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纱机的清洁吸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18371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2:02
一种粗纱机的清洁吸风装置,它包括风机、与风机连接的主风道和在主风道上的若干条支风道,支风道与吸风漏斗由连接套管密封连接,吸风漏斗通过连接支板设置在粗纱机机体的车面板平面上。所述吸风漏斗的一端为长方形的吸风漏斗进风口,另一端为圆管形的吸风漏斗出风口。吸风漏斗出风口一侧的内部安装有风量调节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调节各支风道上的吸风量的大小,使粗纱机车面板上各风口的吸力差异减小,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清洁效果,保证粗纱的产品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领域的清洁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粗纱机的清洁>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粗纱机是纺织领域中把纤维条制成粗纱的纺纱机器。粗纱机纺纱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飞花,若不及时清理,易混入纱条中影响成纱质量。目前,应用于粗纱机上的清洁吸风装置,多为在粗纱机机体内部安装风机,沿机体的车面板长度方向上设置与风机相连的吸棉主风道,主风道并与车面板相平行。在主风道上设置若干条支风道,支风道开口于车面板的平面上。由于风机的作用,车面板上的灰尘、飞花及下清洁器刮刀清洁下来的绒带花等各种杂质被吸入风道。一般吸风装置大都采用钣金材料制成,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由于车面板长度方向上较长,且吸棉风道上的吸风口不能调节风量,造成各吸风口之间的负压值不均衡,接近风机的吸风口吸力较强,而远离风机的吸风口吸力较弱。这样,倘若要使负压小的吸风口也能有足够的负压吸风,就需要加大风机功率,造成吸风管道系统效率降低、能耗增力口。倘若放任负压小的一端清洁效果较差,就会使粗纱机上飞花较多,不仅增加挡车工劳动强度,而且飞花和杂物容易在纺纱时进入粗纱,造成粗纱的竹节等纱疵点,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粗纱机清洁吸风装置,该装置可以调节在 粗纱机长度方向上风道的风量,使各吸风口的吸力差异小、清洁效果好。本技术的技术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粗纱机的清洁吸风装置,它包括风机、与风机连接的主风道和垂直于主风道设置的若干条支风道,每条支风道与吸风漏斗由连接套管密封连接,吸风漏斗通过连接支板设置在粗纱机机体的车面板平面上,所述吸风漏斗的一端为长方形的吸风漏斗进风口,另一端为圆管形的吸风漏斗出风口,在吸风漏斗出风口一侧的内部安装有圆形套管结构的风量调节环。上述支风道之间的间距与粗纱机机锭之间的间距相同,数量为粗纱机锭子总数的一半。上述吸风漏斗是与车面板相连的进风口一端为长方形、与支风道相连的出风口一端为圆管形的逐渐过渡的锥状体。上述车面板平面上设置有与吸风漏斗相对应的导流喇叭,导流喇叭的风口与吸风漏斗进风口配合连接。上述风机设置在粗纱机机体的中部。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能够调节在粗纱机长度方向上支风道内吸风量的大小,使粗纱机车面板上各风口的吸力差异减小、改善了风压的均衡率,提高了吸风管道系统的效率,改进了生产过程中的清洁效果,保证了粗纱的产品质量。本技术粗纱机的清洁吸风装置,通过改变设在吸风漏斗内的风量调节环的内径,调节支风道及吸风漏斗的吸风量的大小,有效解决了粗纱机长向吸风不匀的问题,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清洁效果好。吸风漏斗进风口的形状为长方形,能更好的和车面板平面相配合,使吸物更通畅地进入吸风漏斗;吸风漏斗出风口为圆形便于和支风道相连接,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有一段平滑过渡的风道,较好的实现了风口形状的变化,同时保证气流的通畅。在吸风漏斗进风口的前端设置有吸风导流喇叭,吸风导流喇叭开口在车面板平面上,对吸风气流起到前导作用,提高清洁效果。本技术的清洁吸风装置结构简单,多数部件采用注塑加工而成,制作成本低。主风道和支风道使用的材料为硬质塑料、PVC等适合注塑、拉伸的非金属材料,吸风漏斗使用的材料为塑料、PVC、铝合金等适合注塑加工的硬质材料。导流喇叭采用钣金、注塑或两者的结合方式加工而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吸风漏斗的主视图;图4是吸风漏斗的轴测图。图中各标号为:1、车面板,2、粗纱机机体,3、风机,4、主风道,5、支风道,6、连接套管,7、吸风漏斗,8、连接支板,9、导流喇叭,10、风量调节环,13、吸风漏斗进风口,14、吸风漏斗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粗纱机的清洁吸风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粗纱机机体2、风机3、主风道4、支风道5、吸风漏斗7。风机3设置在粗纱机机体2内任意部位,优选设置在粗纱机机体2的中部。风机3与主风道4连接,主风道4设置在车面板I的一侧并与车面板I相平行。在主风道4上垂直连接若干条支风道5,每两条支风道之间的间距与粗纱机锭的间距相同,数量为粗纱机锭子数总数的一半。支风道5连接吸风漏斗7,吸风漏斗7的一端为吸风漏斗进风口 13,另一端为吸风漏斗出风口 14。支风道5与吸风漏斗出风口 14之间由连接套管6密封连接。吸风漏斗7进风口一侧通过连接支板8连接在机体的车面板I一侧的上平面上。吸风漏斗7内部安装有风量调节环10,风量调节环10为圆形套管结构,通过改变圆形套管的内径尺寸,可以调节支风道吸风风量的大小。车面板I的上平面上设置有与吸风漏斗的进风口相应的导流喇叭9,导流喇叭9紧靠在吸风漏斗7上。喇叭开口于车面板I的上平面上,喇叭底部为导流喇叭风口,风口密封连接在吸风漏斗进风口 13处。如图3所示,吸风漏斗7为一端是长方形逐渐向另一端的圆管形过渡的锥形结构,吸风漏斗7内的风道采取平滑过渡,无死角。吸风漏斗进风口 13的形状为长方形,进风口一端由连接支板8与车面板I连接;吸风漏斗出风口 14的形状为圆形,出风口一端通过连接套管6与支风道5相配合连接。粗纱机的清洁吸风装置使用时,在风机3产生的吸风气流的吸引下,位于车面板I上的飞花、尘杂及下清洁器刮刀清洁下来的绒带花等杂质,经导流喇叭9的引导进入吸风漏斗7,然后由支风道5进入到主风道4,再收集至风机3的风箱中,完成对车面板部分的清洁除尘工 作。权利要求1.一种粗纱机的清洁吸风装置,它包括风机(3)、与风机(3)连接的主风道(4)和垂直于主风道(4)设置的若干条支风道(5),其特征在于,每条支风道(5)与吸风漏斗(7)由连接套管(6 )密封连接,吸风漏斗(7 )通过连接支板(8 )设置在粗纱机机体(2 )的车面板(I)平面上;所述吸风漏斗(7)的一端为长方形的吸风漏斗进风口(13),另一端为圆管形的吸风漏斗出风口(14),在吸风漏斗出风口(14) 一侧的内部安装有圆形套管结构的风量调节环(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的清洁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风道(5)之间的间距与粗纱机机锭之间的间距相同,数量为粗纱机锭子总数的一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粗纱机的清洁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漏斗(7)是与车面板(I)相连的进风口一端为长方形、与支风道(5)相连的出风口一端为圆管形的逐渐过渡的锥状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粗纱机的清洁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面板(I)平面上设置有与吸风漏斗(7 )相对应的导流喇叭(9 ),导流喇叭的风口与吸风漏斗进风口( 13 )配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的清洁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设置在粗纱机机体(2)的中部。 ·专利摘要一种粗纱机的清洁吸风装置,它包括风机、与风机连接的主风道和在主风道上的若干条支风道,支风道与吸风漏斗由连接套管密封连接,吸风漏斗通过连接支板设置在粗纱机机体的车面板平面上。所述吸风漏斗的一端为长方形的吸风漏斗进风口,另一端为圆管形的吸风漏斗出风口。吸风漏斗出风口一侧的内部安装有风量调节环。本技术能够调节各支风道上的吸风量的大小,使粗纱机车面板上各风口的吸力差异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粗纱机的清洁吸风装置,它包括风机(3)、与风机(3)连接的主风道(4)和垂直于主风道(4)设置的若干条支风道(5),其特征在于,每条支风道(5)与吸风漏斗(7)由连接套管(6)密封连接,吸风漏斗(7)通过连接支板(8)设置在粗纱机机体(2)的车面板(1)平面上;所述吸风漏斗(7)的一端为长方形的吸风漏斗进风口(13),另一端为圆管形的吸风漏斗出风口(14),在吸风漏斗出风口(14)一侧的内部安装有圆形套管结构的风量调节环(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晖杨庆海多海山高红丽吴小亭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