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70753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存在漏油现象,防撞击性和承载性差,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本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前车轮两侧的两个减震单元;减震单元包括减震器、减震器支撑柱和摇臂;摇臂的中部能与前车轮的轮轴固定连接;减震器的一端铰接在减震器支撑柱上,另一端铰接在摇臂的一端部上;减震器支撑柱的一端固连在下联板上,另一端与摇臂的另一端部相铰接;减震器、减震器支撑柱与摇臂通过连接形成三角形。本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能够利用杠杆的原理降低减震器的受力,避免了减震器的短期磨损漏油,防撞击性和承载性好,安全性能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减震装置,特别是一种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告别了原来由人力或畜力拉动的手推车、驴车等作为运输工具的时代,步入了发动机等全机械传动的时代。三轮摩托车也是现代人们日常运输常用的一种交通工具,其载重量也较大,一般能够载重1000-2000Kg左右。目前,三轮摩托车大多主要出现在农村及城市的边缘开发地带,路况较差,行驶时整车容易晃动,影响驾车的稳定性。减振器主要用于缓冲因地面对车辆冲击而造成对驾驶者的冲击振动,以改善驾驶者的舒 适性。现有的三轮摩托车中均设有前减震装置。现有的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大多采用二轮摩托用的直筒式减震器,主要由减震筒、减震弹簧、阻尼器和减震柱等组成。现有的三轮摩托车受到外力冲击后,减震柱向下运动,减震弹簧承受压力,同时减震筒内下油腔的部分油液重开齿环阀片流入过渡油腔内,另一部分油液则通过活塞杆下部和中部的油孔分别流入减震柱内的上油腔和过渡油腔,使阻尼器起到压缩阻尼的作用。当前减震器复原时,在减震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减震柱向上运动,此时阻尼器过渡油腔内的油液通过活塞杆中部的油孔流入减震筒内的下油腔,而原减震柱下油腔内的油液通过活塞柱中间空流入减震筒的下油腔,产生复原阻尼。现有的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主要存在着以下缺陷:1、由于减震柱是插设在减震筒中,其上、下运动产生为滑动摩擦,加上整车在行驶中产生的纵向、横向的推力的作用,易造成油封漏油,影响减震的效果,减振器的使用寿命较低。2、现有的前减震装置的防撞击性和承载性都较差,由于三轮摩托车自重和所需的载重量较大,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存在漏油现象,影响减震的效果,防撞击性和承载性都较差,易造成安全事故,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三轮摩托车包括上联板、下联板、转向支柱和前车轮;其特征在于,本前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前车轮两侧的两个减震单元;所述的减震单元均与下联板相连接;所述的减震单元包括减震器、减震器支撑柱和摇臂;所述的摇臂的中部能与前车轮的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震器的一端铰接在减震器支撑柱上,另一端铰接在摇臂的一端部上;所述的减震器支撑柱的一端固连在所述的下联板上,另一端与摇臂的另一端部相铰接;所述的减震器、减震器支撑柱与摇臂通过连接形成三角形。本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通过减震器、减震器支撑柱与摇臂的作用,当前轮受外力冲击时,以减震器支撑柱与摇臂的铰接点为支点,利用杠杆的原理,使减震器所受的力矩减小,从而能够合理的将冲击力分配传递至减震器,减小了减震器的受力,避免了减震器的短期磨损漏油,使用寿命较长,同时也很大程度上的减小了前轮的位移,大大地提高了驾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本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的减震器、减震器支撑柱与摇臂通过连接形成三角形,防撞击性和承载性较好,安全性能高。在上述的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中,所述的摇臂具有呈板状的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 ;所述的连接部一的长度小于连接部二的长度;所述的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呈相交设置且交点处固连在前车轮的轮轴上;所述的减震器与连接部一相铰接;所述的减震器支撑柱铰接在连接部二上。摇臂具有呈相交设置的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其大致呈V字型,其在承载震动时调整力臂迅速,利用杠杆原理效应,能够合理的分配减震器受力,减小了减震器的受力,避免了减震器的短期磨损漏油,增加了整个前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力的传递过程中摇臂又不易断裂。在上述的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中,所述的减震器支撑柱与连接部二之间通过铰接轴相铰接。减震器支撑柱与连接部二之间通过铰接轴相铰接,当前轮受外力冲击时,摇臂能够绕铰接点摆动,利用杠杆的原理,从而能够合理的将冲击力分配传递至减震器,减小前轮的位移,提高了驾车的舒适性。在上述的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中,所述的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的长度比为1:3 1:2。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的长度比在本申请的范围内,不仅能够使得摇臂在承载震动时能够更好的调整力臂,同时又能保证摇臂不易断裂,使整车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在上述的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中,所述的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之间夹角为140 150°。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之间夹角在本申请的范围内,能够更合理的将冲击力分配传递至减震器,起到的减震效果最佳,驾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最好,摇臂也更不易断裂。在上述的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中,所述的连接部一的端部和连接部二端部之间的间距155 165mm。连接部一的端部和连接部二端部之间的间距控制在本申请的范围内,能够保证摇臂不会断裂,更合理的利用杠杆原理,减小减震器的受力和前轮的位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减震器、减震器支撑柱与摇臂的作用,当前轮受外力冲击时,以减震器支撑柱与摇臂的铰接点为支点,利用杠杆的原理减小减震器所受的力矩,降低减震器的受力,避免了减震器的短期磨损漏油,使用寿命较长,同时也很大程度上的减小了前轮的位移,大大地提高了驾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2、减震器、减震器支撑柱与摇臂通过连接形成三角形,防撞击性和承载性较好,安全性能高。3、摇臂具有呈相交设置的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其在承载震动时调整力臂迅速,能够更合理的利用杠杆原理效应分配减震器的受力,同时摇臂又不易断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的后视图。图3是本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的摇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联板;2、下联板;3、转向支柱;4、前车轮;5、减震器;6、减震器支撑柱;7、摇臂;71、连接部一 ;72、连接部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三轮摩托车包括上联板1、下联板2、转向支柱3和前车轮4。本前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前车轮4两侧的两个减震单元,减震单元均与下联板2相连接。减震单元包括减震器5、减震器支撑柱6和摇臂7。摇臂7的中部能与前车轮4的轮轴固定连接。减震器5的一端铰接在减震器支撑柱6上,另一端铰接在摇臂7的一端部上。减震器支撑柱6的一端固连在所述的下联板2上,另一端与摇臂7的另一端部相铰接。减震器5、减震器支撑柱6与摇臂7通过连接形成三角形。更具体地说,摇臂7具有呈板状的连接部一 71和连接部二 72。连接部一 71的长度小于连接部72的长度且长度比为1:3 1:2。连接部一 71与连接部72之间夹角为140 150°。连接部一 71的端部和连接部72端部之间的间距155 165mm。连接部一 71和连接部72呈相交设置且交点处固连在前车轮4的轮轴上。减震器5与连接部一 71相铰接。减震器支撑柱6与连接部72之间通过铰接轴相铰接。本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通过减震器5、减震器支撑柱6与摇臂7的作用,当前轮受外力冲击时,摇臂7在承载震动时调整力臂迅速,以减震器支撑柱6与摇臂7的铰接点为支点,利用杠杆的原理减小减震器5所受的力矩,从而能够合理将冲击力分配传递至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三轮摩托车包括上联板(1)、下联板(2)、转向支柱(3)和前车轮(4);其特征在于,本前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前车轮(4)两侧的两个减震单元;所述的减震单元均与下联板(2)相连接;所述的减震单元包括减震器(5)、减震器支撑柱(6)和摇臂(7);所述的摇臂(7)的中部能与前车轮(4)的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震器(5)的一端铰接在减震器支撑柱(6)上,另一端铰接在摇臂(7)的一端部上;所述的减震器支撑柱(6)的一端固连在所述的下联板(2)上,另一端与摇臂(7)的另一端部相铰接;所述的减震器(5)、减震器支撑柱(6)与摇臂(7)通过连接形成三角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勇王怀强李新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