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晓明专利>正文

布液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6779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布液盘,属于热交换零部件技术领域,其由钢板冲压成型,通过布液盘托架支撑固定于壳体内,所述的布液盘托架焊接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管,布液盘内含一个或多个布液孔,布液盘与热交换管间形成导流区,布液盘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由热交换管高度而定;所述的布液孔,其与热交换管套接,布液孔的数量与热交换管的数量相同,且布液孔的四周设置有凸缘,且凸缘的高度高于布液盘水平面高度,每个布液孔与热交换管间均形成导流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善了降膜效果,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拆卸、维修方便简单,具有结构布局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液体热交换更均匀、效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中的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热交换机组中布液盘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立式热交换机组较传统卧式热交换机组已向空中发展,不仅大大节约占地面积,同时立式降膜也可以充分使用热交换管的使用面积,热交换管在立式状态下,确保溶液沿管壁降膜的稳定性一直是困扰该项技术使用的难题,使得难以在打业中推广。同时,现有产品中的布液盘,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加热管进行定期检修、清洗除垢,在检修时需要把上、下布液盘卸下,由于设计的结构牢固性,两个布液盘间距较小,以往上布液盘是焊接在筒臂上的,为固定不可拆的,导致检修时需要耗用大量时间,使用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布液盘,具有结构布局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液体热交换更均匀、效率高等优点。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布液盘,其由钢板冲压成型,通过布液盘托架支撑固定于壳体内,所述的布液盘托架焊接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管,布液盘内含一个或多个布液孔,布液盘与热交换管间形成导流区,布液盘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由热交换管高度而定。所述的布液孔,其与热交换管套接,布液孔的数量与热交换管的数量相同,且布液孔的四周设置有凸缘,凸缘的高度高于布液盘水平面高度,每个布液孔与热交换管间均形成导流区。所述的凸缘,其与布液盘底部及机器壳体间形成储液区。所述的导流区,其由布液孔内部的导流片构成。所述的导流片,其形状呈锯齿型,且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的布液盘托架,其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圆孔,圆孔的数量与热交换管的数量相同,且圆孔与热交换管套接。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需热交换溶液在注入机器壳体内后,液体盛放于布液盘与热交换管间的储液区内,继续注入溶液,溶液盛满储液区时,在满浸布液孔上凸缘后,减缓需热交换溶液的注入流速,使得需热交换溶液可以均匀沿布液孔的导流区流入,再沿导流区流至热交换管管壁后可沿热交换管管壁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最后达到所需要温度的溶液。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较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I)、需热 交换溶液经储液区可降低需热交换溶液的流速,使得需热交换溶液可以均匀沿布液孔流入。2)、需热交换溶液沿导流片流至热交换管管壁,使得热交换溶液沿管壁的分布更加均匀,改善了降膜效果,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3)、本技术布液盘与热交换管采用套接方式,只要取下上方的端盖,即可达到拆卸、维修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与热交换管结合使用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与热交换管结合使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与相邻热交换管间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布液孔俯视图。图中:1_布液盘、2-布液盘托架、3-热交换管、4-壳体、5-储液区、6-导流区、7-布液孔、8-凸缘、9-导流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 5所不,布液盘,其由钢板冲压成型,通过布液盘托架2支撑固定于壳体4内,所述的布液盘托架2焊接于壳体4的内部,所述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管3,布液盘I内含一个或多个布液孔7,布液盘I与热交换管3间形成导流区6,布液盘I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由热交换管3高度而定。所述的布液孔7,其与热交换管3套接,布液孔7的数量与热交换管3的数量相同,且布液孔7的四周设置有凸缘8,凸缘8的高度高于布液盘I水平面高度,每个布液孔7与热交换管3间均形成导流区6。所述的凸缘8,其与布液盘I底部及机器壳体4间形成储液区5。所述的导流区6,其由布液孔7内部的导流片9构成。所述的导流片9,其形状呈锯齿型,且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的布液盘托架2,其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圆孔,圆孔的数量与热交换管3的数量相同,且圆孔与热交换管3套接。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需热交换溶液在注入机器壳体4内后,液体盛放于布液盘I与热交换管3间的储液区5内,继续注入溶液,溶液盛满储液区5时,在满浸布液孔7上凸缘8后,减缓需热交换溶液的注入流速,使得需热交换溶液可以均匀沿布液孔7的导流区6流入,再沿导流区6流至热交换管3管壁后可沿热交换管3管壁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最后达到所需要温度的溶液。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说明书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使用特征,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权利要求1.布液盘,其由钢板冲压成型,其特征在于:通过布液盘托架(2)支撑固定于壳体(4)内,所述的布液盘托架(2)焊接于壳体(4)的内部,所述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管(3),布液盘⑴内含一个或多个布液孔(7),布液盘⑴与热交换管(3)间形成导流区(6),布液盘(I)可设置一个或多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液孔(7),其与热交换管(3)套接,布液孔(7)的数量与热交换管(3)的数量相同,且布液孔(7)的四周设置有凸缘(8),凸缘(8)的高度高于布液盘(I)水平面高度,每个布液孔(7)与热交换管(3)间均形成导流区(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缘(8),其与布液盘(I)底部及机器壳体(4)间形成储液区(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区(6),其由布液孔(7)内部的导流片(9)构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片(9),其形状呈锯齿型,且数量为若干个。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液盘托架(2),其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圆孔,圆孔 的数量与热交换管(3)的数量相同,且圆孔与热交换管(3)套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布液盘,属于热交换零部件
,其由钢板冲压成型,通过布液盘托架支撑固定于壳体内,所述的布液盘托架焊接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管,布液盘内含一个或多个布液孔,布液盘与热交换管间形成导流区,布液盘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由热交换管高度而定;所述的布液孔,其与热交换管套接,布液孔的数量与热交换管的数量相同,且布液孔的四周设置有凸缘,且凸缘的高度高于布液盘水平面高度,每个布液孔与热交换管间均形成导流区。本技术改善了降膜效果,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拆卸、维修方便简单,具有结构布局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液体热交换更均匀、效率高等优点。文档编号F28F9/22GK203100527SQ20122074915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专利技术者李晓明 申请人:李晓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布液盘,其由钢板冲压成型,其特征在于:通过布液盘托架(2)支撑固定于壳体(4)内,所述的布液盘托架(2)焊接于壳体(4)的内部,所述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管(3),布液盘(1)内含一个或多个布液孔(7),布液盘(1)与热交换管(3)间形成导流区(6),布液盘(1)可设置一个或多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晓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