述旋转部分的轴承式托轮,所述旋转部分为中心安装有转轴的转盘,所述转轴连接有动力驱动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清王宗来黄田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