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有肠内压监测功能的肠内营养管,它包括营养管主体,所述的营养管主体内设有两个腔道,其中一个为营养通路腔,另一个为测压腔,所述营养通路腔和测压腔一端分别开口于设在营养管主体尖端的两个侧孔,所述营养通路腔和测压腔另一端分别开口于设在营养管主体末端的两个输液口,所述的测压腔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测压腔内的位置与所述测压腔的开口端的侧孔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拟将腹胀等主诉通过肠内压进行定量从而为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依据,促进肠衰竭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技术的进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肠内压监测功能的肠内营养管。
技术介绍
现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肠道功能的判断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方案的施行,面对着如何判断术后肠功能恢复程度的挑战。我们知道,术后的肠功能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在放射性肠炎、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等胃肠道功能衰竭的患者以及伴有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其功能恢复时间延长,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刺激肠道蠕动、补充能量等诸多优点,但是特别是在肠功能恢复不完全的患者有增加肠内压的风险,正常小肠内压在20cmH20以下,实验研究表明,肠内压过高可能导致吻合口破裂。在胃肠道手术后,由于胃肠吻合以及肠内营养管置入都造成消化道有破裂穿孔的风险,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导致消化道穿孔,这一严重致死性并发症屡见不鲜,如何尽早使用肠内营养同时避免可能发生的消化道穿孔的严重并发症是本专利拟解决的问题。另外,对肠衰竭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由于患者肠道功能紊乱,仅从患者对腹胀的主诉往往很难判断肠内营养供给的速度是否合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肠内压监测功能的肠内营养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有肠内压监测功能的肠内营养管,它包括营养管主体,所述的营养管主体内设有两个腔道,其中一 个为营养通路腔,另一个为测压腔,所述营养通路腔和测压腔一端分别开口于设在营养管主体尖端的两个侧孔,所述营养通路腔和测压腔另一端分别开口于设在营养管主体末端的两个输液口,所述的测压腔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测压腔内的位置与所述测压腔的开口端的侧孔相对应。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与数据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数据线的另一端经过设在测压腔腔壁上的密闭孔连接设在体外的压力监测装置。所述的营养管主体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营养通路腔和测压腔的输液口上分别设有转接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带有肠内压监测功能的肠内营养管是在肠内营养管中加入肠道测压装置,动态监测肠腔内压力,经过压力反馈调节肠内营养输入速度从而避免因肠内营养输注导致的吻合口瘘等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以肠内压力微调肠内营养输注速度,从而为术后的早期安全肠内营养支持提供可能。本技术产品拟将腹胀等主诉通过肠内压进行定量从而为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依据,促进肠衰竭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技术的进步。附图说明图1为带有肠内压监测功能的肠内营养管的结构图。图2为肠内营养管A-A方向截面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一种带有肠内压监测功能的肠内营养管,它包括营养管主体1,所述的营养管主体I内设有两个腔道,其中一个为营养通路腔2,另一个为测压腔3,所述营养通路腔2和测压腔3 —端分别开口于设在营养管主体I尖端的两个侧孔(4,5),所述营养通路腔2和测压腔3另一端分别开口于设在营养管主体I末端的两个输液口(7,8),所述的测压腔3内设有压力传感器6,所述压力传感器6在测压腔3内的位置与所述测压腔3的开口端的侧孔5相对应,使用时压力传感器6经侧孔5暴露于肠腔内。所述的压力传感器6与数据线10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数据线10的另一端经过设在测压腔3腔壁上的密闭孔11连接设在体外的压力监测装置。所述的营养管主体I上设有固定装置9。所述营养通路腔2和测压腔3的输液口(7,8)上分别设有转接头(12,13)。营养管主体I为一根40cm或120cm长的管道,材料为橡胶、硅胶或聚氨酯等,外径4飞_,内设两个腔道,一个腔道为中空的肠内营养通路腔2,经设在营养管主体I末端的输液口 7连接肠内营养输注通道,营养通路腔2的另一端开口于设在营养管主体I尖端的侧孔4。另一个腔为中空的用于放置压力传感器6的测压腔3,压力传感器6与数据线10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数据线10的另一端经过设在测压腔3腔壁上的密闭孔11连接设在体外的压力监测装置,压力传感器6经侧孔5暴露于肠腔内,经营养管主体I末端的输液口 8连接冲洗装置以保持压力传感器清洁准 确,同时此压力传感器6为活动式,可以经密闭式开口 11拔出清洗。所述的压力传感器6可以采用Millar公司的SPR-513。本技术的带有肠内压监测功能的肠内营养管此装置经手术中空肠插管造口术置入空肠或以胃镜经鼻、食管、胃放置入空肠。术中放置时采用40cm的版本,经空肠插入后做常规隧道包埋后引出腹壁并悬吊固定于腹壁,经鼻放置时采用120cm版本,胃镜引导下将管的尖端放置入空肠上段。工作时,营养管主体I的前部分被置入肠腔,经固定装置11固定于鼻外侧或腹壁皮肤,肠内营养输液泵设定好速度,依次经转接头12和营养通路腔2,最后经侧孔4注入空肠肠腔,压力传感器6经相应密闭孔11置入测压腔3,压力传感器6经侧孔5暴露于肠腔环境中对压力进行适时监测,将模拟信号传入监护仪,经微电脑处理后获得肠腔内压力的适时曲线,根据压力的变化调整肠内营养液的给药速度,测压腔经过转接头13连接冲洗水以低速度进行连续冲洗,或者进行脉冲式冲洗。本技术的带有肠内压监测功能的肠内营养管是在肠内营养管中加入肠道测压装置,动态监测肠腔内压力,经过压力反馈调节肠内营养输入速度从而避免因肠内营养输注导致的吻合口瘘等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以肠内压力微调肠内营养输注速度,从而为术后的早期安全肠内营养支持提供可能。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肠内压监测功能的肠内营养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营养管主体(1),所述的营养管主体(I)内设有两个腔道,其中一个为营养通路腔(2),另一个为测压腔(3),所述营养通路腔(2)和测压腔(3)—端分别开口于设在营养管主体(I)尖端的两个侧孔(4,5),所述营养通路腔(2)和测压腔(3)另一端分别开口于设在营养管主体(I)末端的两个输液口(7,8),所述的测压腔(3)内设有压力传感器(6),所述压力传感器(6)在测压腔(3)内的位置与所述测压腔(3)的开口端的侧孔(5)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肠内压监测功能的肠内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传感器(6)与数据线(10)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数据线(10)的另一端经过设在测压腔(3)腔壁上的密闭孔(11)连接设在体外的压力监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肠内压监测功能的肠内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管主体(I)上设有固定装置(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肠内压监测功能的肠内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通路腔(2 )和测压腔(3 )的输液口( 7,8 )上分别设有转接头(12,13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带有肠内压监测功能的肠内营养管,它包括营养管主体,所述的营养管主体内设有两个腔道,其中一个为营养通路腔,另一个为测压腔,所述营养通路腔和测压腔一端分别开口于设在营养管主体尖端的两个侧孔,所述营养通路腔和测压腔另一端分别开口于设在营养管主体末端的两个输液口,所述的测压腔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测压腔内的位置与所述测压腔的开口端的侧孔相对应。本技术产品拟将腹胀等主诉通过肠内压进行定量从而为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依据,促进肠衰竭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技术的进步。文档编号A61J15/00GK203107729SQ20132006848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5日专利技术者王剑 申请人: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肠内压监测功能的肠内营养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营养管主体(1),所述的营养管主体(1)内设有两个腔道,其中一个为营养通路腔(2),另一个为测压腔(3),所述营养通路腔(2)和测压腔(3)一端分别开口于设在营养管主体(1)尖端的两个侧孔(4,5),所述营养通路腔(2)和测压腔(3)另一端分别开口于设在营养管主体(1)末端的两个输液口(7,8),所述的测压腔(3)内设有压力传感器(6),所述压力传感器(6)在测压腔(3)内的位置与所述测压腔(3)的开口端的侧孔(5)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
申请(专利权)人:王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