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一体化生物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02365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1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用途一体化生物处理池,包括循环相连的第一池区、第二池区和第三池区;第一池区和第三池区内设有生物填料,第二池区内设有曝气管;第一池区与第二池区之间连接有第一输送管以及可使第二池区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第一池区的第一污泥回流管;第二池区与第三池区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以及可使第三池区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第二池区的第二污泥回流管,第二输送管上设有第一关断阀;第一池区与第三池区之间连接有第三输送管以及可使第三池区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第一池区的第三污泥回流管,第三输送管上设有第二关断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切换三种工作模式,可以适应不同的处理需求,大大节省了土建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保
,特别涉及一种多用途一体化生物处理池
技术介绍
对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一般需要去除无机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机高浓度难降解污染物,终端出水达标排放或中水回用,一般采用化学混凝沉淀、水解厌氧、缺氧好氧生化处理、沉淀池或MBR膜处理工艺,但处理技术的核心在厌氧、缺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目前一般将水解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单独设立,采用好氧池混合液污泥回流至水解厌氧池和缺氧池,强化脱氮除磷效果,这种处理工艺运行安全稳定,处理废水达标排放或中水回用。以上工业废水处理工艺虽然应用范围广,但存在运行操作不方便不灵活,工程投资高,占地面积大的缺点。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生物处理池来避免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一体化生物处理池。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多用途一体化生物处理池,包括循环相连的第一池区、第二池区和第三池区;所述第一池区和第三池区内设有生物填料,所述第二池区内设有曝气管;所述第一池区与第二池区之间连接有第一输送管以及可使所述第二池区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第一池区的第一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二池区与第三池区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以及可使所述第三池区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第二池区的第二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上设有第一关断阀;所述第一池区与第三池区之间连接有第三输送管以及可使所述第三池区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第一池区的第三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三输送管上设有第二关断阀。具体的,所述第一池区上设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二池区上设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三池区上设有出水管。具体的,所述第一池区内的生物填料为悬挂式生物填料。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池区内还设有潜水搅拌机。具体的,所述第三池区内的生物填料为悬浮式生物填料。具体的,所述第一污泥回流管上设有第一回流泵,所述第二污泥回流
管上设有第二回流泵,所述第三污泥回流管上设有第三回流泵。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切换三种工作模式,可以适应不同的处理需求,只需一次建设,占地面积少,建设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用途一体化生物处理池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视角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1中B视角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1中C视角的局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1-第一池区,1a-第一进水管,1b-悬挂式生物填料,1c-潜水搅拌机,2-第二池区,2a-第二进水管,2b-曝气管,3-第三池区,3a-出水管,3b-悬浮式生物填料;12-第一输送管,23-第二输送管,23a-第一关断阀,13-第三输送管,13a-第二关断阀;21-第一污泥回流管,21a-第一回流泵,32-第二污泥回流管,32a-第二回流泵,31-第三污泥回流管,31a-第三回流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多用途一体化生物处理池,包括循环相连的第一池区1、第二池区2和第三池区3;第一池区1和第三池区3内设有生物填料,第二池区2内设有曝气管2a;第一池区1与第二池区2之间连接有第一输送管12以及可使第二池区2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第一池区1的第一污泥回流管21;第二池区2与第三池区3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23以及可使第三池区3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第二池区2的第二污泥回流管32,第二输送管23上设有第一关断阀23a;第一池区1与第三池区3之间连接有第三输送管13以及可使第三池区3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第一池区1的第三污泥回流管31,第三输送管13上设有第二关断阀13a。第一池区1上设有第一进水管1a,第二池区2上设有第二进水管2a,第三池区3上设有出水管3a。该生物处理池可以在以下三种工作模式下切换:工作模式1:厌氧-缺氧-好氧模式开启第一关断阀23a,关闭第二关断阀13a,从第一进水管1a处注入污水,污水依次经过第一池区1、第二池区2和第三池区3继而从出水管3a排出,
启动第二回流泵32a和第三回流泵31a进行污泥回流,曝气管2b不供气。此时第一池区1为厌氧池,使BOD/COD从0.15提高至0.32,第二池区2为缺氧池,起到强化反硝化作用,去除氨氮、总氮,第三池区3为好氧池,主要降低BOD、COD。此模式能使COD降低90%,氨氮去除率达到85%,总氮去除率达到80%,适用于COD、氨氮、总氮浓度都较高的工业废水。工作模式2:厌氧-好氧-好氧模式开启第一关断阀23a,关闭第二关断阀13a,从第一进水管1a处注入污水,污水依次经过第一池区1、第二池区2和第三池区3继而从出水管3a排出,启动第一回流泵12a进行污泥回流,曝气管2b供气。此时第二池区2变为好氧池,曝气可以强化降低COD效果,此模式能使COD降低96%,适用于氨氮、总氮较低,COD较高的工业废水。工作模式3:缺氧-厌氧-好氧模式开启第二关断阀13a,关闭第一关断阀23a,从第二进水管2a处注入污水,污水依次经过第二池区2、第一池区1和第三池区3继而从出水管3a排出,启动第二回流泵32a和第三回流泵31a进行污泥回流,曝气管2b不供气。此时第二池区2为缺氧池,起到强化反硝化作用。此模式能使氨氮去除率达到92%,总氮去除率达到85%,适用于COD较低,氨氮、总氮高的工业废水。本技术可以通过切换三种模式来适应不同的处理需求,只需一次建设,占地面积少,建设成本低。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池区1内的生物填料为悬挂式生物填料1b,第一池区1内还设有潜水搅拌机1c。潜水搅拌机1c能够使污水翻腾混匀,并使底部污泥能够依附于固定的悬挂式生物填料1b上,这样就能强化生物处理效果。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三池区3内的生物填料为悬浮式生物填料。这种生物填料密度与水接近,能够停留于池内各个位置,能够吸附悬浮状活性污泥。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途一体化生物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相连的第一池区、第二池区和第三池区;所述第一池区和第三池区内设有生物填料,所述第二池区内设有曝气管;所述第一池区与第二池区之间连接有第一输送管以及可使所述第二池区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第一池区的第一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二池区与第三池区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以及可使所述第三池区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第二池区的第二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上设有第一关断阀;所述第一池区与第三池区之间连接有第三输送管以及可使所述第三池区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第一池区的第三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三输送管上设有第二关断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一体化生物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相连的第一池区、第二池区和第三池区;所述第一池区和第三池区内设有生物填料,所述第二池区内设有曝气管;所述第一池区与第二池区之间连接有第一输送管以及可使所述第二池区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第一池区的第一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二池区与第三池区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以及可使所述第三池区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第二池区的第二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上设有第一关断阀;所述第一池区与第三池区之间连接有第三输送管以及可使所述第三池区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第一池区的第三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三输送管上设有第二关断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一体化生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