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带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1313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带输送机,它包括主滚筒(1)、胶带(5)和机架(4),主滚筒(1)安装在胶带输送机尾部,主滚筒(1)与液压马达连接,卸载滚筒(3)安装在胶带输送机头部,托辊(2)均匀布置在上下胶带(5)中间,解决了井下巷道在回采期间,由于巷道变形严重需要修复,在修复期间需要人工输送货物导致的综采工作面回风巷修复期间出货困难、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矿井下煤矿输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胶带输送机
技术介绍
井下巷道压力大,尤其在回采期间,回风巷巷道变形严重,巷道断面变小影响物料运输、行人、通风。为了解决巷道变形,保障巷道畅通,必须对其修复。修复期间采用人工出货,由人工将货运到采面,由采面刮板输送机将其运出,这样增大了劳动强度,且效率低,直接影响工作面的回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胶带输送机,以解决井下巷道在回采期间,由于巷道变形严重需要修复,在修复期间需要人工输送货物导致的综采工作面回风巷修复期间出货困难、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胶带输送机,它包括主滚筒、胶带和机架,主滚筒安装在胶带输送机尾部,主滚筒与液压马达连接,卸载滚筒安装在胶带输送机头部,托辊均匀布置在上下胶带中间。机架均匀 布置在胶带输送机底部,与胶带输送机侧板固定。液压马达数量为2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代替了人工出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益,加快了巷道修复进度,保障了工作面的正常回采,解决了井下巷道在回采期间,由于巷道变形严重需要修复,在修复期间需要人工输送货物导致的综采工作面回风巷修复期间出货困难、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胶带输送机,它包括主滚筒1、胶带5和机架4,主滚筒I安装在胶带输送机尾部,主滚筒I与液压马达连接,卸载滚筒3安装在胶带输送机头部,托辊2均匀布置在上下胶带5中间,为了保障在瓦斯条件下工作的安全性,驱动主滚筒I的马达只能采用液压马达。液压马达数量为2个,采用双液压马达驱动以提高胶带输送机的负载能力。机架4均匀布置在胶带输送机底部,与胶带输送机侧板固定。载滚筒3搭接在采面刮板输送机机头处。权利要求1.一种胶带输送机,它包括主滚筒(I)、胶带(5)和机架(4),其特征在于:主滚筒(I)安装在胶带输送机尾部,主滚筒(I)与液压马达连接,卸载滚筒(3)安装在胶带输送机头部,托辊(2)均匀布置在上下胶带(5)中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机架(4)均匀布置在胶带输送机底部,与胶带输送机侧板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带输送 机,其特征在于:液压马达数量为2个。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胶带输送机,它包括主滚筒(1)、胶带(5)和机架(4),主滚筒(1)安装在胶带输送机尾部,主滚筒(1)与液压马达连接,卸载滚筒(3)安装在胶带输送机头部,托辊(2)均匀布置在上下胶带(5)中间,解决了井下巷道在回采期间,由于巷道变形严重需要修复,在修复期间需要人工输送货物导致的综采工作面回风巷修复期间出货困难、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问题。文档编号B65G15/00GK203143492SQ20132014747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王金强, 黄建平, 杨乘龙, 旦飞, 叶由棚, 王明仲 申请人: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带输送机,它包括主滚筒(1)、胶带(5)和机架(4),其特征在于:主滚筒(1)安装在胶带输送机尾部,主滚筒(1)与液压马达连接,卸载滚筒(3)安装在胶带输送机头部,托辊(2)均匀布置在上下胶带(5)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强黄建平杨乘龙旦飞叶由棚王明仲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