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碱法化学吸收-非热放电同时脱硫脱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09264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4:24
钠碱法化学吸收-非热放电同时脱硫脱硝系统,烟气首先进入非热放电单元进行预氧化后,再经钠碱吸收单元脱硫脱硝后排放;所述非热放电单元包括连接高压配电单元的针阵列电晕放电反应器;所述钠碱吸收单元包括吸收塔、喷淋装置和碱液池;吸收塔顶设有排气口;所述喷淋装置与吸收塔通过循环泵和调节阀连接,所述碱液池通过供液泵连接到循环泵与调节阀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钠碱法化学吸收-非热放电同时脱硫脱硝,有效利用钠碱法废液、非热放电快速预氧化NO为NO2、低能耗,高效率、可靠运行,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烟气脱硫脱硝新工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废气处理领域,涉及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具体涉及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处理的系统。
技术介绍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使用与日俱增,尤其是燃煤电厂、工业锅炉、机动车等排放源排放的含S02,NOx等废气,使大气环境日趋恶化。S02,NOx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还会引起酸性降水,破坏全球的生态系统,是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主要根源。因此,世界各国对SO2和NOx的排放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标准,各国科研人员积极研究各种烟气处理工艺以应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我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国家治理污染的力度逐步加大。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非常大。若用两套系统分别脱硫脱硝,不但占地面积大,而且投资、操作费用高,并且随着烟气脱硫的普及,大气中氮氧化物危害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因此同时脱硫脱硝的系统必将受到期待。现有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有NFT、SNOx, SOx-NOx-ROx-BOx、NOSOx及活性炭催化吸附同时脱硫脱硝等。NFT技术,用石灰浆与尿素溶液混合后于1000°C条件下喷入炉膛,氮氧化物与尿素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二氧化硫与氧化钙生成固体硫酸钙,喷头易堵塞结垢,脱硫脱硝效率不高;SN0x技术,对于氮氧化物采用SCR技术,对于二氧化硫采用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生成硫酸,但投资与运行费用较高;S0x-N0x-R0x-B0x,对于氮氧化物采用SCR,对于二氧化硫采用钙基或钠基脱硫剂生成固体盐,但投资费用较高,且存在固体物质的处理问题;活性炭催化吸附同时脱硫脱硝,对于氮氧化物能在烟气窗口温度进行SCR,对于二氧化硫则吸附催化氧化,但合适的活性炭还不多,一次脱硫脱硝的效率不高。低温等离子体(NTP)烟气治理工艺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新技术,该技术投资少,占地面积小,可同时处理SO2,N0x等污染物的优点。该法主要包括电子束(EB)工艺、脉冲电晕放电工艺(PCDP)和直流电晕放电工艺,而电子束(EB)工艺需要昂贵的加速器以及X射线防护设备,且加速器的靶窗很容易受到气体的低温腐蚀而缩短寿命,因此该工艺存在技术管理难度较大等缺点;脉冲电晕放电工艺(PCDP)中如何实现开关控制方便的大功率高压脉冲电是现存的难题;直流电晕放电工艺,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和脉冲电晕法相比,其脱硫、脱硝能耗较高。由于完全脱硫脱硝的费用太高,传统的脱硫脱硝技术对我国不太实用。因此,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简单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烟气处理技术,即钠碱法化学吸收-非热放电同时脱硫脱硝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利用钠碱法的脱硫废液,低能耗、高效率、可靠运行的同时达到脱硫脱硝的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钠碱法化学吸收-非热放电同时脱硫脱硝系统,是将工业排放的烟气经变频风机和烟气流量计进入非热放电单元,对烟气中的NO气体进行预氧化,之后再经钠碱吸收单元对烟气脱硫脱硝后排放。所述非热放电单元包括连接高压配电单元的针阵列电晕放电反应器;所述钠碱吸收单元包括吸收塔、喷淋装置和碱液池;吸收塔顶设有排气口 ;所述喷淋装置与吸收塔通过循环泵和调节阀连接,所述碱液池通过供液泵连接到循环泵与调节阀之间。本技术所述非热放电单元与钠碱吸收单元之间还设有与烟气检测仪相连的烟气探头,可实时监测烟气中NOx的转化浓度。所述吸收塔顶还设有烟气探头II,可以实时监测排出气体中NOx的浓度。本技术所述吸收塔底部还设有排出泵,钠碱吸收单元的吸收液失效后可由排出泵排除。本技术提供的系统运行时,排放的烟气通过电动蝶阀、变频风机、烟气流量计等控制烟气使其进入针阵列电晕放电反应器,由反应器上连接的高压配电单元供电,烟气经针阵列放电反应器正流光放电作用后,将烟气中NO气体预氧化为NO2气体,在此过程中设置烟气检测探头,用烟气分析仪检测NOx各成分转化浓度。预氧化后的烟气再进入吸收塔内,吸收塔的下部设有吸收液,由循环泵循环至喷淋系统,烟气中SO2和NO2溶解于喷淋系统喷出的吸收液中,汇集到吸收塔底循环使用。本技术提供的系统,吸收塔内的吸收液由循环泵循环至喷淋系统,经喷嘴从塔体上部均匀喷出形成液滴、液雾,喷出的吸收液与上流向的烟气充分接触,并与烟气中的SO2发生反应生成Na2SO3, Na2SO3汇集到吸收塔底与吸收液混合,继续循环至喷淋系统,在喷淋过程中Na2SO3与NO2反应生成N2等无害气体由塔顶直接排放,吸收液循环失效后由排出泵排除。本技术原理:在非热放电过程中,针阵列放电反应器将烟气中NO气体预氧化为NO2气体。本技术使用的针阵列放电反应器采用公开号为CN1919465A的针阵列电极结构,在正流光电晕放电过程中,NO预氧化的机理主要是发生自由基化学反应。在正流光电晕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活性电子,活性电子通过碰撞把能量传递给N2、02、H2O, CO2等主要的气体分子,这些碰撞产生O、N、OH等初始自由基、正负离子和激发态分子;形成初始自由基后,电子-离子、离子-离子反应和离子中电子分离产生更多的02、HO2等二次自由基。电晕放电过程产生大量的0、Ν、0Η、02和HO2等自由基,由这些自由基引发与NO作用将其氧化为N02。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大,在单位时间内放电区域中产生高能电子增多,继而碰撞出更多强氧化性活性粒子,加强了 NO预氧化成NO2的效果。烟气通过非热放电单元的处理后,进入吸收塔,烟气中SO2与多级喷淋系统喷出的吸收液吸收接触后,通过不断循环过程来吸收烟气中的SO2,在吸收过程中所生成的酸式盐NaHSO3对SO2不具有吸收能力,随着吸收过程的进行,吸收液中NaHSO3数量增多,吸收液的吸收能力下降,因此本技术还设置了碱液池向吸收塔中补充吸收液,使NaHSO3转化为Na2SO3,大量Na2SO3与NO2通过化学吸收将烟气还原成N2及其他无污染产物,达到同时脱硫脱硝的目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利用钠碱法脱硫技术产生的脱硫废液,结合非热放电技术,是同时脱硫脱硝
的一种全新概念。排放烟气中的NOx等污染性气体在等离子体区被分解或氧化,再结合钠碱法碱液喷淋脱硫,产生废液脱硝净化吸收,将其还原为N2等无害化气体排放,达到同时脱硫脱硝的目的。实现了钠碱法化学吸收-非热放电同时脱硫脱硝,具有有效利用钠碱法废液、非热放电快速预氧化NO为NO2、低能耗、高效率、可靠运行的特点,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烟气脱硫脱硝新工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图中,1.烟囱,2.N0钢瓶,3.电动蝶阀,4.变频风机,5.烟气流量计,6.针阵列电晕放电反应器,7.高压配电单元,8.烟气探头1,8'.烟气探头II,9烟气检测仪,10.吸收塔,11.多级喷淋装置,12.调节阀,13.循环泵,14.排出泵,15.供液泵,16.碱液池;17.排气口 ;18.热交换器;1.1.SO2钢瓶,1.2.NO钢瓶,1.3.减压阀,1.4.质量流量控制器,1.5.鼓风机,1.6.气体流量计,1.7.混合气室,1.8.空气加热器,1.9.温度探头;7.1.直流供压电源,7.2.直流高压控制器,7.3.示波器,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钠碱法化学吸收?非热放电同时脱硫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烟气(2)首先进入非热放电单元进行预氧化后,再经钠碱吸收单元脱硫脱硝后排放;所述非热放电单元包括连接高压配电单元(7)的针阵列电晕放电反应器(6);所述钠碱吸收单元包括吸收塔(10)、喷淋装置(11)和碱液池(16);吸收塔顶设有排气口(17);所述喷淋装置与吸收塔通过循环泵(13)和调节阀(12)连接,所述碱液池通过供液泵(15)连接到循环泵与调节阀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益民白宸阳唐晓佳李铁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