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8132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22:41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插接,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能够上下弹性摆动的弹性臂及设于弹性臂上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锁定的锁定块,锁定块能够随弹性臂上下移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锁定或解除对接连接器的锁定,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抵推弹性臂向下移动的传动体及推动传动体旋转的拉动体,拉动体能够前后移动以推动传动体上下旋转,如此设计,电连接器组件插拔方便,容易,特别适用于狭窄的空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解锁机构的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一般的计算机设备,如桌上型计算机及笔记型计算机在进行信息的取得或传送时,均可以利用计算机连接网络上网操作,因此广泛为个人或企业所使用,为了能够进行上网操作,计算机设备必须配备有网络连接器的插座,以供对接连接器的插头插接,达到上网连接的目的。网络连接器的插头可分为一般电话、传真机等使用的RJll插头,通常为2pin、4pin或6pin信号端子为主,以及可供计算机连接因特网等使用的RJ45插头,其为Spin信号端子。业界目前比较普及的结构RJll插头及RJ45插头的绝缘壳体顶部向后延伸有一弹性臂,弹性臂前部设有与对应插座相锁扣的锁定块,弹性臂能够上下弹性摆动以驱动锁定块上下移动,使用时,插头向前插入插座,锁定块在向前移动的同时被插座抵压向下移动,当插头完全插入插座内,锁定块在弹性臂的弹力下恢复原位后,与插座锁定在一起,从而避免插头与插座分离开;然而,插头需退出插座时,需要使用者先下压弹性臂,再用手握紧插头从插座中拔出,随着电子设备向小型化发展,电子设备内的零组件逐渐密集,空间紧凑,并无太多空间容纳使用者手指插拔插头,势必导致插头的插拔不方便。所以,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适用于狭窄空间的电连接器组件。`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插接,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能够上下弹性摆动的弹性臂及设于弹性臂上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锁定的锁定块,锁定块能够随弹性臂上下移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锁定或解除对接连接器的锁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抵推弹性臂向下移动的传动体及推动传动体旋转的拉动体,所述拉动体能够前后移动以推动传动体上下旋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动体具有向前延伸并能够上下弹性摆动的弹性延伸臂,所述延伸臂向上抵靠在传动体上以推动传动体旋转至初始位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套设在绝缘本体上或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外壳,所述传动体枢接在外壳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体包括位于前端的压条、位于传动体两侧的转动轴及向后延伸的驱动臂,压条向下抵压在弹性臂上,驱动臂向下抵压在拉动体上,在前后方向上,转动轴位于压条与驱动臂之间的位置,所述外壳设有收容转动轴的转动槽,转动槽前端具有供转动轴进入的开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动体设有与驱动臂相抵靠的抵推块,抵推块与驱动臂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斜面,使得抵推块向后移动时能够推动驱动臂向上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包括顶壁、自顶壁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侧壁及形成在顶壁与两侧壁之间的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后部固定于收容空间内,前部向前凸伸出外壳,所述拉动体向后延伸出收容空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侧壁设有位于收容空间内的上滑动肋、下滑动肋及形成在上、下滑动肋之间的滑动槽,所述拉动体设有在滑动槽内前后移动的支撑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滑动槽的高度小于后滑动槽的高度,下滑动肋设有向上凸伸入后滑动槽内的止退块,止退块设有倾斜面,所述支撑轴包括位于前滑动槽内的前支撑轴及位于后滑动槽内的后支撑轴,前支撑轴沿倾斜面进入前滑动槽内,止退块位于前支撑轴后方以限制前支撑轴向后进入后滑动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支撑轴设有朝向后方的压缩缺口,前支撑轴在受挤压后能够产生压缩变形,后支撑轴为圆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壁前端设有与收容空间贯通的缺口,传动体的前端进入外壳顶壁的缺口内提供压条上下移动的空间,所述传动体设有位于压条后侧的让位槽及自压条向后延伸而位于让位槽两侧的加强肋,弹性臂的末端进入让位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组成一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为RJ45或RJll网络插头,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抵推弹性臂向下移动的传动体及推动传动体旋转的拉动体,拉动体能够 前后移动以推动传动体上下旋转,传动体与传动体组成一解锁机构,传动体抵推弹性臂向下移动,使锁定块向下移动解除对接连接器的锁定,电连接器组件能够轻易退出对接连接器,如此设计,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插拔方便,容易,特别便于适用于狭窄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去除外壳之后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外壳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外壳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拉动体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传动体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相插接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解除锁定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10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100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200相插接,其包括电连接器1、套设在电连接器I外侧的绝缘外壳2、能够前后移动的拉动体3及枢接于外壳2内的传动体4,拉动体3与传动体4相结合形成一解锁机构,用以解除电连接器I与对接连接器200之间的锁定。电连接器I为一 RJll或RJ45网络插头,其包括绝缘本体11、收容于绝缘本体1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未图示)及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11的线缆12,导电端子与线缆12电性连接,绝缘本体11顶部设有向后倾斜延伸的弹性臂111,弹性臂111前部的两侧设有用以锁定对接连接器200的一对锁定块112,锁定块112前部设有斜面113。外壳2采用弹性塑胶材料制成,使得便于安装于电连接器I上。外壳2包括顶壁21、自顶壁21两侧垂直向下延伸的一对侧壁22及自该对侧壁22底端向内侧延伸的一对底壁23,该对底壁23左右间隔开。顶壁21、一对侧壁22与两底壁23围设形成前后贯通的一收容空间20,顶壁21前端设有与收容空间20贯通的缺口 211,两侧壁22内侧分别凸设有位于收容空间20内的一定位肋221、一限位肋222、一枢接块223、一上滑动肋224及一下滑动肋225,定位肋221上下竖直延伸而成,限位肋222位于上定位肋221、上滑动肋224及下滑动肋225的前方,限位肋222还自定位肋221向前水平延伸至外壳2前端面,上滑动肋224与下滑动肋225上下相互平行并且自定位肋221向后水平延伸至外壳2后端面,上滑动肋224与下滑动肋225之间形成前滑动槽2241及前滑动槽2241向后延伸的后滑动槽2242,前滑动槽2241较后滑动槽2242的高度低,下滑动肋225设有向上凸伸入后滑动槽2242内的止退块2243,止退块2243设有倾斜面2244,枢接块223位于定位肋221、限位肋222、上滑动肋224及下滑动肋225的上方,枢接块223凹设有与收容空间20相贯通的转动槽2231,转动槽223前端具有开口 2232。外壳2底壁23设有与绝缘本体11相卡扣的卡扣块231,用以限制绝缘本体11向前移动,卡扣块231前端设有导引绝缘本体11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插接,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能够上下弹性摆动的弹性臂及设于弹性臂上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锁定的锁定块,锁定块能够随弹性臂上下移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锁定或解除对接连接器的锁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抵推弹性臂向下移动的传动体及推动传动体旋转的拉动体,所述拉动体能够前后移动以推动传动体上下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长斌张永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