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冼远程专利>正文

一种电加热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8853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加热圈,其特点在于包括筒体、电发热线、测温线,其中所述筒体的表面分别做出有供电发热线环绕嵌装的环绕线槽以及供测温线走线藏嵌的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的侧旁还设有螺丝孔,该走线槽的前端还设有贯穿筒体的测温孔,所述电发热线绕装于环绕线槽中,且在电发热线的尾端还形成有电源接线端;所述测温线嵌置于走线槽中,并通过从螺丝孔旋装入螺丝来使测温线限定于走线槽中,所述测温线的前端插装入测温孔中,该测温线的尾端还形成有信号接线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地确保测温线不会发生移位、松脱的现象,保证了测温的精确性;而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以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自行更换测温线,延长整个电加热圈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热流道系统上的电加热圈
技术介绍
在热流道系统上使用的电加热圈一般都带有测温线,以通过测温线来控制电加热圈对热流道系统的加热温度。而目前的测温线大都是通过在电加热圈上开有小孔,将连接有测温装置的测温线的前端插装于小孔内,使测温线的前端与被加热物体相接触,来实现监测温度的目的。然而,由于测温线的前端只是简单地插入小孔内,没有设计很好的固定结构,使得测温线的前端很容易发生移位,或者脱落出小孔,进而使得测温线有可能没有处在正确的测温位置上,从而导致所测到温度的准确性差、误差较大,很难做到精温控的效果。其次,由于测温线长时间工作在 高温环境中,较易烧坏,属于易损部件,需要经常进行更换,而目前的电加热圈大都没有专门设计利于更换测温线的结构,使得很多情况下,用户无法自行更换测温线。因此,介于目前的电加热圈所存在的这些不足,因而有必要对其结构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测温精确、装配方便、方便更换测温线的电加热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加热圈,其特点在于包括筒体、电发热线、测温线,其中所述筒体的表面分别做出有供电发热线环绕嵌装的环绕线槽以及供测温线走线藏嵌的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的侧旁还设有螺丝孔,该走线槽的前端还设有贯穿筒体的测温孔,所述电发热线绕装于环绕线槽中,且在电发热线的尾端还形成有电源接线端;所述测温线嵌置于走线槽中,并通过从螺丝孔旋装入螺丝来使测温线限定于走线槽中,所述测温线的前端插装入测温孔中,该测温线的尾端还形成有信号接线端。为了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组装结构,使其体积更为紧凑、更为节省空间,所述环绕线槽的尾端与走线槽的尾端呈垂直设置,所述电发热线的电源接线端与测温线的信号接线端呈交汇设置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走线槽、螺丝孔、螺丝、测温孔等进行安排测温线的装配结构,使得本技术的测温线不仅能够可靠、牢固、合理地安装于电加热圈的筒体上,能有效地确保测温线不会发生移位、松脱的现象,保证了测温的精确性;而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以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自行更换测温线,延长整个电加热圈的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筒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加热圈,其包括筒体1、电发热线2、测温线3,其中所述筒体I的表面分别做出有供电发热线2环绕嵌装的环绕线槽11以及供测温线3走线藏嵌的走线槽12,所述走线槽12的侧旁还设有螺丝孔13,该走线槽12的前端还设有贯穿筒体I的测温孔14,所述电发热线2绕装于环绕线槽11中,且在电发热线2的尾端还形成有电源接线端21,以便于与电源相电连接。所述测温线3嵌置于走线槽12中,并通过从螺丝孔13旋装入螺丝4来使测温线3限定于走线槽12中,所述测温线3的前端插装入测温孔14中,使测温线3的前端头能够直接接触到被加热的物体,进而确保其测温的精确性。该测温线3的尾端还形成有信号接线端31,以便于与信号监控设备相电连接。本技术这样的结构设计,当测温线3发生损坏时,用户可以用螺丝刀将螺丝4拆卸掉,即可将测温线3取下,更换上新的测温线。为了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组装结构,使其体积更为紧凑、更为节省空间,如图1所示,所述环绕线槽11的尾端与走线槽12的尾端呈垂直设置,所述电发热线2的电源接线端21与测温线3的信号接线端31呈交汇设置一起。为了确保电源接线端21与电源线连接可靠性,如图1所示,所述电源接线端21还设有金属接线管头5,该金属接线管头5的一端与电源接线端21相套接,其另一端与电源线护管相套接,且在金属接线管头5的二端还分别压成有箍扎部51,在箍扎部51上还冲压形成有限定压点52。该箍扎部51、限定压点52结构可以使电源接线端21与电源线护管6可靠地连接一起,而且体积也较为紧凑,十分利于节省空间。同理,又如图1所示,所述信号接线端31还设有金属接线·管头5,该金属接线管头5的一端与信号接线端31相套接,其另一端与信号线护管7相套接,且在金属接线管头5的二端还分别压成有箍扎部51,在箍扎部51上还冲压形成有限定压点52。权利要求1.一种电加热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电发热线(2)、测温线(3),其中所述筒体(I)的表面分别做出有供电发热线(2 )环绕嵌装的环绕线槽(11)以及供测温线(3 )走线藏嵌的走线槽(12),所述走线槽(12)的侧旁还设有螺丝孔(13),该走线槽(12)的前端还设有贯穿筒体(I)的测温孔(14 ),所述电发热线(2 )绕装于环绕线槽(11)中,且在电发热线(2 )的尾端还形成有电源接线端(21);所述测温线(3 )嵌置于走线槽(12 )中,并通过从螺丝孔(13)旋装入螺丝(4)来使测温线(3)限定于走线槽(12)中,所述测温线(3)的前端插装入测温孔(14)中,该测温线(3)的尾端还形成有信号接线端(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线槽(11)的尾端与走线槽(12)的尾端呈垂直设置,所述电发热线(2)的电源接线端(21)与测温线(3)的信号接线端(31)呈交汇设置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线端(21)还设有金属接线管头(5),该金属接线管头(5)的一端与电源接线端(21)相套接,其另一端与电源线护管相套接,且在金属接线管头(5)的二端还分别压成有箍扎部(51),在箍扎部(51)上还冲压形成有限定压点(5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线端(31)还设有金属接线管头(5),该金属接线管头(5)的一端与信号接线端(31)相套接,其另一端与信号线护管相套接,且在金属接线管头(5)的二端还分别压成有箍扎部(51),在箍扎部(51)上还冲压形成有限定压点(5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加热圈,其特点在于包括筒体、电发热线、测温线,其中所述筒体的表面分别做出有供电发热线环绕嵌装的环绕线槽以及供测温线走线藏嵌的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的侧旁还设有螺丝孔,该走线槽的前端还设有贯穿筒体的测温孔,所述电发热线绕装于环绕线槽中,且在电发热线的尾端还形成有电源接线端;所述测温线嵌置于走线槽中,并通过从螺丝孔旋装入螺丝来使测温线限定于走线槽中,所述测温线的前端插装入测温孔中,该测温线的尾端还形成有信号接线端。本技术能有效地确保测温线不会发生移位、松脱的现象,保证了测温的精确性;而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以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自行更换测温线,延长整个电加热圈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H05B3/40GK203151770SQ20132011882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专利技术者冼远程 申请人:冼远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加热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电发热线(2)、测温线(3),其中所述筒体(1)的表面分别做出有供电发热线(2)环绕嵌装的环绕线槽(11)以及供测温线(3)走线藏嵌的走线槽(12),所述走线槽(12)的侧旁还设有螺丝孔(13),该走线槽(12)的前端还设有贯穿筒体(1)的测温孔(14),所述电发热线(2)绕装于环绕线槽(11)中,且在电发热线(2)的尾端还形成有电源接线端(21);所述测温线(3)嵌置于走线槽(12)中,并通过从螺丝孔(13)旋装入螺丝(4)来使测温线(3)限定于走线槽(12)中,所述测温线(3)的前端插装入测温孔(14)中,该测温线(3)的尾端还形成有信号接线端(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远程
申请(专利权)人:冼远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