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炜丰专利>正文

折叠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6515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篮,包含一个具有多数个设置于前、后侧缘的第一、二连接部、多数个设置于左、右侧缘的第三、四连接部的底板单元、一个具有二个第一侧板、二个第二侧板的侧板单元,及一个插销单元,所述第一侧板分别具有多数个对应于所述第一、二连接部的第五连接部、二个分别设置于左、右侧缘的透槽,及二个分别从所述透槽朝内延伸出的弹性卡合部,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具有多数个对应于所述第三、四连接部的第六连接部,及二个分别从左、右侧缘朝外延伸出的卡榫部,该插销单元具有二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五连接部的第一插销,及二支分别穿过所述第三、六连接部与所述第四、六连接部的第二插销,于在一展开位置时,所述卡榫部分别与所述弹性卡合部的嵌槽嵌卡,于在一折叠位置时,所述卡榫部分别脱开所述弹性卡合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篮
本技术涉及一种篮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折叠篮。
技术介绍
如图1、2所示,现有一种折叠篮包含一个底板1,及四个侧板2,该底板1的四个侧 缘分别设置有多数个互相间隔的扣钩101,所述侧板2的底缘分别设置有多数个对应于所 述扣钩101的轴段201,所述侧板2藉由所述轴段201与所述扣钩101可转动地衔接,而可 相对于该底板1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换,然而,由于所述扣钩101具有开口而呈非 封闭状,因此,所述侧板2的轴段201易于从该底板1的扣钩101脱出,而且,由于所述轴段 201与所述扣钩101的结合稳定性不佳,因此,当折叠篮载物负重时,更可能发生意外解体 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稳定性佳的折叠篮。本技术折叠篮,包含一个底板单元、一个侧板单元,及一个插销单元。该底板 单元具有一个底板体、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底板体前侧缘并朝上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至少 一个设置于该底板体后侧缘并朝上延伸出的第二连接部、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底板体左侧缘 并朝上延伸出的第三连接部,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底板体右侧缘并朝上延伸出的第四连接 部,该第一、二连接部分别具有一个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穿孔,该第三、四连接部分别具有 一个沿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穿孔。该侧板单元具有二个分别设置于该底 板体前、后侧缘的第一侧板,及二个分别设置于该底板体左、右侧缘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 侧板分别具有一个侧板体、至少一个设置于该侧板体底缘并对应于该第一、二连接部其中 一者的第五连接部、二个分别设置于该侧板体并邻近于该侧板体左、右侧缘的透槽,及二个 分别设置于该侧板体并分别从所述透槽朝内延伸出的弹性卡合部,所述第五连接部分别具 有一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穿孔,所述弹性卡合部分别具有一个嵌槽,所述第二侧板分别 具有一个侧板体、至少一个设置于该侧板体底缘并对应于该第三、四连接部其中一者的第 六连接部,及二个分别从该侧板体左、右侧缘朝外延伸出的卡榫部,所述第六连接部分别具 有一个沿该第二方向延伸的穿孔。该插销单元具有二支分别沿该第一方向穿过该第一、五 连接部的穿孔与该第二、五连接部的穿孔的第一插销,及二支分别沿该第二方向穿过该第 三、六连接部的穿孔与该第四、六连接部的穿孔的第二插销,该侧板单元相对于该底板单元 在一展开位置与一折叠位置之间变换,于在该展开位置时,该侧板单元与该底板单元配合 界定出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第二侧板的卡榫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弹性卡合部的嵌槽嵌 卡,于在该折叠位置时,所述第二侧板的卡榫部分别脱开所述第一侧板的弹性卡合部,所述 第二侧板叠接于该底板单元上,所述第一侧板叠接于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的折叠篮,其中该底板单元具有多数个沿该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于该底板 体前侧缘的第一连接部、多数个沿该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于该底板体后侧缘的第二连接部、多数个沿该第二方向间隔地设置于该底板体左侧缘的第三连接部,及多数个沿该第二 方向间隔地设置于该底板体右侧缘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侧板分别具有多数个沿该第一 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五连接部,其中一个第一侧板的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交错地衔 接,另一个第一侧板的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交错地衔接,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具有 多数个沿该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六连接部,其中一个第二侧板的第六连接部与所述第三 连接部交错地衔接,另一个第二侧板的第六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交错地衔接。所述的折叠篮,其中该底板单元还具有多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其 中数者并朝上延伸出的第一挡块,及多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其中数者并朝上 延伸出的第二挡块,所述第一侧板更分别具有多数个沿该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于该侧板体 并邻近于该侧板体底缘的限位嵌槽,所述限位嵌槽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二挡块,于在该展 开位置时,所述第一、二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限位嵌槽嵌卡,于在该折叠位置时,所 述第一、二挡块分别脱开所述第一侧板的限位嵌槽。所述的折叠篮,其中该底板单元还具有多数个分别设置于该底板体的前端面并 贯穿该底板体的底面的第一叠接定位槽,及多数个分别设置于该底板体的后端面并贯穿该 底板体的底面的第二叠接定位槽,所述第一叠接定位槽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挡块,所述第 二叠接定位槽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挡块。所述的折叠篮,其中所述第一侧板更分别具有一个设置于该侧板体并邻近于该 侧板体顶侧缘的握持孔。所述的折叠篮,其中该底板单元在四个角落处的第一、三连接部、第一、四连接 部、第二、三连接部与第二、四连接部是分别连接成一体。所述的折叠篮,其中所述第一侧板的弹性卡合部更分别具有一个朝内倾斜的导滑面。所述的折叠篮,其中所述第一侧板更分别具有二个分别从该侧板体左、右侧缘朝 内延伸出的第一嵌卡部,所述第二侧板更分别具有二个分别从该侧板体左、右侧缘朝外延 伸出的第二嵌卡部,于在该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嵌卡部分别挡止于所述第二 侧板的第二嵌卡部与卡榫部的外侧,于在该折叠位置时,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嵌卡部分别 脱开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嵌卡部与卡榫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第一、二插销将该底板单元与该侧板单元 稳固地连接在一起,而可有效承载负重。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折叠篮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折叠篮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在一展开状态;图5是图4中IV-IV割面线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图4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剖视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第二侧板 朝内扳动;图8是图7的俯视示意图;图9是该较佳实施例在一折叠状态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0是一类似图9的视图,说明两个折叠篮上、下叠接在一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折叠篮进行详细说明。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参阅图3、4、5,本技术折叠篮100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底板单元10、一个 侧板单元20,及一个插销单元30。该底板单元10具有一个底板体11、多数个沿一第一方向X间隔地设置于该底板体 11前侧缘并朝上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12、多数个沿该第一方向X间隔地设置于该底板体11 后侧缘并朝上延伸出的第二连接部13、多数个沿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间隔 地设置于该底板体11左侧缘并朝上延伸出的第三连接部14、多数个沿该第二方向Y间隔地 设置于该底板体11右侧缘并朝上延伸出的第四连接部15、多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 接部12的其中数者并朝上延伸出的第一挡块16、多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3的 其中数者并朝上延伸出的第二挡块17、多数个分别设置于该底板体11的前端面并贯穿该 底板体11的底面的第一叠接定位槽18,及多数个分别设置于该底板体11的后端面并贯穿 该底板体11的底面的第二叠接定位槽19。所述第一、二连接部12、13分别具有一个沿该第一方向X延伸的穿孔121、131,所 述第三、四连接部14、15分别具有一个该第二方向Y延伸的穿孔141、151,所述第一叠接定 位槽18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挡块16,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篮,其特征在于:该折叠篮包含:一个底板单元,具有一个底板体、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底板体前侧缘并朝上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底板体后侧缘并朝上延伸出的第二连接部、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底板体左侧缘并朝上延伸出的第三连接部,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底板体右侧缘并朝上延伸出的第四连接部,该第一、二连接部分别具有一个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穿孔,该第三、四连接部分别具有一个沿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穿孔;一个侧板单元,具有二个分别设置于该底板体前、后侧缘的第一侧板,及二个分别设置于该底板体左、右侧缘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分别具有一个侧板体、至少一个设置于该侧板体底缘并对应于该第一、二连接部其中一者的第五连接部、二个分别设置于该侧板体并邻近于该侧板体左、右侧缘的透槽,及二个分别设置于该侧板体并分别从所述透槽朝内延伸出的弹性卡合部,所述第五连接部分别具有一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穿孔,所述弹性卡合部分别具有一个嵌槽,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具有一个侧板体、至少一个设置于该侧板体底缘并对应于该第三、四连接部其中一者的第六连接部,及二个分别从该侧板体左、右侧缘朝外延伸出的卡榫部,所述第六连接部分别具有一个沿该第二方向延伸的穿孔;及一个插销单元,具有二支分别沿该第一方向穿过该第一、五连接部的穿孔与该第二、五连接部的穿孔的第一插销,及二支分别沿该第二方向穿过该第三、六连接部的穿孔与该第四、六连接部的穿孔的第二插销,该侧板单元相对于该底板单元在一展开位置与一折叠位置之间变换,于在该展开位置时,该侧板单元与该底板单元配合界定出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第二侧板的卡榫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弹性卡合部的嵌槽嵌卡,于在该折叠位置时,所述第二侧板的卡榫部分别脱开所述第一侧板的弹性卡合部,所述第二侧板叠接于该底板单元上,所述第一侧板叠接于所述第二侧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折叠篮,其特征在于该折叠篮包含一个底板单元,具有一个底板体、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底板体前侧缘并朝上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底板体后侧缘并朝上延伸出的第二连接部、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底板体左侧缘并朝上延伸出的第三连接部,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底板体右侧缘并朝上延伸出的第四连接部,该第一、二连接部分别具有一个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穿孔,该第三、四连接部分别具有一个沿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穿孔;一个侧板单元,具有二个分别设置于该底板体前、后侧缘的第一侧板,及二个分别设置于该底板体左、右侧缘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分别具有一个侧板体、至少一个设置于该侧板体底缘并对应于该第一、二连接部其中一者的第五连接部、二个分别设置于该侧板体并邻近于该侧板体左、右侧缘的透槽,及二个分别设置于该侧板体并分别从所述透槽朝内延伸出的弹性卡合部,所述第五连接部分别具有一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穿孔,所述弹性卡合部分别具有一个嵌槽,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具有一个侧板体、至少一个设置于该侧板体底缘并对应于该第三、四连接部其中一者的第六连接部,及二个分别从该侧板体左、右侧缘朝外延伸出的卡榫部,所述第六连接部分别具有一个沿该第二方向延伸的穿孔;及一个插销单元,具有二支分别沿该第一方向穿过该第一、五连接部的穿孔与该第二、五连接部的穿孔的第一插销,及二支分别沿该第二方向穿过该第三、六连接部的穿孔与该第四、六连接部的穿孔的第二插销,该侧板单元相对于该底板单元在一展开位置与一折叠位置之间变换,于在该展开位置时,该侧板单元与该底板单元配合界定出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第二侧板的卡榫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弹性卡合部的嵌槽嵌卡,于在该折叠位置时,所述第二侧板的卡榫部分别脱开所述第一侧板的弹性卡合部,所述第二侧板叠接于该底板单元上,所述第一侧板叠接于所述第二侧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单元具有多数个沿该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于该底板体前侧缘的第一连接部、多 数个沿该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于该底板体后侧缘的第二连接部、多数个沿该第二方向间隔 地设置于该底板体左侧缘的第三连接部,及多数个沿该第二方向间隔地设置于该底板体右 侧缘的第四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炜丰
申请(专利权)人:林炜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