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对流式玻璃板加热炉的可调节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210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流式玻璃板加热炉的可调节风道,该可调节风道安装在集气箱与蜗壳之间,包括两个可调节连接关系的主连接管和副连接管,分别设置在集气箱的进风口和蜗壳的出风口处,主连接管和副连接管嵌套连接,互相之间可在轴向伸缩;集气箱与可调节风道之间可在横向或上下调节位置,蜗壳与可调节风道之间可在上下或横向调节位置;集气箱与可调节风道之间的调节方向、蜗壳与可调节风道之间的调节方向互相垂直。该风道将集气箱与蜗壳之间的固定连接变为可调节连接,在加热炉受热变形时,可以提供组件之间的活动间隙,避免了对装配关系造成破坏,同时也方便组装拆卸。(*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流式玻璃板加热炉,具体涉及炉体内设置的可调节风道。
技术介绍
在钢化玻璃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对流式玻璃板加热炉对玻璃实施加热。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专利号:ZL200910076062.X)中公布了一种对流式玻璃板加热炉,其结构如图1、图2所示,加热炉中部设置有玻璃输送辊道8,输送辊道8上下方均设置有玻璃加热装置,力口热炉的炉体I设置成上、下炉体,上、下炉体可打开,以便进行炉体内部的维修维护工作。加热装置由集气箱4、风机5、蜗壳6、加热器12构成,风机5通过蜗壳6连接集气箱4,蜗壳6的出风口和集气箱4的进风口连通。现有的集气箱4、风机5、蜗壳6之间采用固定连接,缺少活动间隙,由于加热炉加热后,这些内部组件在高温下会产生变形,同时炉体也会受热变形,内部组件的尺寸及相对位置均会发生变化,使原有的装配关系经常发生干涉现象。例如:风机5固定在炉体I的侧壁,集气箱4吊装在炉体I的顶壁或支撑在炉体I的底板上,两者的线性尺寸变化或位移方向不一致,进而造成集气箱4与蜗壳6之间发生硬性偏移出现装配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风道,该风道设置在集气箱和蜗壳之间,将集气箱与蜗壳之间的固定连接变为可调节连接,集气箱与蜗壳允许在三维方向进行一定量的活动位移,从而避免了组件之间发生硬性偏移,同时也方便组装拆卸。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 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对流式玻璃板加热炉的可调节风道,所述可调节风道安装在集气箱与蜗壳之间,所述可调节风道包括两个可调节连接关系的主连接管和副连接管,分别设置在集气箱的进风口和蜗壳的出风口处,主连接管和副连接管嵌套连接,互相之间可在轴向伸缩;集气箱与可调节风道之间可在横向或上下调节位置,蜗壳与可调节风道之间可在上下或横向调节位置。集气箱与可调节风道之间的调节方向、蜗壳与可调节风道之间的调节方向优选为互相垂直。进一步,所述集气箱的进风口和蜗壳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导槽,所述主连接管和副连接管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槽相配合的凸缘。进一步,所述导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凸缘的宽度。进一步,所述导槽为两端开放式或一端封闭式,导槽采用一端封闭式时,所述凸缘从导槽的开口端进出导槽。进一步,所述主连接管通过凸缘安装在集气箱进风口处的导槽内。进一步,所述副连接管通过凸缘安装在蜗壳出风口处的导槽内。进一步,所述主连接管和副连接管的嵌套部位设置有耐高温密封材料,所述密封材料固定在其中一段连接管的管壁上,封闭两段连接管嵌套部位的间隙。进一步,所述凸缘上设置有耐高温密封材料,封闭所述凸缘与集气箱箱体、蜗壳壳体之间的间隙。本技术的可调节风道,设置有互相嵌套的连接管,可调节风道自身可在轴向伸缩;可调节风道设置在集气箱和蜗壳之间,与集气箱和蜗壳分别采用插接结构连接,将集气箱与蜗壳之间的固定连接变为可调节连接,两者允许在三维方向进行一定量的活动位移,相对可调,从而避免了发生硬性偏移和装配干涉,同时也方便组装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对流式玻璃板加热炉内风道设置结构视图;图2为图1中沿E-E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使用可调节风道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A部放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使用可调节风道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B部放大视图;图7为实施例1可调节风道中主连接管的结构视图;图8为实施例1可调节风道中副连接管的结构视图9为实施例2 可调节风道中主连接管的结构视图;图10为实施例2可调节风道中副连接管的结构视图;图中:1.炉体、2.保温装置、3.悬挂装置、4.集气箱、4-1.导槽、5.风机、6.蜗壳、6-1.导槽、7.蜗壳安装座、8.输送辊道、9.主连接管、9-1.凸缘、10.副连接管、10-1.凸缘、11.密封条、12.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到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实施例1图3、图5所示为本技术所设计实施例之一,在该实施例中,用于对流式玻璃板加热炉的可调节风道,安装在集气箱4与蜗壳6之间,将集气箱4与蜗壳6之间的固定连接变为可调节连接,两者的位置关系在三维方向相对可调。可调节风道包括两个可调节连接关系的主连接管9和副连接管10,分别设置在集气箱4的进风口和蜗壳6的出风口处,主连接管9和副连接管10嵌套连接,互相之间可在轴向伸缩;集气箱4与可调节风道之间可在上下方向调节位置,蜗壳6与可调节风道之间可在横向调节位置;集气箱4与可调节风道之间的调节方向、蜗壳6与可调节风道之间的调节方向互相垂直。根据实际需要,集气箱4与可调节风道之间也可以在横向调节位置,相应地蜗壳6与可调节风道之间可在上下方向调节位置;只需保证两个调节方向互相垂直即可。如图7、图8所示,集气箱4的进风口和蜗壳6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导槽4-1、6_1,主连接管9和副连接管10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槽相配合的凸缘9-1、10-1。如图7、图8所示,导槽4-1、6_1均是两端开放,凸缘9-1、10-1可以沿导槽方向自由活动,相应地集气箱4与蜗壳6之间的活动余量能够最大化。为了进一步增大集气箱4与蜗壳6之间的活动余量,可将导槽4-1、6_1的宽度设计成适当大于凸缘9-1、10-1的宽度,这样主连接管9和副连接管10相对于集气箱4和蜗壳6,均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多方向调节,而不仅仅是单方向的调节,但这样设计的前提需要满足结构安全以及管道通风性能的要求。如图7、图8所示,主连接管9通过凸缘9-1安装在集气箱4进风口处的导槽4_1内。如图7、图8所示,副连接管10通过凸缘10-1安装在蜗壳6出风口处的导槽6_1内。如图4、图6所示,主连接管9和副连接管10的嵌套部位设置有密封条11,采用耐高温密封材料,密封条11固定在其中一段连接管的管壁上,封闭两段连接管嵌套部位的间隙。如图4、图6所示,凸缘9-1、10-1上也设置有密封条11,采用耐高温密封材料,封闭凸缘9-1、10-1与集气箱4箱体、蜗壳6壳体之间的间隙。实施例2如图9、图10所示为本技术所设计实施例2,在该实施例中,导槽4-1、6_1均有一端封闭,凸缘9-1、10-1从导槽的开口端进出导槽。封闭一端是为了实现调节限位,对集气箱4与蜗壳6之间的活动余量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上面所述只是为了 说明本技术,应该理解为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技术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用于对流式玻璃板加热炉的可调节风道,所述可调节风道安装在集气箱与蜗壳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风道包括两个可调节连接关系的主连接管和副连接管,分别设置在集气箱的进风口和蜗壳的出风口处,主连接管和副连接管嵌套连接,互相之间可在轴向伸缩;集气箱与可调节风道之间可在横向或上下调节位置,蜗壳与可调节风道之间可在上下或横向调节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箱的进风口和蜗壳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导槽,所述主连接管和副连接管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槽相配合的凸缘。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凸缘的宽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为两端开放式或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对流式玻璃板加热炉的可调节风道,所述可调节风道安装在集气箱与蜗壳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风道包括两个可调节连接关系的主连接管和副连接管,分别设置在集气箱的进风口和蜗壳的出风口处,主连接管和副连接管嵌套连接,互相之间可在轴向伸缩;集气箱与可调节风道之间可在横向或上下调节位置,蜗壳与可调节风道之间可在上下或横向调节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兵李金玉吴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兰迪玻璃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