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环境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9902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是一种耐环境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各自以前端为插接端的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壳体以及插头接触件,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中装配有浮动绝缘体、插座接触件以及推压弹簧,浮动绝缘体上固定装配有转接接触件,所述插头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的分离阻力大于插座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的分离阻力;插头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之间的分离阻力减去插座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之间的分离阻力后剩余的部分便形成拉动浮动绝缘体向前移动的拉力,该拉力与相应的推压弹簧配合即可实现一推一拉配合,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带自我密封防护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浮动绝缘体在插头与插座分离后无法自动复位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是一种耐环境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连接器的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现有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壳体、固定装配在壳体中的绝缘体以及直接通过绝缘体固定装配在壳体中的接触件,其中壳体为保护件,接触件用于传递电能。然而部分场合要求电连接器在分离后仍然带电,并且这些场合常常会有热流、下雨等气候因素,这将导致相应电连接器处接点的短路,因此此种场合使用的电连接器需要具备分离后能够自我防护密封的功能,针对以上需求,有人研发了一种带有浮动绝缘体的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此处假设插头与插座各自以前端为插接端,则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及通过插头绝缘体固定装配在插头壳体中的插头接触件,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中一前一后装配有浮动绝缘体和插座绝缘体,浮动绝缘体的外周面与插座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密封配合,另外,浮动绝缘体可在插座壳体中前后活动并且固定装配有转接接触件,插座绝缘体固定装配在插座壳体中并固定装配有插座接触件,插头接触件、转接接触件以及插座接触件一一对应,另外,插座壳体中在浮动绝缘体的后方处还顶装有推压弹簧。当插头与插座分离时,浮动绝缘体在推压弹簧的作用下向插座前端移动并带动转接接触件与插座接触件分离,此时,由于转接接触件与插座接触件分离,并且电连接器的前端界面被浮动绝缘体以转接接触件密封,因此即使是在转接接触件之间互相短路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插座接触件之间的短路,由此便不会造成与电连接器连接的电气设备等的短路损坏;当插头与插座插合时,插头绝缘体顶压浮动绝缘体并推动其后移,从而使得插头接触件、插座接触件分别与转接接触件的两端插接,从而导通相应的电路。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插头与插座插合时的阻力不致过大,同时为了减轻插头与插座之间的锁紧机 构的负担,上述电连接器组件的推压弹簧的弹力往往是有限的,而浮动绝缘体为了保证与插座壳体之间的密封与插座壳体之间的配合也是较为紧密的,这就使得浮动绝缘体在插头与插座分离时自动向插座前端复位的阻力较大,常常出现浮动绝缘体在插头与插座分离后无法自动复位的问题,而此种问题一旦出现将直接导致插座的自我密封防护功能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潮湿及沙尘环境中的耐环境电连接器组件,以解决现有的带自我密封防护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浮动绝缘体在插头与插座分离后无法自动复位的问题。同时,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耐环境电连接器组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耐环境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各自以前端为插接端的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壳体以及插头接触件,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中装配有浮动绝缘体、插座接触件以及推压弹簧,浮动绝缘体上固定装配有转接接触件,所述插头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的分离阻力大于插座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的分离阻力。插头、插座接触件均为与转接接触件对应的针接触件,插头接触件的外径大于插座接触件的外径,所述转接接触件为双头孔接触件并且位于其两端的两插孔的内径相等。插头、插座接触件均为与转接接触件对应的针接触件,插头接触件的外径与插座接触件的外径相等,所述转接接触件为双头孔接触件并且其两插孔中用于与插头接触件插接的一个的内径小于另一插孔的内径。插头、插座接触件均为与转接接触件对应的孔接触件,插头接触件的内径小于插座接触件的内径,所述转接接触件为双头针接触件并且其两端的两插针的外径相等。插头、插座接触件均为与转接接触件对应的孔接触件并且二者的内径相等,所述转接接触件为双头针接触件并且其两插针中用于与插头接触件配合的一个的外径大于另一个的外径。本技术的插座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中装配有浮动绝缘体、插座接触件以及推压弹簧,浮动绝缘体上固定装配有转接接触件,转接接触件与插座接触件的分离阻力小于其与对应的插头接触件之间的分离阻力。所述转接接触件为双头孔接触件并且位于其两端的两插孔的内径相等。所述转接接触件为双头孔接触件并且其两插孔中用于与插头接触件插接的一个的内径小于另一插孔的内径。所述转接接触件为双头针接触件并且其两端的两插针的外径相等。所述转接接触件为双头针接触件并且其两插针中用于与插头接触件配合的一个的外径大于另一个的外径。由于本技术的耐环境电连接器组件中的插头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的分离阻力大于插座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的分离阻力,因此在拉动插头来使插头与插座分离时,插头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之间的分离阻力减去插座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之间的分离阻力后剩余的部分便形成拉动浮动绝缘体向前移动的拉力,该拉力与相应的推压弹簧配合即可实现一推一拉配合,就像把一个人推桌子换成两个人一推一拉配合挪动桌子一样,由此便可实现浮动绝缘体的可靠复位,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带自我密封防护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浮动绝缘体在插头与插座分离后无法自动复位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耐环境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插座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1,如图1-3所示,包括插头101和插座102,插头101与插座102各自以前端为插接端。插头101包括插头壳体11及通过插头绝缘体12固定装配在插头壳体11中的插头接触件13,本实施例中,插头接触件13采用针接触件。插座102包括插座壳体21,插座壳体21中一前一后的装配有浮动绝缘体22和插座绝缘体23,浮动绝缘体22沿前后方向活动装配在插座壳体21中,插座壳体21中设有密封圈24并通过密封圈24与浮动绝缘体22的外周面密封配合,浮动绝缘体22上固定装配有转接接触件25,转接接触件25与插头接触件13 —一对应,本实施例中,转接接触件25采用双头孔接触件,其前后两端均具有插孔并且该两插孔的内径相等,插座绝缘体23上固定装配有插座接触件26,插座接触件26与转接接触件25 —一对应并采用针接触件,其中插头接触件13与转接接触件25的分离阻力大于插座接触件26与转接接触件25之间的分离阻力,本实施例中,是通过调整插头接触件13与转接接触件25之间的公差来实现的,从而使得插头接触件13的外径大于插座接触件26的外径;另外,插座壳体21中还装配有推压弹簧27,推压弹簧27顶装在浮动绝缘体22的后侧并向前推压浮动绝缘体22。当插头与插座分离时,浮动绝缘体在推压弹簧的作用下向插座前端移动并带动转接接触件与插座接触件分离,此时,由于转接接触件与插座接触件分离,并且电连接器的前端界面被浮动绝缘体以转接接触件密封,因此即使是在转接接触件之间互相短路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插座接触件之间的短路,由此便不会造成与电连接器连接的电气设备等的短路损坏;当插头与插座插合时,插头绝缘体顶压浮动绝缘体并推动其后移,从而使得插头接触件、插座接触件分别与转接接触件的两端插接,从而导通相应的电路。在本技术的耐环境电连接器组件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使插头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之间的分离阻力大于插座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之间的分离阻力:①将插头、插座接触件均设为与转接接触件对应的针接触件,并使插头接触件的外径与插座接触件的外径相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耐环境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各自以前端为插接端的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壳体以及插头接触件,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中装配有浮动绝缘体、插座接触件以及推压弹簧,浮动绝缘体上固定装配有转接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的分离阻力大于插座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的分离阻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军卞书波陈继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