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衬套及其换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8136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衬套及其换向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螺旋衬套包括由若干螺旋圈形成的螺旋衬套本体,所述螺旋衬套本体上设置有使得螺旋衬套本体上的相邻所述螺旋圈之间形成间隙的若干凸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性能好,能防止衬套在换向器中轴向和径向的移动,并且节约了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换向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衬套及其换向器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200510137744.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衬套,是用以套设于一轴件且插设于一传动轮的轴孔中,该轴孔是呈非圆形,其特征在于,该衬套包含有:一本体,具有一小径部,一第一卡掣部由该小径部底端延伸而出,一抵顶部由该第一卡掣部底端延伸而出,一第二卡掣部由该小径部顶端延伸而出,至少一连接部由该第二卡掣部顶端延伸而出,一夹持部由该连接部顶端延伸而出,以及一轴孔贯通该本体且供该轴件穿设,其中,该第一卡掣部与该第二卡掣部的周缘形状与该传动轮的轴孔对应,该第一、二卡掣部是贴抵于该传动轮的轴孔孔缘,该抵顶部与该夹持部则将该传动轮限位于其中,该夹持部具有一缺口,该本体并具有至少一缺槽由该抵顶部通过该第一卡掣部延伸至该小径部;以及一固定手段,用以将该夹持部的缺口束紧。但是这种衬套不适用于换向器内。申请号 为200620070424.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换向器内衬套,包括衬套本体,衬套本体的外表面设有数道凹槽,凹槽的断面呈燕尾形;衬套本体由铝材制成,且其凹槽底面与侧面的夹角不小于45°。但是这种衬套在加工性能有待改进,并且在换向器内易移动,从而影响换向器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螺旋衬套及其换向器,其衬套加工性能好,能防止衬套在换向器中轴向和径向的移动,并且节约了成本。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的螺旋衬套包括由若干螺旋圈形成的螺旋衬套本体,所述螺旋衬套本体上设置有使得螺旋衬套本体上的相邻所述螺旋圈之间形成间隙的若干凸台。传统的铜套和铁套由于不能使用切削液加工,所以精度通过数控车床仅能达到铜套H6级、铁套H7级,本技术与传统铜、钢制的衬套结构相比,加工性能好,即通过回孔铰刀就可以达到H6-H7级精度,使得换向器的入轴力稳定,在不破坏换向器机械性性能的同时可承受较大入轴力要求,从而对换向器与电机轴装配起到保护作用;而且传统的铜套和钢制衬套是通过外圆表面的雷丝或网文来防止衬套在换向器中径向转动,通过环形槽来控制衬套的轴向位移,这无法从根本上避免衬套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轴向和径向的位移;再有,本技术的螺旋衬套能和电木充分结合,衬套整体完全被电木粉覆盖,其自身结构也非常稳定,从根本上杜绝了在较大的外力作用下,衬套在换向器中轴向和径向的移动。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圈由金属丝制成,所述金属丝的截面包括两个凸弧线状的侧边。本技术采用凸弧线状的侧边,这样当换向器注入电木粉时,螺旋衬套本体能完全包裹在电木粉中,不从换向器内孔壁暴露出来,造成磨损,而采用直线形的侧边时,螺旋衬套本体易暴露出来,容易产生磨损。金属丝可采用钢丝和铜丝等。作为优选,所述金属丝还包括平面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作为优选,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上端面上,所述凸台包括平面状的凸台上端面以及两个垂直面状的凸台侧面。作为优选,所述凸台上端面与其相对的相邻的所述螺旋圈接触。这样使得间隙很小,仅仅由形成的凸台造成,同时凸台又与相邻的螺旋圈接触,整体结构稳定,强度高,能够保证在高压28-30Mpa轴向压力下相邻螺旋衬套间的距离不变,这样能够避免了螺旋衬套在换向器中径向移动。作为优选,每一所述螺旋圈上至少设置有三个凸台。作为优选,所述螺旋衬套为整圈结构。整圈结构即螺旋衬套第一圈螺旋圈加上最后一圈螺旋圈构成一完整螺旋圈,从而使得螺旋衬套上螺旋圈的圈数为整数,如可以是螺旋衬套第一圈螺旋圈以及最后一圈螺旋圈均为半圆环状圈,整圈结构并不局限于上下圈两个半圈,只要能构成整圈即可;采用整圈结构使得换向器径向方向质量均匀,动平衡好,采用这种整圈结构的螺旋衬套可在换向器高速旋转时,使得换向器实现动平衡。本技术的换向器包括换向器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换向器本体内的所述螺旋衬套,换向器本体内的所述螺旋衬套至少一端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螺旋衬套相配的定位台阶。本技术的定位台阶起到托起螺旋衬套的作用,承受螺旋衬套的轴心力,使得螺旋衬套得到稳固的支撑 ,增强了换向器的整体刚度。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台阶为凸块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换向器本体包括换向片和电木粉,所述定位台阶沿换向器本体的轴心圆周排列。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加工性能好,可承受较大入轴力要求,防止衬套在换向器中轴向和径向的移动,并且降低了成本,本技术的成本仅为铜质衬套的1/8、铁套的1/6。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螺旋衬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螺旋衬套的螺旋圈截面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螺旋衬套上凸块部的螺旋圈截面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换向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的换向器端面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螺旋衬套本体;1_1、螺旋圈;1-1_1、侧边;2、凸台;2_1、凸台上端面;2-2、凸台侧面;3、换向器本体;3-1、内孔;4、电木粉;5、定位台阶;6、换向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螺旋衬套如图1、2、3所示,包括由多个螺旋圈1-1形成的螺旋衬套本体I,螺旋衬套本体I为整圈结构,螺旋衬套本体I上冲制有使得螺旋衬套本体I上的相邻螺旋圈1-1之间形成间隙的多个凸台2。螺旋圈1-1由冷轧钢丝卷制而成,冷轧钢丝的横截面包括两个凸弧线状的侧边1-1-1,即冷轧钢丝的侧面为凸弧面,同时冷轧钢丝还包括平面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在冷轧钢丝上端面上沿螺旋圈1-1圆周径向压制有六个等分相同的凸台2,凸台2在弹簧圆周上纵向分布成一定角,凸台2包括平面状的凸台上端面2-1以及两个垂直面状的凸台侧面2-2,凸台上端面2-1与其相对的相邻的螺旋圈1-1接触。本实施例的换向器3如图1、4、5所示,包括换向器本体3和设在换向器本体3内的螺旋衬套,螺旋衬套包括螺旋衬套本体I,换向器本体3包括换向片6和电木粉4,螺旋衬套包裹在电木粉4内,换向器本体3中部制有内孔3-1,换向器本体3内的螺旋衬套一端设有三个与螺旋衬套相配的定位台 阶5,定位台阶5与螺旋圈1-1相对,定位台阶5为凸块结构,可以为金属方块,定位台阶5沿换向器本体3的轴心圆周排列,当然也可让定位台阶5与螺旋衬套接触。以上仅就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或形状允许有变化。总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者替代以及改型。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螺旋圈形成的螺旋衬套本体,所述螺旋衬套本体上设置有使得螺旋衬套本体上的相邻所述螺旋圈之间形成间隙的若干凸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圈由金属丝制成,所述金属丝的截面包括两个凸弧线状的侧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还包括平面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上端面上,所述凸台包括平面状的凸台上端面以及两个垂直面状的凸台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上端面与其相对的相邻的所述螺旋圈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螺旋圈形成的螺旋衬套本体,所述螺旋衬套本体上设置有使得螺旋衬套本体上的相邻所述螺旋圈之间形成间隙的若干凸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吉峰孙瑞良罗刚许刚位曾兵李国法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瑞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