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100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连接器结构领域,提供了一种CPU连接器,包括底座和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上盖,底座上设置有复数个端子容置槽,复数个接触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端子容置槽内,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上盖相对所述底座滑动的离心转轴,所述离心转轴上开设有可供扳手构件插入的插孔,所述离心转轴上设置有离心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CPU连接器,其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上盖相对所述底座滑动的离心转轴,离心转轴可手扳手构件等辅助工具驱动,结构简单巧妙,产品零部件数量少,装配简单,大大降低了连接器的成本,而且利于节约空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PU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CPU连接器,其包括上盖和底座,CPU引脚与底座内的接触端子相贴。现有技术,大多通过结构复杂的锁扣机构将上盖推紧于底座上,由于连接器上的锁紧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多,装配也不方便,导致连接器的生产成本高。而且,现有技术中的锁扣结构,其体积大,不利于节约空间。例如,参考CN200965947Y专利文献,其连接器通过结构复杂的摇杆结构进行锁紧,其零部件较多,结构体积大,不利于节约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CPU连接器,其生产成本低、利于节约空间。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CPU连接器,包括底座和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上盖,底座上设置有复数个端子容置槽,复数个接触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端子容置槽内,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上盖相对所述底座滑动的离心转轴,所述离心转轴上开设有可供扳手构件插入的插孔,所述离心转轴上设置有离心部。具体地,所述上盖或/和底座上对应于所述插孔处,开设有缺口。具体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下容置槽,所述离心转轴的两端转动夹持于所述下容置槽内,所述离心部为设置于所述离心转轴上的离心曲拐。具体地,所述上盖上开设有上容置槽,所述上容置槽内对应于所述离心曲拐处凸设有凸栓。具体地,所述插孔开设于所述离心转轴的中段,所述离心曲拐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插孔的两侧。具体地,所述离心转轴相对所述底座和上盖横向设置。具体地,所述接触端子包括用于夹持CPU引脚的卡箍部,所述卡箍部具有开口且呈缩口状,所述卡箍部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分设于所述卡箍部开口的两侧,且所述卡箍部开口的两侧的导向斜面之间呈扩口状。具体地,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上盖卡扣于所述底座上的卡扣结构。具体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倒扣凸起部和倒扣卡槽,所述倒扣凸起部凸设于所述底座两侧,所述倒扣卡槽开设于所述上盖相向的两侧壁上,所述倒扣凸起部卡入于所述倒扣卡槽内。本技术所提供的CPU连接器,其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上盖相对所述底座滑动的离心转轴,离心转轴可手扳手构件等辅助工具驱动,结构简单巧妙,产品零部件数量少,装配简单,大大降低了连接器的成本,而且利于节约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PU连接器与扳手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PU连接器的装配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PU连接器中离心转轴的平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PU连接器中离心转轴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PU连接器中CPU引脚与接触端子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PU连接器中接触端子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PU连接器中CPU引脚与扳手构件的平面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PU连接器中CPU引脚与扳手构件的平面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PU连接器中底座与离心转轴于解锁时的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PU连接器中上盖与离心转轴于解锁时的立体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PU连接器中底座与离心转轴于锁定时的立体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PU连接器中上盖与离心转轴于锁定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PU连接器,包括底座I和连接于底座I上的上盖2,底座I设置有复数个端子容置槽11,复数个接触端子3分别设置于端子容置槽11内,上盖2上可设置有可供CPU引脚7穿过的通孔21,通孔21的大小尺寸与CPU引脚7的大小尺寸相配。接触端子3可以固定焊接于电路板6上。接触端子3可与CPU引脚7相接触,CPU引脚7可穿过于上盖2的通孔21并与底座I上的接触端子3相接触。底座I与上盖2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上盖2相对底座I滑动且由扳手构件5驱动的离心转轴4,离心转轴4上开设有可供扳手构件5插入的插孔41。通过在插孔41内插入扳手构件5,可以很方便、省力地驱动离心转轴4旋转,离心转轴4的侧壁上可设置有离心的离心部42,离心部42相对离心转轴4的转动中心轴偏心设置,请一并参考图9至图12,当离心转轴4正向或反向转动时,离心部42可抵顶于上盖2并推动上盖2相对底座I向前或向后滑动,从而锁紧上盖2或使上盖2解锁。扳手构件5作为辅助工具,其可呈“L”形或杆状,也可采用螺丝刀等杆状物作为扳手构件5,扳手构件5使用完毕后可从插孔41中拔出,只需在底座I与上盖2之间设置具有离心部42的离心转轴4,无需设置结构复杂的锁扣结构,结构简单巧妙,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而且由于无需设置额外的零部件,大大减少了体积的占用,节约了空间。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插孔41可为贯通孔或盲孔,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盖2或/和底座I上对应于插孔41处,开设有缺口 10,扳手构件5等辅助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卡入离心转轴4的插孔41内,并便于扳手构件5的转动,扳手构件5在转动时不会与上盖2、底座I相干涉。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离心部42为设置于离心转轴4上的离心曲拐,离心曲拐相对离心转轴4向外弯折,具体应用中,可采用金属棒弯折而成,当然,也可通过其它方式成型。可以理解地,离心部42也可为凸设于离心转轴4外周壁的凸轮部,在离心转轴4转动过程中,离心部42也可以逐渐作用于上盖2并推动上盖2滑动。具体地,如图1和图9所示,底座I上开设有下容置槽12,离心转轴4的两端转动夹持于下容置槽12内,以限制离心转轴4前后左右滑动。更具体地,如图1和图10所示,上盖2上开设有上容置槽22,上容置槽22与下容置槽12共同界定用于放置离心转轴4的空间。上容置槽22内对应于离心曲拐处凸设有凸栓23,凸栓23可伸入离心曲拐的凹陷处,以使离心曲拐在转动过程中可以与凸栓23干涉并推动上盖2向前或向后滑动。当然,离心转轴4也可转动设置于上盖2内,离心曲拐处可与底座I干涉而使上盖2滑动,也可实现上盖2的锁定与解锁。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插孔41开设于离心转轴4的中段,离心曲拐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插孔41的两侧,使上盖2受力均匀。当然,离心曲拐设置的位置和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具体地, 如图9 图12所示,离心转轴4相对底座I和上盖2横向设置,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当然,可以理解地,也可采用其它的结构将上盖2连接于底座I上。例如在底座I的侧壁设置倒扣卡槽,并相应地在上盖2上设置可卡入于倒扣卡槽的倒扣凸起部;也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具体地,如图1 图6所示,接触端子3包括用于夹紧CPU引脚7的卡箍部31,卡箍部31具有开口且呈缩口状,以容纳并卡紧CPU引脚7,避免CPU引脚7后退而导致接触不可靠。卡箍部31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导向斜面32,导向斜面32分设于卡箍部31开口的两侧,且卡箍部31开口的两侧的导向斜面32之间呈扩口状,以便于使CPU引脚7沿导向斜面32顺利地卡入卡箍部31内。具体应用中,当将扳手构件58插入靠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CPU连接器,包括底座和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上盖,底座上设置有复数个端子容置槽,复数个接触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端子容置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上盖相对所述底座滑动的离心转轴,所述离心转轴上开设有可供扳手构件插入的插孔,所述离心转轴上设置有离心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敬舜陈高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