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勇专利>正文

臭氧与水混合杀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4445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与水混合杀菌装置,包含:一本体、二感应装置及一盖体。所述本体,其含一导流道、臭氧通道及二导电元件,导流道含流道入口、流道出口及中间流道,其本体于流道入口延设一进入端,于流道出口延设一出口端,且导流道的流道入口、流道出口分别略呈沙漏状并相对设置;二感应装置分别设于本体、盖体内,本体内的第一感应装置是具有呈平板条状的第一、第二感应元件,而盖体的第二感应装置则具有二呈平板条状的L型感应元件;所述盖体,是锁设于本体出口端,并含有卡块与本体卡槽相卡合,并在卡合之间增设有一垫圈。具有数个侦测点,可有效侦测流体的流量以适当调整输入的臭氧量,达成有效杀菌的效用,同时易于更换感应元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臭氧与水混合杀菌装置,属于臭氧杀菌领域。
技术介绍
一般自来水厂为去除有害物质,会在水中添加各种化学药剂用以净化水质,然而净水处理方式,并无法完全洁净水质,仍旧会残留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且于管路的输送过程,有的管路老旧,或已破损,造成混入其它物质,进而无法有符合使用的水质。于是有人想到于管路或水龙头与臭氧产生器结合,使水龙头的水与臭氧产生器的臭氧产生混合以进一步改善前述水质。公知水与臭氧产生混合的流体混合装置,为因应流体的流量以调整臭氧的混合流量,通常在流体混合装置上螺固具有螺纹的感应元件,当长期使用下感应元件极易沉积杂质,造成感应元件无法感应,且流体混合装置是密封组合于窄小管道中,根本无法清洁感应元件上的杂质,不但影响流体混合比率,更造成流体混合装置的使用期限减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与水混合杀菌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与水混合杀菌装置,包含:一本体、二感应装置及一盖体。所述本体,其含一导流道、臭氧通道及二导电元件,导流道含流道入口、流道出口及中间流道,其本体于流道入口延设一进入端,于流道出口延设一出口端,且导流道的流道入口、流道出口分别略呈沙漏状并相对设置,其中间流道则位于流道入口、流道出口间的相对窄端形成较窄的流道,而臭氧通道是设于窄端的中间流道,并以连接管连接于一臭氧产生装置,另导电元件是一端设于本体外,并另于本体出口端设有卡槽;二感应装置分别设于本体、盖体内,本体内的第一 感应装置是具有呈平板条状的第一、第二感应元件,而第一、第二感应元件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侦测端、第二侦测端,其第一侦测端、第二侦测端是分别凸设于导流道的流道入口与流道出口,可形成数个侦测点,而盖体的第二感应装置则具有二呈平板条状的L型感应元件,且其侦测端凸设于导流道流道出口,并且第二感应装置的第一、第二感应元件分别以导电元件电性连接于本体外的臭氧产生装置的传输线,并设有螺固件使导电元件与传输线固接;所述盖体,是锁设于本体出口端,并含有卡块与本体卡槽相卡合防水外流,并在卡合之间增设有一垫圈,进一步加强其密合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数个侦测点,可有效侦测流体的流量以适当调整输入的臭氧量,达成有效杀菌的效用,同时易于更换感应元件。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及实施示意图。图中1.本体,2.第一感应装置,3.盖体,4.导流道,5.臭氧通道,6.导电元件,7.流道入口,8.流道出口,9.中间流道,10.进入端,11.出口端,12.连接管,13.臭氧产生装置,14.卡槽,15.第一感应元件,16.第二感应元件,17.第一侦测端,18.第二侦测端,19.传输线,20.螺固件,21.卡块,22.垫圈,23.水龙头,24.第二感应装置,25.第一感应元件,26.第二感应元件,27.侦测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与水混合杀菌装置,包含:一本体1、二感应装置及一盖体3,具体结构如下。一本体I,其含一导流道4、臭氧通道5及二导电元件6,导流道4含流道入口 7、流道出口 8及中间流道9,其本体I于流道入口 7延设一进入端10,于流道出口 8延设一出口端11,且导流道4的流道入口 7、流道出口 8分别略呈沙漏状并相对设置,其中间流道9则位于流道入口 7、流道出口 8间的相对窄端形成较窄的流道,而臭氧通道5是设于窄端的中间流道9,并以连接管12连接于一臭氧产生装置13,另导电元件6是一端设于本体I外,并另于本体I出口端11设有卡槽14 ;二感应装置分别设于本体1、盖体3内,本体I内的第一感应装置2是具有呈平板条状的第一、第二感应元件15、16,而第一、第二感应元件15、16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侦测端17、第二侦测端18,其第一侦测端17、第二侦测端18是分别凸设于导流道4的流道入口 7与流道出口 8,可形成数个侦测点,而盖体3的第二感应装置24则具有二呈平板条状的L型感应元件25、26,且其侦测端27凸设于导流道4流道出口 8,并且第一、第二感应元件25、26分别以导电元件6电性连接于本体I外的臭氧产生装置13的传输线19,并设有螺固件20使导电元件6与传输线19固接;以及一盖体3,是锁设于本体I出口端11,并含有卡块21与本体I卡槽14相卡合防水外流,并在卡合之间增设有一垫圈22,进一步加强其 密合性。如图2所示,在使用时,将本体I进入端10锁设于水龙头23的流体进入处,在流体流动时,感应装置2的第一侦测端17或第二侦测端18在导流道4感应到流体时,并借由导电元件6将感应信号由传输线19传输至臭氧产生装置13,使臭氧产生装置13产生臭氧并经由连接管12、臭氧通道5输送至导流道4,并在流体流动于导流道4窄端的中间流道9时产生负压,并产生吸力将臭氧吸入,进而将流体与臭氧混合,进而使水等流体产生杀菌的效用,由于第一、第二感应元件15、16两端的第一侦测端17、第二侦测端18分别凸设于导流道4的流道入口 7与流道出口 8,而可形成数个侦测点,同时盖体3的第二感应装置24则具有二呈平板条状的L型感应元件25、26,且其侦测端27凸设于导流道4流道出口 8,亦可可形成数个侦测点,如此可有效侦测水等流体的流量以适当调整输入的臭氧量,达成有效杀菌的效用。更因第一、第二感应元件25、26是设于盖体3内,则旋开盖体3即可更换另一盖体3或置于盖体3内的第一、第二感应元件25、26,亦可便于感应元件的更换,增进臭氧与水混合装置的使用期限。权利要求1.一种臭氧与水混合杀菌装置,包括一本体、一感应装置及一盖体,其特征是:本体(1),其含一导流道(4)、臭氧通道(5)及二导电元件(6),导流道(4)含流道入口(7)、流道出口(8)及中间流道(9),臭氧通道(5)是设于窄端的中间流道(9),并以连接管(12)连接于一臭氧产生装置(13),另导电元件(6)是一端设于本体(I)外,并另于本体(I)出口端(11)设有卡槽(14) ;二感应装置分别设于本体(I)、盖体(3)内,本体(I)内的第一感应装置(2)是具有呈平板条状的第一、第二感应元件(15)、(16),而第一、第二感应元件(15)、(16)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侦测端(17)、第二侦测端(18),其第一侦测端(17)、第二侦测端(18)是分别凸设于导流道(4)的流道入口(7)与流道出口(8),盖体(3)的第二感应装置(24)则具有二呈平板条状的L型感应元件(25 )、( 26 ),且其侦测端(27 )凸设于导流道(4)流道出口(8 );所述盖体(3 ),是锁设于本体(I)出口端(11),并含有卡块(21)与本体(I)卡槽(14 )相卡合,并在卡合之间增设有一垫圈(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与水混合杀菌装置,其特征是:本体(I)于流道入口(7)延设一进入端(10 ),于流道出口( 8 )延设一出口端(11),且导流道(4 )的流道入口( 7 )、流道出口(8)分别略呈沙漏状并相对设置,其中间流道(9)则位于流道入口(7)、流道出口(8)间的相对窄端形成较窄的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臭氧与水混合杀菌装置,包括一本体、一感应装置及一盖体,其特征是:本体(1),其含一导流道(4)、臭氧通道(5)及二导电元件(6),导流道(4)含流道入口(7)、流道出口(8)及中间流道(9),臭氧通道(5)是设于窄端的中间流道(9),并以连接管(12)连接于一臭氧产生装置(13),另导电元件(6)是一端设于本体(1)外,并另于本体(1)出口端(11)设有卡槽(14);二感应装置分别设于本体(1)、盖体(3)内,本体(1)内的第一感应装置(2)是具有呈平板条状的第一、第二感应元件(15)、(16),而第一、第二感应元件(15)、(16)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侦测端(17)、第二侦测端(18),其第一侦测端(17)、第二侦测端(18)是分别凸设于导流道(4)的流道入口(7)与流道出口(8),盖体(3)的第二感应装置(24)则具有二呈平板条状的L型感应元件(25)、(26),且其侦测端(27)凸设于导流道(4)流道出口(8);所述盖体(3),是锁设于本体(1)出口端(11),并含有卡块(21)与本体(1)卡槽(14)相卡合,并在卡合之间增设有一垫圈(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刘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