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炜丰专利>正文

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42007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6:14
一种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包含一个加热押出单元及一个承接单元,该加热押出单元包括一个出料口,该承接单元与该出料口相间隔设置,该加热押出单元与该承接单元能够相对运动,借此,产生制造出不同塑胶弹性体成品构型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一般的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9包含一个供料单元91、一个加热押出单元92,及一个模具93,该供料单元91连接该加热押出单元92的其中一端,该模具93连接该加热押出单元92的另一端。使用者将数个热塑性弹性体原料颗粒倒入该供料单元91,利用该供料单元91均匀稳定地将前述热塑性弹性体原料颗粒送入该加热押出单元92,该加热押出单元92定量地将形成熔融态的热塑性弹性体挤入该模具93中,形成一个具有预定形状的塑胶弹性体成品。该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9所制得的塑胶弹性体成品虽然具有塑胶弹性体本身的特性,但是该塑胶弹性体成品的内部结构仍为实心,无法产生不同构型的效果,因此,该相关产业开发不同的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仍有一个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够制造出不同塑胶弹性体成品构型的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本技术 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包含一个加热押出单元及一个承接单元,该加热押出单兀包括一个出料口,该承接单兀与该出料口相间隔设置,该加热押出单兀与该承接单元能够相对运动。本技术所述的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还包含一个连接该承接单元的驱动单J Li ο本技术所述的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该驱动单元为一个伺服系统。本技术所述的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还包含一个供料单元,该加热押出单元还包括一个入料口,该供料单元连接该入料口。本技术所述的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还包含一个与该承接单元相间隔设置的滚压单元。本技术所述的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该承接单元包括一个输送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加热押出单元与该承接单元能够相对运动,而产生制造出不同塑胶弹性体成品构型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图4是本技术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两个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2至图3,本技术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加热押出单元1、一个供料单元2、一个承接单元3,及一个驱动单元4。该加热押出单元I包括一个加热器11、一个穿设该加热器11的螺杆12、一个形成于该加热器11 一端的入料口 13,及一个设置于该加热器11另一端的喷嘴14,该加热器11与该螺杆12相互配合界定一个熔料空间15,该喷嘴14具有数个出料口 141,该加热押出单元I为相关
具有普通知识者所能了解,在此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该喷嘴14也能够只具有一个出料口,而达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该供料单元2包括一个出料口 21,该供料单元2的出料口 21连接该加热押出单元I的入料口 13。该承接单元3包括一个承接平台31,该承接平台31相间隔地设置在该喷嘴14的出料口 141下方。该驱动单元4包括一个连接座41,该承接单元3的承接平台31连接该驱动单元4的连接座41,该驱动单元4带动该承接单元3的承接平台31相对该加热押出单元I运动。该驱动单元4为一个能够程式设定的伺服系统,借此,能够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设定该承接单元3相对该出料口 141的移动位置与速度。需要说明的是,该驱动单元4的细部组件与驱动方式为相关
·具有普通知识者所能了解,在此不再赘述。使用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时,先将数个塑胶弹性体料粒倒入该供料单元2,并经由该供料单元2均匀稳定地供给该加热押出单元I。前述塑胶弹性体料粒在该熔料空间15进行混合与加热,以形成熔融态的塑胶弹性体,最后由该螺杆12带动并自该喷嘴14的出料口141流出,形成数个细条状的塑胶弹性体。该驱动单元4依使用者设定的移动模式,带动该承接平台31相对前述出料口 141移动,使前述塑胶弹性体堆叠于该承接平台31上,前述塑胶弹性体逐渐冷却且相互粘粘形成一个具有预定厚度与空隙的塑胶弹性体立体成品,而产生不同构型或厚度并增加弹性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该塑胶弹性体立体成品的厚度受限于前述塑胶弹性体料粒材料本身的软硬度,使用者能够在冷却后的该塑胶弹性体立体成品上重复堆叠前述塑胶弹性体,能够大为增加该塑胶弹性体立体成品整体的厚度。该塑胶弹性体立体成品容置在一个亮丽表布的内部后,就能够成为一个透气、柔软与舒适的座垫或睡垫。参阅图4至图5,本技术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的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主要差异处在于:该承接单元5包括一个输送带51,该第二较佳实施例还包含一个与该承接单元5的输送带51相间隔设置的滚压单元6,前述出料口 141与该滚压单元6相间隔地设置于该输送带51的同一侧。该承接单元5的输送带51连接该驱动单元4的连接座41,该驱动单元4带动该承接单元5的输送带51相对该加热押出单元I运动,该滚压单元6与该输送带51界定一个间距61,值得说明的是,该滚压单元6安装于该驱动单元4,且该间距61能够视需求调整。如此,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也能够达到与上述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功效,而且,通过该滚压单元6延压前述塑胶弹性体,产生制造具有固定厚度的塑胶弹性体片状成品效果,且该输送带51还产生连续生产的效果。使用该第二较佳实施例时,同样是利用该加热押出单元I使前述塑胶弹性体料粒形成前述细条状的塑胶弹性体。该驱动单元4依使用者设定的移动模式,带动该输送带51相对前述出料口 141移动,同时,该输送带51依使用者设定的速度移动,并带动尚未完全冷却且堆叠于该输送带51上的前述塑胶弹性体通过该间距61。前述塑胶弹性体受到该滚压单元6的延压,而形成一个具有固定厚度与空隙的塑胶弹性体片状成品,而使所成型的产品具有不同内部结构且连续性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固定厚度的该塑胶弹性体片状成品经过裁切后,能够运用于放置在物品底面、桌面上或夹在玻璃与桌面间的一个止滑垫或一个缓冲材。通过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及其成品具有下述有益效果:一、该加热押出单元I与该承接单元3能够相对运动,而产生制造出不同厚度与塑胶弹性体立体成品构型的效果,且该塑胶弹性体立体成品还产生增加弹性的效果。二、通过该滚压单元6延压前述塑胶弹性体,产生制造具有固定厚度的该塑胶弹性体片状成品的效果。三、利用该输送 带51转动,产生连续生产该塑胶弹性体片状成品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包含一个加热押出单元及一个承接单元,该加热押出单元包括一个出料口,该承接单元与该出料口相间隔设置,该加热押出单元与该承接单元能够相对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还包含一个连接该承接单元的驱动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为一个伺服系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还包含一个供料单元,该加热押出单元还包括一个入料口,该供料单元连接该入料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还包含一个与该承接单元相间隔设置的滚压单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弹性体成型装置包含一个加热押出单元及一个承接单元,该加热押出单元包括一个出料口,该承接单元与该出料口相间隔设置,该加热押出单元与该承接单元能够相对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炜丰
申请(专利权)人:林炜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