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8189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用于连接线缆并与对接连接器连接,前述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前述绝缘本体包括用以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的对接部、自前述对接部向后延伸的结合部、贯穿对接部与结合部的收容槽、及设置于绝缘本体两侧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锁扣配合的锁扣装置,前述导电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前述导电端子包括可与线缆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各锁扣装置包括与绝缘本体连接的枢接部、自枢接部向对接部一侧延伸的锁扣端、及自枢接部向相反另一侧延伸的按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锁扣连接稳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于线缆的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2010年6月8日公告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该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前述绝缘本体包括设有若干贯穿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各导电端子收容在相应的收容槽内。绝缘本体的一侧设有一个锁扣机构,前述锁扣机构包括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分的锁扣端、与绝缘本体的主体连接的连接部及设置在连接端后侧的按压端。前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壁及底壁。当按压前述按压端时,前述锁扣结构将以连接部为转轴使得锁扣端向远离绝缘本体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解锁。现有技术中,线缆连接器仅在一侧设置有锁扣机构,容易发生锁扣不稳定,前述连接部分别连接绝缘本体的顶壁及底壁,在受到外力按压时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与对接连接器锁扣稳定,锁扣结构牢靠。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用于连接线缆并与对接连接器连接,前述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前述绝缘本体包括用以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的对接部、自前述对接部向后延伸的结合部、贯穿对接部与结合部的收容槽、及设置于绝缘本体两侧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锁扣配合的锁扣装置,前述导电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前述导电端子包括可与线缆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各锁扣装置包括与绝缘本体连接的枢接部、自枢接部向对接部一侧延伸的锁扣端、及自枢接部向相反另一侧延伸的按压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装置与前述绝缘本体一体形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枢接部自绝缘本体向外侧延伸,使得锁扣端及按压端与绝缘本体间隔一设定距离,当按压前述按压端,前述锁扣端将以前述枢接部为轴朝远离前述绝缘本体的方向旋转,从而实现与对接连接器的释放。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端向对接部一侧的延伸未超出对接部的前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压端向相反另一侧延伸的延伸未超出结合部的末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压端上设有若干凸肋以增强人手在操作按压端时的摩擦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对端子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平板状的端子壁及连接该对端子壁的一侧的连接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的上方设有延伸进入收容槽内的弹臂,前述导电端子的至少一个端子壁上与连接壁相对的一侧设有凸块,前述弹臂抵靠在凸块靠近绝缘本体结合部的一侧以防止导电端子朝结合部的方向退出绝缘本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与收容槽连通的止挡槽,前述连接壁上设有向远离连接壁方向延伸的弹性抵挡臂,前述抵挡臂的自由端抵靠在止挡槽内以防止导电端子朝结合部的方向退出绝缘本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压端的宽度大于锁扣端的宽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在绝缘本体的两侧均设有锁扣机构,从而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锁扣连接更加稳定,前述锁扣机构的枢接部自绝缘本体的侧边延伸出来,从而在受到外力按压后不容易断裂,从而结构牢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俯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电源端子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6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收容槽在电源端子未装入前的剖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收容槽在电源端子装入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在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电源端子20、收容在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信号端子30。前述各电源端子20分别与相应的电源线缆或者芯线(未图示)连接,前述各信号端子30分别与相应的信号线缆或者芯线(未图示)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述线缆连接器100具有四个电源端子20及二十个信号端子30。前述绝缘本体10大体呈长方体状,前述四个电源端子20分成两组,每组两个对称地设置在信号端子30的两侧。前述二十个信号端子30水平方向排成四排,每排包括五个信号端子30。但是电源端子20及信号端子30的数量、排列方式不加以局限,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不同数目及不同的排列方式。如图1-7所示,前述绝缘本体10包括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配合的对接部11、自前述对接部11向后延伸的结合部12、贯穿对接部11与结合部12的收容电源端子20的若干收容槽13、设置在收容槽13之间的收容信号端子30的若干收容孔15、及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两侧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锁扣配合的锁扣装置14。前述收容槽13的数量与电源端子20的数量相同,前述收容孔15的数量与信号端子30的数量相同。前述绝缘本体10包括前壁101、与前壁101相对的后壁102、连接前壁101及后壁102的顶壁103、与顶壁103平行间隔设置的底壁104、及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侧壁105。前述一对锁扣装置14分别从相应的侧壁105间隔设置。各锁扣装置14包括与侧壁105连接的枢接部141、自枢接部141向对接部11 一侧延伸的锁扣端142、及自枢接部11向相反另一侧延伸的按压端143,前述枢接部141自绝缘本 体10的侧壁105向外侧延伸,使得锁扣端142及按压端143与绝缘本体10间隔一设定距离,当按压前述按压端143,前述锁扣端142将以前述枢接部141为轴朝远离前述绝缘本体10的方向旋转,从而实现与对接连接器的解锁释放。前述锁扣端142向对接部11 一侧的延伸未超出对接部11的前端,即锁扣端142延伸未超过前述前壁101。前述按压端143向相反另一侧延伸的延伸未超出结合部12的末端,即按压端143延伸未超过前述后壁101。前述锁扣装置14在顶壁103到底壁104的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侧壁105的宽度。前述锁扣端142在前述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按压端143的宽度,从而,前述锁扣端142具有良好的弹性,前述按压端143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及操作手感。前述按压端143上设有若干凸肋144以增强人手在操作按压端时的摩擦力。其中前述锁扣装置14与前述绝缘本体10 —体形成,从而避免了单独设置的锁扣装置14单独安装的生产步骤,节约了生产流程及制造成本。前述绝缘本体10还设有自顶壁103倾斜延伸进入收容槽13内的弹臂16,前述各弹臂16自结合部12朝对接部11的方向倾斜延伸。前述绝缘本体10还设有与各收容槽13连通的止挡槽131。如图1-7所示,前述电源端子20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平板状的端子壁21、连接该对端子壁21的一侧的连接壁22、自其中一端子壁21向后延伸的延伸部23及与延伸部连接的连接部24。前述连接部24用以与前述电源线缆或者芯线铆接,从而将线缆连接器100与线缆建立电性连接。前述电源端子20的至少一个端子壁21上设有向顶壁103方向凸伸的凸块211,当电源端子20插入到相应的收容槽13后,前述绝缘本体10上的弹臂16抵靠在凸块211靠近绝缘本体10结合部12的一侧以防止电源端子20朝结合部12的方向退出绝缘本体10。前述电源端子20的连接壁22上设有远离连接壁22方向延伸的弹性抵挡臂221。前述抵挡臂221的自由端抵靠在绝缘本体10的止挡槽131内以防止电源端子20朝结合部12的方向退出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用于连接线缆并与对接连接器连接,前述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前述绝缘本体包括用以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的对接部、自前述对接部向后延伸的结合部、贯穿对接部与结合部的收容槽、及设置于绝缘本体两侧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锁扣配合的锁扣装置,前述导电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前述导电端子包括可与线缆连接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锁扣装置包括与绝缘本体连接的枢接部、自枢接部向对接部一侧延伸的锁扣端、及自枢接部向相反另一侧延伸的按压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万益戴宏骐洪永炽郑杰友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