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搅拌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355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罐,包括罐体和呈螺旋状布置罐体的内壁上的主叶片,其中,罐体包括罐口和罐底,主叶片包括刃部、主体和与罐体的内壁连接的连接部,刃部与主体呈钝角斜置,刃部朝向罐底斜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搅拌罐能够与驱动封头的共同作用,使混凝土的搅拌形成一个混凝土搅拌罐的罐体轴线方向的大循环。在混凝土搅拌罐用叶片的主体及刃部的导向作用下形成翻滚,使混凝土的搅拌形成一个位于混凝土搅拌罐用叶片的前端的小循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搅拌罐用叶片能够实现混凝土的搅拌具有一个大循环和一个小循环,加强了搅拌功能,不容易出现离析现象,并且,能够实现混凝土从头至尾螺旋翻滚运动,进一步加强了搅拌功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搅拌罐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罐
技术介绍
近些年随着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装载量越来越大,在大方量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开始出现了混凝土离析的现象。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离析一般出现在刚初始卸料和卸料末端时,众所周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出现离析现象就会影响混凝土自身的质量,也就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解决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离析现象是保证混凝土运输质量的必须条件。目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上的混凝土搅拌罐包括罐体52以及沿罐体52的内壁呈螺旋状布置的主叶片51,一共两组主叶片51,类似旋向相同的双螺纹,相位角相差180度,主叶片51采用的都是直叶片,请参考图6和图7,图6为现有技术中中的主叶片在罐体中螺旋状布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现有技术中中的主叶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由于主叶片51采用直叶片,导致二次搅拌功能很弱,降低混凝土的匀质性,容易出现离析现象。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罐,以加强搅拌功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罐,以加强搅拌功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搅拌罐,包括罐体和呈螺旋状布置所述罐体的内壁上的主叶片,其中,所述罐体包括罐口和罐底,所述主叶片包括刃部、主体和与所述罐体的内壁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刃部与所述主体呈钝角斜置,所述刃部朝向所述罐底斜置。优选的,上述钝角为110。 -150。。优选的,上述钝角为模具压制成型。优选的,上述连接部与所述主体呈90°垂直弯折。优选的,上述主叶片靠近所述罐底的一端上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朝向所述罐口斜置。优选的,上述罐体还包括后锥体、中柱筒体、大前锥体、小前锥体,所述主叶片设置在所述后锥体、所述中柱筒体、所述大前锥体和所述小前锥体的内壁上,其中,所述主叶片中位于所述中柱筒体和所述后锥体的内壁上的部分叶片的主体上开设有通孔。优选的,上述的混凝土搅拌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锥体和所述中柱筒体的内壁上的辅助叶片,所述辅助叶片上设置有通孔。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搅拌罐包括罐体和呈螺旋状布置所述罐体的内壁上的主叶片,其中,所述罐体包括罐口和罐底,所述主叶片包括刃部、主体和与所述罐体的内壁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刃部与所述主体呈钝角斜置,所述刃部朝向所述罐底斜置。使用时,当混凝土搅拌罐的罐体搅拌旋转,主叶片将混凝土向混凝土搅拌罐中罐底部位的驱动封头方向挪动,混凝土在驱动封头的反推作用下向混凝土搅拌罐的罐口方向翻滚,使混凝土的搅拌形成一个混凝土搅拌罐的罐体的轴线方向的大循环。同时,当主叶片将混凝土向驱动封头方向推动时,由于主叶片的刃部与主体呈钝角斜置,也就是将主叶片的上部折弯成刃部,且刃部朝向罐底斜置,混凝土在主叶片的主体及刃部的导向作用下形成翻滚,从而形成主叶片的前端的混合搅拌,使混凝土的搅拌形成一个位于主叶片的前端的小循环,并且由于主叶片是沿罐体内壁呈螺旋状布置,当混凝土搅拌罐的罐体搅拌旋转时,混凝土将沿着主叶片从头至尾螺旋翻滚运动,实现混凝土连续不断混合搅拌,加强了搅拌功能,该混合搅拌运动近似于龙卷风运动。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搅拌罐能够实现混凝土的搅拌具有一个大循环和一个小循环,加强了搅拌功能,不容易出现离析现象,并且,能够实现混凝土从头至尾螺旋翻滚运动,进一步加强了搅拌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叶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罐的大循环、小循环以及周向循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叶片的折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中中的主叶片在罐体中螺旋状布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现有技术中中的主叶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上图1-7 中:主叶片1、刃部11、主体12、连接部13、罐底21、后锥体22、中柱筒体23、大前锥体24、小前锥体25、罐口 26、驱动封头27、折弯部3、辅助叶片4、主叶片51、罐体52、主叶片靠近罐底的一端6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罐,以加强搅拌功能。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叶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罐的大循环、小循环以及周向循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叶片的折弯部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罐包括罐体和呈螺旋状布置罐体的内壁上的主叶片I,其中,罐体包括罐口 26和罐底21,主叶片I包括刃部11、主体12和与罐体的内壁连接的连接部13,刃部11与主体12呈钝角斜置,刃部11朝向罐底26斜置。如图1、图2和图3,使用时,当混凝土搅拌罐的罐体搅拌旋转,主叶片I将混凝土向混凝土搅拌罐中罐底21部位的驱动封头27方向挪动,混凝土在驱动封头27的反推作用下向混凝土搅拌罐的罐口 26方向翻滚,使混凝土的搅拌形成一个混凝土搅拌罐的罐体的轴线方向的大循环。如图4,该大循环为图4中大写字母A所示意的循环。同时,当主叶片I将混凝土向驱动封头27方向推动时,由于主叶片I的刃部11与主体12呈钝角斜置,也就是将主叶片I的上部折弯成刃部11,且刃部11朝向罐底21斜置,混凝土在主叶片I的主体12及刃部11的导向作用下形成翻滚,从而形成主叶片I的前端的混合搅拌,使混凝土的搅拌形成一个位于主叶片I的前端的小循环,如图4,该小循环为图4中大写字母B所示意的循环,并且由于主叶片I是沿罐体内壁呈螺旋状布置,当混凝土搅拌罐的罐体搅拌旋转时,混凝土将沿着主叶片I从头至尾螺旋翻滚运动,实现混凝土连续不断混合搅拌,加强了搅拌功能,该混合搅拌运动近似于龙卷风运动。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搅拌罐能够实现混凝土的搅拌具有一个大循环和一个小循环,加强了搅拌功能,不容易出现离析现象,并且,能够实现混凝土从头至尾螺旋翻滚运动,进一步加强了搅拌功能。在实际应用时,主叶片I从头至尾可以是由多片,例如8片子叶片焊接在一起组成的,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搅拌罐中包含有两组主叶片I。 具体的,钝角为110° -150°,搅拌效果更好。具体的,钝角为模具压制成型,加强主叶片I的钝角处的强度。具体的,连接部13与主体12呈90°垂直弯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搅拌罐,包括罐体和呈螺旋状布置所述罐体的内壁上的主叶片(1),其中,所述罐体包括罐口(26)和罐底(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叶片(1)包括刃部(11)、主体(12)和与所述罐体的内壁连接的连接部(13),所述刃部(11)与所述主体(12)呈钝角斜置,所述刃部(11)朝向所述罐底(26)斜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胜峰朱云山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亚隆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