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孔和可调通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1626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可通风孔和汽车空气可调通风器,其包括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壳体内壁的中空壳体。多个可枢转叶片邻近出风口设置,包括邻近壳体内壁设置并可枢转至极限位置的最外侧叶片。导流板设置在壳体内壁和最外侧叶片之间,使得导流板可基本封锁壳体内壁和处于极限位置的最外侧叶片之间的气流。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可调通风器的气流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总的来说涉及在机动车中使用的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的导流板,更具体地,涉及可提供较高气流范围和效率的可调节导流板。
技术介绍
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通常应用于机动车,尤其是客车的仪表板,以向乘客传递和引导受控量的加热空气、环境空气或制冷空气。这种通常沿仪表板宽度横向设置的可调通风器一般配备有可移动叶片,可左右和/或上下调整叶片以如乘客所期望地那样引导气流。最佳的可调通风器功能是为气流提供尽可能大的方向范围。理想地,气流应该能够对准从乘客头部上方垂直向下至膝盖以及从乘客身体左侧水平至身体右侧之间的角度范围。另外需考虑可调通风器可传递的气流总量,所以通常期望对整体气流制造尽可能少的封锁,例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使用尽可能少的叶片。还需要考虑到的是可调通风器设计很大程度上会受车辆包装和设计的限制。出于这些考虑,现有可调通风器的气流效率,特别是向下方向上的气流效率是欠缺的,并且正在寻求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作出本技术,其具有能够改善气流效率的结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包括一种通风孔,其包括具有进风口、出风口和壳体内壁的中空壳体。邻近出风口设置多个可枢转叶片,多个可枢转叶片包括邻近壳体内壁设置并可枢转至极限位置的最外侧叶片。导流板设置在壳体内壁和最外侧叶片之间,导流板基本封锁壳体内壁和处于极限位置的最外侧叶片之间的气流。优选地,多个可枢转叶片相互联动连接以选择性地引导气流穿过中空壳体,多个可枢转叶片可在向上引导气流的极限向上位置、向下引导气流的极限向下位置以及中间位置之间一致地枢转。优选地,最外侧叶片在第一极限位置、第二极限位置以及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间的多个中间位置之间可旋转,并且导流板基本不封锁壳体内壁和处于中间位置的最外侧叶片之间的气流。优选地,每个叶片都具有基本平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绕着沿该叶片的宽度纵向延伸的枢轴枢转。优选地,导流板被设置在壳体内壁上并且沿着最外侧叶片的枢轴延伸进中空壳体。优选地,导流板沿最外侧叶片的枢轴纵向设置在最外侧叶片的下表面上并且朝向壳体内壁延伸。优选地,导流板具有曲形截面。优选地,导流板和所述壳体内壁始终分隔开。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汽车空气可调通风器,其包括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内壁的壳体。多个叶片在向上引导气流的极限向上位置、向下引导气流的极限向下位置以及中间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置在出风口内。导流板设置在下部内壁和最外侧下部叶片之间,并且基本封锁下部内壁和处于向下位置的最外侧下部叶片之间的气流,而基本不会封锁下部内壁和处于中间位置的最外侧下部叶片之间的气流。优选地,多个叶片相互联动地连接以选择性地引导气流穿过壳体,多个叶片可在向上引导气流的极限向上位置、向下引导气流的极限向下位置以及中间位置之间一致地枢转,并且导流板基本不封锁内壁和处于中间位置的最外侧叶片之间的气流。优选地,每个叶片均具有基本平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绕着沿该叶片的宽度纵向延伸的枢轴枢转,导流板沿最外侧叶片的枢轴纵向地设置在最外侧叶片的下表面上并且朝向内壁延伸。优选地,壳体具有矩形开口,并且最外侧叶片具有基本平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绕着沿叶片的宽度纵向延伸的枢轴枢转,并且导流板还包括沿最外侧叶片的枢轴纵向地设置在最外侧叶片的下表面上并朝向内壁延伸的曲形突起。优选地,每个叶片均具有基本平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绕着沿叶片的宽度纵向延伸的枢轴枢转,导流板设置在内壁上并且沿着最外侧叶片的枢轴延伸进壳体。优选地,导流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内壁上,并且当最外侧叶片移动到极限向下位置以向下引导气流时,导流板移动延伸出壳体。优选地,该汽车空气可调通风器还包括位于内壁中的凹槽,当最外侧叶片移动至中间位置时,导流板缩回到凹槽中。优选地,该汽车空气可调通风器还包括多个第二叶片,多个第二叶片相互联动地连接以选择性地引导气流穿过壳体,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可在向右引导气流的极限向右位置、向左引导气流的极限向左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一致地枢转。本技术的又一方面包括一种引导气流穿过具有进风口、出风口和内壁的机动车通风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出风口处可枢转地设置多个叶片,包括被设置为邻近内壁并具有极限位置的最外侧叶片。该方法还包括在内壁和最外侧叶片之间设置导流板以基本封锁内壁和处于极限位置的最外侧叶片之间的气流的步骤。优选地,最外侧叶片具有基本平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最外侧叶片绕着沿叶片的宽度纵向延伸的枢轴枢转,该方法还包括将导流板沿最外侧叶片的枢轴纵向地设置在最外侧叶片的下表面上并朝向内壁延伸的曲形突起的步骤。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多个叶片相互联动连接以选择性地引导气流穿过中空壳体;以及在向上引导气流的极限向上位置、向下引导气流的极限向下位置以及中间位置之间一致地枢转多个叶片中的每一个,导流板基本不封锁内壁和处于中间位置的最外侧叶片之间的气流。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始终隔开导流板和壳体内壁的步骤。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可调通风器的气流效率。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研究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之后,将理解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目标和特征。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图1是结合有本公开的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本公开的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A是现有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的一个实例处于极限向下位置的截面侧视图;图3B是现有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的一个实例处于极限向上位置的截面侧视图;图4A是本公开的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的一个实施例处于极限向下位置的截面立体图;图4B是图4A中的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侧视图;图5A是本公开的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的一个实施例处于中间位置的截面立体图;图5B是图5A中的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图6是本公开的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的叶片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立体图;图1是本公开的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的叶片的一个实施例的仰视立体图;图8是本公开的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的叶片的一个实施例的右视图;图9A是本公开的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B是本公开的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的第二实施例处于极限向下位置的放大侧视图;以及图9C是本公开的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的第二实施例处于中间位置的放大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出于说明的目的,术语“上” “下” “右” “左” “后” “前” “垂直” “水平”及其派生术语应当依据图1中所定向的技术。然而,应理解的是除非明确作出相反说明,本技术可呈现各种替代的定向。还应理解的是在附图中显示和在下列说明书中说明的具体设备和工艺仅仅为权利要求书·中的权利要求所设定的创造性概念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涉及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具体尺寸和其它物理特征不应视为限定,除非权利要求中作了其他明示。参照附图,参考标号100通常表示取暖、通风和空调可调通风器,其包括具有进风口 104和出风口 106的基本为矩形的中空壳体102。虽然可调通风器壳体102优选具有矩形结构,但是也可以使用诸如圆形或椭圆形结构的其他结构来获得本公开改良的可调通风器对准功能。众所周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包括:具有进风口、出风口和壳体内壁的中空壳体;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的多个可枢转叶片,所述多个可枢转叶片包括邻近所述壳体内壁设置并且可枢转至极限位置的最外侧叶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和所述最外侧叶片之间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基本封锁所述壳体内壁和处于所述极限位置的所述最外侧叶片之间的气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罗·布赖恩·霍克约翰·布拉切尔罗纳德·迪克逊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