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义强专利>正文

一体化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6369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09:54
一种一体化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钢材制成的初沉池和终沉池,所述初沉池和终沉池相间隔并一体成型,在所述初沉池的上方设有接触氧化槽,在所述接触氧化槽内设有多级生物转盘,所述生物转盘包括盘片和转轴,所述转轴设于所述盘片的中央,并搭接于所述接触氧化槽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边缘上,所述生物转盘的盘片部分浸没于所述接触氧化槽内,在所述盘片上设有生物膜,在所述接触氧化槽的底部设有可使接触氧化槽中的水质与初沉池中的水质进行循环交换的进水孔,当污水流入初沉池经初次沉淀后,水浸没接触氧化槽中的盘片,盘片上的生物膜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使得污水获得净化,净化后的水再进入终沉池进行最终沉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占地少,能耗低,处理性能优的一体化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转盘是由反应槽和部分浸没于污水中的旋转盘体组成的生物处理设备,在生物转盘的盘体上生长有微生物膜。当盘体缓慢转动浸没在反应槽内缓缓流动的污水中,滋生在盘体上的生物膜充分与污水中的有机物接触、吸附,在厌氧微生物酶的作用下与被吸附的有机物进行反消化分解反应,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生物转盘主要用于净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转盘由于采用了层叠式的材料作为盘体,因而结构紧凑,管理方便,操作容易。但是生物转盘在使用过程中,盘体上的生物膜易脱落,而微生物挂膜时间长,从而导致其处理效率低,能耗偏高。此外,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大都体系庞大,占地面积大,在很多场地无法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少,可根据场地灵活安装,并且能耗低,性能稳定的一体化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钢材制成的初沉池和终沉池,所述初沉池和终沉池相间隔并一体成型,在所述初沉池的上方设有接触氧化槽,在所述接触氧化槽内设有多级生物转盘,所述生物转盘包括盘片和转轴,所述转轴设于所述盘片的中央,并搭接于所述接触氧化槽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边缘上,所述生物转盘的盘片部分浸没于所述接触氧化槽内,在所述盘片上设有生物膜,在所述接触氧化槽的底部设有可使接触氧化槽中的水质与初沉池中的水质进行循环交换的进水孔,当污水流入初沉池经初次沉淀后,水浸没接触氧化槽中的盘片,盘片上的生物膜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使得污水获得净化,净化后的水再进入终沉池进行最终沉淀。所述接触氧化槽由若干个隔板分割成若干个区间,在各区间内各设有生物转盘,在各隔板上分别设有贯通各区间的配水孔。在背离终沉池最远的区间内的接触氧化槽的底部设有所述进水孔。所述初沉池为平流式初沉池,在所述初沉池背离所述终沉池的一端设有污水入口,在所述接触氧化槽的靠近终沉池的一端设有污水出口,在所述终沉池侧壁上设有排水□ ο在所述生物转盘的盘片之间接种有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进一步净化污水的藻类。本技术的有意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有机结合生物转盘和初沉池及终沉池,使之一体成型,既减小了占地面积,便于安装使用,扩大应用范围,并且可提高生物转盘的净化效率。此外,由于本技术的生物转盘设于初沉池的上方,且接触氧化槽的底部与初沉池贯通,从而使得生物转盘上脱落的微生物可落入至初沉池中,使的脱落的微生物膜可继续对初沉池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进而使得初沉池具有双重功效,既可进行初步沉淀,又可进行有机降解,从而大大提高整体的污水处理效率。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使用,占地面积小,应用范围广,净化效率高的特点,宜大力实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体化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装置将传统的初沉池1和终沉池2及生物转盘进行一体化组合,实现了有机污染物在初沉池1内便能得到初步降解,从而提供了整个系统的耐冲击符合能力和去污效率,并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从而可灵活安装使用。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体化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由钢材制成的初沉池1和终沉池2。所述初沉池1和终沉池2相间隔,并一体成型。所述初沉池1和终沉池2的技术要求可参考现有技术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初沉池1为平流式初沉池。所述初沉池1和终沉池2的宽度相同,且深度相同,其便于整体埋设安装。本技术的主要要点在于,在所述初沉池1的上方设有接触氧化槽3。所述接触氧化槽3沿长度方向设于所述初沉池1的上方,并与所述初沉池1 一体成型。所述接触氧化槽3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其便于装设生物转盘。所述接触氧化槽3的宽度小于所述初沉池1的宽度,其使得所述初沉池1的上方未被所述接触氧化槽3完全封住。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氧化槽3位于所述初沉池1的中央,即接触氧化槽3的两边边缘分别距离所述初沉池1的边缘一定距离,从而便于捞渣去除初沉池1分离出的非液体污染物。所述接触氧化槽3内间隔设有若干个隔板6。所述隔板6呈竖向设置,其将所述接触氧化槽3分隔成若干个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6设有3个,其将所述接触氧化槽3分隔成4个区间: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和第四区间。在各区间内分别装设有生物转盘。所述生物转盘的设置可参考现有技术,其包括转轴、盘片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集成设于所述初沉池的外壁,所述转轴与驱动装置连接,并贯通所述盘片的中央,从而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盘片转动。所述转轴搭接于所述接触氧化槽3沿长度的两边缘上,从而使得盘片部分浸没于接触氧化槽3内,部分高出接触氧化槽。为使污水逐步净化并流动,在所述初沉池1的背离终沉池2的一端设有污水入口8。在所述第一区间的接触氧化槽3的底部设有进水孔5,其用于使经初沉池1初步沉淀后的污水进入接触氧化槽3而由生物转盘进行生物进化。在所述隔板6上分别设有贯通各区间的配水孔7,其用于使经上一区间的生物转盘净化后的污水流入到下一区间再进行生物净化。在所述第四区间的侧壁上设有污水出口 9,其用于使经生物转盘净化后的污水流入到终沉池2进行沉淀。在所述终沉池2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 10,其用于排放经净化后可以排放的水质。使用时,在需经污水处理的场所先挖设一大坑,用于放置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由于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一体成型,因此其安装方便。安装后,污水由初沉池1的污水入口 8流入至初沉池1,由初沉池1进行初步沉淀。由于接触氧化槽3的第一区间底部与初沉池1贯通,初沉池1中的污水浸没部分生物转盘的盘片4。当生物转盘的盘片4缓慢转动时,其生物膜上附着的微生物轮流接触污水和空气,从而吸收有机污染物和氧气,以有机污染物为养料而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净化污水,消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由于接触氧化槽3内设有隔板6,隔板6隔离出的区间可进一步保证盘片4上的生物膜与有机污染物充分的接触,从而提高净化效果。实际使用过程中,盘片4上的生物膜会不断脱落,脱落的生物膜部分随净化处理过的废水进入下一区间,最终进入终沉池2,另一部分则由第一区间的进水孔5进入到初沉池1,使得初沉池1与接触氧化槽3之间实现生物的再循环,该循环使得初沉池1上层保持氧化状态,进而使得生物转盘上脱落的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得以生存,使之可继续对初沉池1中的有机污染物起到降解作用。这样,初沉池1便具有双重作用,其既能起到沉淀分离作用,又能利用上部有氧环境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初步降解,从而提高整个处理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进一步的,为加强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可在所述生物转盘的盘片4之间接种藻类,使得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而释放氧气,从而进一步净化污水。经生物转盘净化后的污水由污水出口 9排入至终沉池2,由终沉池2进行最终沉淀。经最终沉淀后而形成可经排放的水质,进而由排水口 10排出。藉此,便形成了本技术的一体化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装置,本技术通过有机结合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钢材制成的初沉池(1)和终沉池(2),所述初沉池(1)和终沉池(2)相间隔并一体成型,在所述初沉池(1)的上方设有接触氧化槽(3),在所述接触氧化槽(3)内设有多级生物转盘,所述生物转盘包括盘片(4)和转轴,所述转轴设于所述盘片(4)的中央,并搭接于所述接触氧化槽(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边缘上,所述生物转盘的盘片(4)部分浸没于所述接触氧化槽(3)内,在所述盘片(4)上设有生物膜,在所述接触氧化槽(3)的底部设有可使接触氧化槽(3)中的水质与初沉池(1)中的水质进行循环交换的进水孔(5),当污水流入初沉池(1)经初次沉淀后,水浸没接触氧化槽(3)中的盘片(4),盘片(4)上的生物膜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使得污水获得净化,净化后的水再进入终沉池(2)进行最终沉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义强
申请(专利权)人:徐义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