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曝气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1795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沉淀曝气一体化装置,包括池体,池体内设有将池体隔成曝气区和沉淀区的隔挡件,隔挡件与池底之间留有空隙;曝气区内设有与外部气源连接的曝气管;沉淀区底部具有朝曝气区延伸的斜坡,沉淀区上部具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污泥自动回流,省去污泥回流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沉淀曝气一体化装置,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现有的曝气沉淀装置中,曝气池和沉淀池是分开建设的,这就存在以下的问题:所需要的沉淀池结构复杂,需要刮泥机、污泥回流泵等设备,将沉淀池内的污泥转移至曝气池中,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沉淀曝气一体化装置,可实现污泥自动回流,省去污泥回流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沉淀曝气一体化装置,包括池体,其特征是,所述池体内设有将池体隔成曝气区和沉淀区的隔挡件,所述隔挡件与池底之间留有空隙;所述曝气区内设有与外部气源连接的曝气管;所述沉淀区底部具有朝曝气区延伸的斜坡,所述沉淀区上部具有出水口。污水在曝气区内反复充分曝气后,进入沉淀区沉淀,最后从出水口排出,沉淀下来的污泥顺沉淀区底部斜坡流入曝气区内,从而实现自动回流。本技术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优选地,所述沉淀区底部斜坡从沉淀区侧壁延伸至曝气区底部。优选地,所述隔挡件从池体顶部向池底延伸。优选地,所述曝气管具有若干曝气孔,所述曝气管横向设置于曝气区下部。本技术可实现污泥自动回流,省去污泥回流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沉淀曝气一体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池体1,池体I内设有将池体I隔成曝气区3和沉淀区4的隔挡件2 (如挡板、挡块等),隔挡件2与池底之间留有空隙;曝气区3内设有与外部气源连接的曝气管5 ;沉淀区4底部具有朝曝气区3延伸的斜坡4-1,沉淀区4上部具有出水口 6。污水在曝气区3内反复充分曝气后,进入沉淀区4沉淀,最后从出水口 6排出,沉淀下来的污泥顺沉淀区4底部斜坡4-1流入曝气区3内,从而实现自动回流。具体而言,沉淀区4底部斜坡4-1从沉淀区4侧壁延伸至曝气区3底部,这样可进一步确保污泥能流入曝气区3 ;隔挡件2从池体I顶部向池底延伸,这样可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建造成本;曝气管5具有若干曝气孔5—I,曝气管5横向设置于曝气区3下部,这样可使曝气效率更高。本实施例装置可实现污泥自动回流,省去污泥回流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 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沉淀曝气一体化装置,包括池体,其特征是,所述池体内设有将池体隔成曝气区和沉淀区的隔挡件,所述隔挡件与池底之间留有空隙;所述曝气区内设有与外部气源连接的曝气管;所述沉淀区底部具有朝曝气区延伸的斜坡,所述沉淀区上部具有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曝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沉淀区底部斜坡从沉淀区侧壁延伸至曝气区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曝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挡件从池体顶部向池底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淀曝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曝气管具有若干曝气孔,所述曝气管 横向设置于曝气区下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沉淀曝气一体化装置,包括池体,池体内设有将池体隔成曝气区和沉淀区的隔挡件,隔挡件与池底之间留有空隙;曝气区内设有与外部气源连接的曝气管;沉淀区底部具有朝曝气区延伸的斜坡,沉淀区上部具有出水口。本技术可实现污泥自动回流,省去污泥回流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文档编号C02F3/12GK203112582SQ201220726410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专利技术者李彬华, 谢放尖, 秦海旭, 陈元刚 申请人: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沉淀曝气一体化装置,包括池体,其特征是,所述池体内设有将池体隔成曝气区和沉淀区的隔挡件,所述隔挡件与池底之间留有空隙;所述曝气区内设有与外部气源连接的曝气管;所述沉淀区底部具有朝曝气区延伸的斜坡,所述沉淀区上部具有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华谢放尖秦海旭陈元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