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6593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乘客输送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即使将并列连接多个链而构成的链与辊支轴连结,也能够抑制作用于辊支轴的应力、且耐久性良好。设置在梯级的左右两侧部且与辊支轴连结的左右一对环状的梯级链具备内侧链和配置在内侧链的外侧的外侧链,外侧链与辊支轴连结,在内侧链和辊支轴之间设置有间隙。(*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客输送机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2-16965号(申请日:2012年I月30日)为基础,享 受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乘客输送机。
技术介绍
乘客输送机具备:左右一对栏杆,隔开间隔而相互平行地直立设置;主框,设置在 左右的栏杆的下部;多个梯级,在主框内与栏杆平行地循环移动;辊支轴,设置在各梯级上 并沿左右方向延伸;辊,由辊支轴旋转自如地支承;左右一对环状的梯级链,设置在各梯级 的左右两侧部并与辊支轴连结;以及导轨,供辊进行滚动;通过由驱动机构来驱动梯级链, 由此经由辊支轴与梯级链连结的梯级在乘入口和下降口之间循环移动。然而,在梯级链的移动距离较长的乘客输送机中,对梯级链施加的负担较大,因此 考虑到将多条链在左右方向(即并列)上并排连接来提高梯级链的强度。但是,在将上述那样的并列连接多条链而成的复合链在梯级的左右两侧部与辊支 轴连结的情况下,当在设置在梯级的左侧部的复合链和设置在梯级的右侧部的复合链之 间、在复合链上产生的松弛(伸长)量存在差时,可以认为作用于辊支轴的应力变大,辊支 轴容易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即使将并列连接多个链而构 成的链与辊支轴连结,也能够抑制作用于辊支轴的应力且耐久性良好。本技术第一方案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左右一对栏杆, 隔开间隔而相互平行地直立设置;主框,设置在上述栏杆的下部;多个梯级,在上述主框内 与上述栏杆平行地循环移动;辊支轴,设置在上述梯级上并沿左右方向延伸;辊,由上述辊 支轴旋转自如地支承;左右一对环状的梯级链,设置在上述梯级的左右两侧部并与上述辊 支轴连结;以及导轨,供上述辊进行滚动;上述梯级链具备内侧链和配置在上述内侧链的 外侧的外侧链,上述外侧链与上述辊支轴连结,在上述内侧链和上述辊支轴之间设置有间 隙。本技术第二方案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的构成 中,上述辊支轴具备:连结部,与上述外侧链连结;以及加强部,位于比上述连结部更靠上 述辊支轴的轴向中央的位置且截面积比上述连结部的截面积大。本技术第三方案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的构成 中,具备贯通内侧链的链节板和外侧链的链节板的销,销连结内侧链和配置在其外侧的外 侧链。本技术第四方案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的构成中,内侧链的链节板具备供辊支轴插通的内侧轴孔,内侧轴孔的内径比辊支轴的外径大。本技术第五方案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案的构成中,外侧链的链节板具备供辊支轴插通的外侧轴孔,外侧轴孔的内径与内侧轴孔的内径为相同大小。本技术第六方案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案的构成中,具备插入外侧轴孔且与外侧链的链节板紧密接触的筒状的轴套部件,辊支轴无间隙地插通到设置在轴套部件上的插通孔中。本技术第七方案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的构成中,设置在内侧链的链节板上的内侧轴孔和设置在外侧链的链节板上的外侧轴孔、按照梯级的每个重复节距来设置,辊支轴插通在内侧轴孔及外侧轴孔中。本技术第八方案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的构成中,辊支轴的轴端部比外侧链向外方突出。本技术第九方案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特征在于,在第八方案的构成中,在比外侧链向外方突出的辊支轴的轴端部安装有辊。本技术第十方案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的构成中,梯级链具备在宽度方向上并列连接的三条以上的链,配置在最外侧的外侧链与辊支轴连结,在其他链和辊支轴之间设置有间隙。在本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中,即使将并列连接多个链而构成的链与辊支轴连结,也能够抑制作用于辊支轴的应力且耐久性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链和梯级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图1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链和辊支轴的连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表示在左右的梯级链的伸长量存在差的情况下作用于辊支轴的应力的梯级链和辊支轴的概略平面图。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链和辊支轴的连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符号的说明10…乘客输送机,11…主框,12…链轮,13…棍,14…驱动装置,15…梯级,16…栏杆,17…扶手带,18…辊支轴,18a…连结部,18b…加强部,19…导轨,30…梯级链,30a...内侧链,30b…外侧链,31…第一链节,32…第二链节,33…链节板,35…销,36…辊,37…内侧轴孔,38...外侧轴孔,39...轴套部件,39a...插通孔,S...间隙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乘客输送机10而说明如图1所例示那样的自动扶梯的情况,该自动扶梯跨在建筑物的上下层之间而倾斜地设置且梯级在上下层之间移动,但本技术对于梯级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自动人行道也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10具备跨在建筑物等的上下层之间而设置在地面下的 被称为桁架的主框11。在主框11的内部,在上层侧和下层侧分别配置有左右一对链轮12, 在上层侧的链轮12和下层侧的链轮12之间分别卷挂有左右一对环状的梯级链30。上层 侧或者下层侧的链轮12的至少一方成为通过具有电动机、减速机等的驱动装置14的驱动 而旋转的构造。而且,通过链轮12进行旋转,由此将驱动力传递到与链轮12啮合的梯级链 30,从而梯级链30在主框11内在上下层之间循环移动。在主框11上,隔开与梯级15的宽度相当的规定间隔而相互平行地直立设置有左 右一对栏杆16。在各栏杆16的周围安装有扶手带17。扶手带17通过驱动装置14的驱动, 而与梯级15的循环移动同步地围绕栏杆16周围移动。如图2所示,在各梯级15上设置有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辊支轴18, 在该辊支轴18上旋转自如地支承有辊13。在各梯级15的左右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梯级链 30。左右一对梯级链30通过分别连结到在长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并排地配置的多个梯级 15的辊支轴18上,由此在左右一对梯级链30之间连结有在主框11内循环移动的多个梯级 15。而且,左右一对梯级链30通过链轮12的旋转而在主框11内循环移动,由此与其 连结的多个梯级15在链轮12的位置进行方向转换并且在主框11内循环移动。此外,在主 框11内设置有左右一对导轨19。通过由辊支轴18旋转自如地支承的辊13在该导轨19上 滚动,由此在移动方向上引导在主框11内循环移动的多个梯级15。在上述构成的乘客输送机10中,设置在多个梯级15的左右两侧部的左右的梯级 链30,由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连接多条链而成的复合链构成。另外,设置在梯级15的左右两 侧部的梯级链30相互左右对称,因此,此处对设置在梯级15的右侧部的梯级链30进行说 明。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梯级链30是将包括内侧链30a和配置在内 侧链30a的外侧的外侧链30b的两条链并列连接而成的。内侧链30a是将第一链节31和第二链节32交替地转动自如地连结而成的,第一 链节31及第二链节32具有隔开间隔而对置配置的左右一对链节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左右一对栏杆,隔开间隔而相互平行地直立设置;主框,设置在上述栏杆的下部;多个梯级,在上述主框内与上述栏杆平行地循环移动;辊支轴,设置在上述梯级上并沿左右方向延伸;辊,由上述辊支轴旋转自如地支承;左右一对环状的梯级链,设置在上述梯级的左右两侧部并与上述辊支轴连结;以及导轨,供上述辊进行滚动,上述梯级链具备内侧链和配置在上述内侧链的外侧的外侧链,上述外侧链与上述辊支轴连结,在上述内侧链和上述辊支轴之间设置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井俊宪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