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接触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452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弹性接触端子,包括:基部;从所述基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弹性臂;和位于所述弹性臂的末端的接触部,其中,所述弹性臂在水平平面内往复延伸使得所述弹性臂形成具有至少三段在竖直方向上叠加的弹性臂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弹性臂往复折叠多次使之在高度方向上形成相互重叠和相互间隔的至少三段弹性臂部,从而能够减小整个弹性臂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同时又能够提高整个弹性臂的弹性,而不需要采用弹性较好的材料,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弹性接触端子
技术介绍
图1显示一种现有的弹性接触端子10,其包括基部11和从基部11倾斜向上地延伸的弹性臂12。在图1所示的弹性接触端子10中,由于仅具有一个弹性臂12,因此,为了获得较好的弹性,必须增加弹性臂12的长度,而这不满足端子小型化的要求。图2显示另一种现有的弹性接触端子20,其包括从基部延伸的第一臂部21、从第一臂部21的末端往回折叠的第二臂部22和从第二臂部22向前朝上倾斜延伸的第三臂部23。由于图2所示的弹性接触端子20的弹性臂往回折叠了一次,因此,与图1所示的弹性接触端子10相比,图2所示的弹性接触端子20的弹性臂的长度可以缩短一倍。图3显示又一种现有的弹性接触端子30,其包括从基部延伸的第一臂部31、从第一臂部31的末端往回折叠的第二臂部32和从第二臂部32向前朝上倾斜延伸的第三臂部33。与图2相似,由于图3所示的弹性接触端子30的弹性臂仅往回折叠了一次,因此,与图1所示的弹性接触端子10相比,图3所示的弹性接触端子30的弹性臂的长度也只能缩短一倍。对于图1至图3所示的现有的弹性接触端子来说,弹性臂的长度非常重要。随着电子产品日趋小型化,产品的尺寸大小受到严格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弹性臂长度,在此种状况下,会被迫选用弹性性能较好的材料来弥补弹性臂不足之缺陷,随之而来的是产品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本技术的的弹性接触端子在不增加材料成本的同时,可缩短弹性端子的长度和提闻弹性端子的弹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提供一种弹性接触端子,包括:基部;从所述基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弹性臂;和位于所述弹性臂的末端的接触部,其中,所述弹性臂在水平平面内往复延伸使得所述弹性臂形成具有至少三段在竖直方向上叠加的弹性臂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臂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处于不同高度位置的三段弹性臂部:从所述基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弹性臂部;从所述第一段弹性臂部的末端往回延伸的第二段弹性臂部;和从所述第二段弹性臂部的延伸末端往回延伸的第三段弹性臂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臂包括:一对第一段弹性臂部;一对第二段弹性臂部;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一对第二段弹性臂部的延伸末端;和第三段弹性臂部自所述连接部的中间延伸而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段弹性臂部的末端向上弯曲,形成凸起的接触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当在侧视图中观看时,所述弹性臂呈大致的“S”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段弹性臂部的末端位于所述弹性臂的远离所述基部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三段弹性臂部的末端边缘与所述第二段弹性臂部之间的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致等于零,以防止与插入的插头干涉。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段弹性臂部在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水平面内往复折叠至少一次。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段弹性臂部在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水平面内往复折叠一次;并且所述第三段弹性臂部的末端位于所述弹性臂的靠近所述基部的内侧。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臂的侧面呈大致的“e”形。根据本 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接触端子为安装在电路板的表面上的板上型弹性接触端子或者为安装在电路板的边缘的沉板型弹性接触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弹性臂往复折叠多次使之在高度方向上形成相互重叠和相互间隔的至少三段弹性臂部,从而能够减小整个弹性臂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同时又能够提高整个弹性臂的弹性,而不需要采用弹性较好的材料,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显示一种传统的弹性接触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另一种传统的弹性接触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又一种传统的弹性接触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弹性接触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5显示图4所示的弹性接触端子的侧视图;图6显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弹性接触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和图7显示图6所示的弹性接触端子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图4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弹性接触端子100的立体示意图;和图5显示图4所示的弹性接触端子100的侧视图。如图4和图5所不,在图不的实施例中,弹性接触端子100王要包括基部110,从基部沿水平方向X往外延伸的弹性臂,和位于弹性臂的末端的接触部111。如图4和图5所示,弹性臂在水平平面内往复延伸使得弹性臂形成具有至少三段在竖直方向上叠加的弹性臂部101、102、103。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弹性臂在与弹性臂的延伸方向X平行的竖直平面XOZ内被往复折叠多次使得当在侧视图(图5)中观看时弹性臂具有三段弹性臂部101、102、103。当在图5所示的侧视图中观看时,弹性臂的三段弹性臂部101、102、103在与弹性臂的延伸方向X垂直的高度方向Z上相互间隔开并且相互重叠。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这三段弹性臂部分别为:从基部110往外延伸的第一段弹性臂部101 ;从第一段弹性臂部101的末端往回延伸的第二段弹性臂部102 ;和从第二段弹性臂部102的延伸末端往回延伸的第三段弹性臂部103。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述,弹性臂包括:一对第一段弹性臂部101 ; —对第二段弹性臂部102 ;—个连接部104,用于连接一对第二段弹性臂部102的延伸末端;和一个第三段弹性臂部103,该第三段弹性臂部103自连接部104的中间延伸而出。因此,当在图5所示的侧视图中观看时,弹性臂呈大致的“S”形。由于本技术的弹性臂往复折叠了两次,因此,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整个弹性臂的长度能够缩短为图1所示的弹性臂的长度的三分之一,而且不会降低整个弹性臂的弹性,因为其具有特殊的“S”形弹性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当整个弹性臂展开时,基部110和第一、第二弹性臂部101、102和连接部104构成一个封闭的框架,并且第三段弹性臂部103为指状弹片并位于封闭的框架的内部。 在图1至图3的现有技术中,是通过折叠实体的宽板来形成弹性臂,因此,其弹性差。而在本技术中,通过折叠封闭的框架件来形成弹性臂,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弹性臂的弹性。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三段弹性臂部103的末端部分向上弯曲,形成凸起的接触部111。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三段弹性臂部103的末端位于弹性臂的远离基部110的外侦牝并且第三段弹性臂部103的末端边缘与第二段弹性臂部102之间的在高度方向Z上的距离H大致等于零,这样就能够防止与将要插入的插头干涉。尽管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臂被往复折叠了两次,形成了三段弹性臂部,但是,本技术不局限于此,弹性臂也可以被往复折叠了三次或更多次,以形成处于不同高度的四段或更多段弹性臂部。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性接触端子,包括:?基部;?从所述基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弹性臂;和?位于所述弹性臂的末端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在水平平面内往复延伸使得所述弹性臂形成具有至少三段在竖直方向上叠加的弹性臂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礼春徐祥沈国晓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