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转送病人平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1685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转送病人平车,包括上连接架、上支架、下连接架、下支架和安装在所述下支架和下连接架上的万向轮,所述上连接架包括上连接架横杆和两个与所述上连接架横杆垂直连接的上连接架立杆;所述上支架为一边开口的长方形杆,上支架的开口套接在所述上连接架横杆内,上支架上安装有若干个固定扣;所述下连接架包括下连接架横杆和两个与所述下连接架横杆垂直连接的下连接架立杆,两个下连接架立杆分别与两个上连接架立杆连接;所述下支架包括两个直角弯杆,每个所述直角弯杆的一端分别套接在所述下连接架横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用转送病人平车方便单人操作,也为病人的平稳转移提供了保障,减少了因搬运病人增加意外损伤的风险。(*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转送病人平车
技术介绍
病人住院期间,从门急诊到病房、从病房到检查室、从病房到手术室之间的转运常常需要平车来实现。尤其是针对重危病人、昏迷病人、多发伤病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人、体重较大病人等在搬运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往往需要多人协作完成,而且稍有不当有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可能。医用转送病人平车相当于是一种可移动的病床,病人可以躺在床面上,保持稳定的卧姿,减少二次损伤的风险。平车的下端设有脚轮,可以使平车沿地面滑行或制动,实现病人的转运。但是,现有技术常常是通过多人平抬将病人在病床、手术床、检查床与普通的搬运平车之间转移。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缺陷:第一,需要足够的辅助人员,且较为费力;第二,在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因搬运不慎导致病人受伤部位的再次损伤;其三,当平车与病床或其他载体并排摆放平移病人时,总会有一侧需要隔床抬人不便用力,同时会增加搬动造成病人损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单人操作、防止病人再次受伤的医用转送病人平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转送病人平车,包括上连接架、上支架、下连接架、下支架和安装在所述下支架和下连接架上的万向轮,其中,所述上连接架包括上连接架横杆和与所述上连接架横杆垂直连接的上连接架立杆;所述上支架为一边开口的长方形杆,所述上支架的开口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上连接架横杆两端,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上连接架横杆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扣;所述下连接架包括下连接架横杆和与所述下连接架横杆垂直连接的下连接架立杆,所述下连接架立杆的另一端可上下伸缩的配合套接在所述上连接架立杆不与上连接架横杆连接的一端;所述下支架包括分别套接在所述下连接架横杆两端的两个弯杆,,且所述两个弯杆可沿着下连接架横杆的方向 水平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上连接架横杆的连接处设置有插销。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架立杆和下连接架立杆分别为两个。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架立杆与所述下连接架立杆为螺纹连接,所述上连接架立杆的顶部设有旋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扣的数目为8个。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的数目为5个,其中一个所述万向轮安装在所述下连接架横杆上。进一步地,还包括承重床单,所述承重床单上设置有连接扣,所述连接口与固定扣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床单为帆布床单。进一步地,所述弯杆为直角弯杆,且弯折处进行圆角处理。进一步地,所述一边开口的长方形框架采用圆管弯折而成。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技术的医用转送病人平车具有向一侧翻起的功能,同时具有控制自身床体平面升降的功能,且该平车可以推入病床(手术床、检查床)下面,使病人从病床(手术床、检查床)的正上方通过拆装平车的承重床单(厚帆布)而将病人在平车与床之间进行交换,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对病人进行搬抬,移动过程中病人身体保持平稳为病人的平稳转移提供了保障,减少了因搬运病人增加意外损伤的风险。第二,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平车转送病人,仅需要对平车进行操作,需要的人力小,可实现单人操作,减轻医院的人力负担,降低医疗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医用 转送病人平车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医用转送病人平车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医用转送病人平车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医用转送病人平车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公开的目的,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医用转送病人平车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该医用转送病人平车包括上连接架2、上支架1、下连接架3、下支架和安装在所述下支架和下连接架上的万向轮5。上连接架2包括上连接架横杆21和两个与上连接架横杆21垂直连接的上连接架立杆22 ;上支架I为一边开口的长方形框架,所述框架优选采用圆管弯折而成,上支架I的开口套接在上连接架横杆21内,且上支架I可以通过旋转机构(图中未示出)绕上连接架横杆旋转,上支架I上安装有多个固定扣11 (优选为8个);下连接架3包括下连接架横杆31和两个与下连接架横杆31垂直连接的下连接架立杆32,两个下连接架立杆32分别与两个上连接架立杆22套接,且上连接架立杆和下连接架立杆之间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伸缩机构)上下伸缩滑动,从而实现对上支架高度的调节;下支架包括两个弯杆4 (优选为图1中所示实质为直角的弯杆),每个弯杆4的一端分别套接在下连接架横杆31上,且弯杆可以通过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在下连接架横31的方向上水平移动,实现两个弯杆的位置调节;即下支架是套在下连接架横杆31内,可伸缩调节,当床底下有障碍物干涉时,可通过伸缩调节下支架的固定位置来躲避障碍物;万向轮5的数目优选为5个,具体为在下连接架横杆31的下部安装有一个万向轮5,每个直角弯杆4上各安装2个万向轮5,这样可实现平车朝任一方向移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安装方式时,两个直角弯杆上的万向轮需要与下连接架横杆31有一定距离,便于弯杆的移动。 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万向轮5的数目为7个,其中,下连接架横杆31的下部安装3个(两端两个,中间一个),两个弯杆4下部各安装两个(均远离下连接架横杆设置)。这种设置方式,方便弯杆4移动,且稳定。需要指出的是,只要能够实现医用转送病人平车稳定可靠,且弯杆可水平移动的万向轮设计方式,均可适用于本技术。上支架I与上连接架横杆21的连接处设置有插销6。当插销6拔出时,上支架I可绕着上连接架横杆21翻转,插销6插入时,上支架I呈水平状态。上连接架立杆22与下连接架立杆32为可伸缩连接,一种连接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上连接架立杆22与所述下连接架立杆32为螺纹连接,上连接架立杆22的顶部设有旋柄7,该旋柄7通过联动机构带动两个上连接立杆22上下移动。下连接架立杆32套在上连接架立杆22内(或者上连接架立杆套在下连接架立杆内),通过旋柄7可实现伸缩调节,从而实现上支架平面高度的调节。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连接架立杆和下连接架立杆之间采用自动伸缩椅的自动伸缩连接方式。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能够实现自动伸缩功能的机构均可应用于本技术。当需要把病人从病床(手术床、检查床)上转移到该医用转送病人平车上时,先把平车上支架的平面调节到与病床(手术床、检查床)面一样的高度,然后拔出插销6,向上翻转上支架1,把平车推进病床(手术床、检查床),调节好位置,使放下上支架I的时候病人正好在上支架I包围的范围内,再放下上支架1,使其落在病床(手术床、检查床)上,插好插销6,再把已放在病床(手术床、检查床)软垫下的厚帆布固定在上支架I的固定扣11上,此时病人已经完成了从病床(手术床、检查床)向平车的转移,最后拉出小车即可。当需要把病人从平车上转移到病床(手术床、检查床)时,先把平车上支架I平面调节到比病床(手术床、检查床)面略高的高度,把平车推进病床(手术床、检查床),使病人正好在病床(手术床、检查床)正上方,慢慢调节上支架I的高度,使病人落在病床(手术床、检查床)上,再把厚帆布从上支架I的固定扣11上拆除,此时病人已完成从平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转送病人平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架、上支架、下连接架、下支架和安装在所述下支架和下连接架上的万向轮,其中,所述上连接架包括上连接架横杆和与所述上连接架横杆垂直连接的上连接架立杆;所述上支架为一边开口的长方形框架,所述上支架的开口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上连接架横杆两端,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上连接架横杆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扣;所述下连接架包括下连接架横杆和与所述下连接架横杆垂直连接的下连接架立杆,所述下连接架立杆的另一端可上下伸缩的配合套接在所述上连接架立杆不与上连接架横杆连接的一端;所述下支架包括分别套接在所述下连接架横杆两端的两个弯杆,且所述两个弯杆可沿着下连接架横杆的方向水平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军佘军军罗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蓝域创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